糧堆發熱

儲糧在儲藏期間,糧堆溫度不正常的上升或糧溫該降而不降的現象,稱糧溫偏高或糧堆發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糧堆發熱
  • 外文名:Grain storage heating
  • 原因:微生物和糧食顆粒會呼吸
  • 預防:降低水分,減少含雜量
定義,鑑別方法,比較,糧溫變化比較,糧情記錄比較,扦取樣品比較,主要原因,發熱過程,類型,預防和處理,

定義

儲糧生態系統中由於熱量的集聚,使糧堆溫度出現不正常的上升或糧溫該降不降反而上升的現象,稱為糧堆發熱。
糧食是有生命的,高水分的糧食堆積在一起,糧堆中的微生物和糧食顆粒會呼吸加速,導致發熱,進一步發展到霉變,影響使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來源於糧食的呼吸作用。
糧食在儲藏期間,糧堆溫度不正常的上升或糧溫該降不降的現象,稱為糧食發熱。糧食發熱是糧食霉變正在發展的表現,所以要及時發現並進行處理。

鑑別方法

比較

在氣溫上升季節,糧溫也隨之上升,如果糧溫上升速度大於氣溫上升速度,應視為發熱;在秋冬(9、10、11月份)季節,氣溫逐步下降,如果糧溫長期不下降,甚至反而上升,這個現象,也是糧食發熱。

糧溫變化比較

1、將同類型糧堆進行比較。檢查糧溫時,可將同類糧食,糧質相近和倉型基本相同的糧溫進行比較,如甲倉高出乙倉糧溫5℃以上,有可能是發熱。
2、倉內各測溫點同部位的糧溫進行比較。糧堆發熱往往是從局部開始,如果某局部糧溫高出其他部位糧溫4℃以上,則有可能是發熱,特別是背陽面的糧溫如果高於向陽面的糧溫時,則可能是發熱。

糧情記錄比較

糧倉內均有糧溫檢查記錄卡,每次檢查糧溫時,應與上次檢查之糧溫進行比較,如果糧溫突然增高,就是發熱現象。

扦取樣品比較

如對某部位糧溫變化發生懷疑時,可扦取糧食樣品與正常糧樣進行比較,比較糧食的水分大小,比較糧食的色、香、味等。若有甜、酸、霉味,糧粒濕潤,局部成團結塊等均屬發熱現象。

主要原因

儲糧之所以能夠發熱,必須有某些不正常因素,如:倉房條件差,倉外強烈照射,特別是陽光直射,導致糧食發熱;倉房上漏下潮或雨水浸濕,引起糧食發熱;糧倉各部位溫差過大,糧堆結露引起發熱;或糧堆水分通過濕熱擴散而轉移引起糧堆發熱;害蟲活動猖獗,引起糧食發熱;但最主要的是糧食原始水分大,溫度適宜微生物大量繁殖,導致糧食發熱。糧食發熱的形成,主要是糧堆內生物體進行呼吸作用,產生熱量積累的結果。其原因在於:第一,糧食本身及雜質、害蟲都帶有大量的微生物;第二,糧食微生物分解糧食有機質的能力強,呼吸強度大,放出熱量多。第三,糧食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

發熱過程

糧食發熱是個連續的過程,通常包括三階段:出現→升溫→高溫。

類型

1、局部發熱
2、上層發熱
3、下層發熱
4、垂直發熱
5、全倉發熱

預防和處理

儲糧發熱應以預防為主,首先要抓好入庫糧食質量,降低水分,減少含雜量;其次要做好隔熱防潮工作,改善倉房條件,合理堆裝,適時通風密閉。另外,做好糧食發熱的預測預報,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也是防止儲糧發熱導致損失的重要工作。儲糧發熱預測除了通過糧食溫度、水分的不正常變化這些簡單指標以外,還可通過測定儲糧微生物類群的演替進行預測,這一預測手段比通過其他指標預測更為準確,更加及時。當然,也需要配備相應的設備和受過培訓的檢測人員。
對於發熱的處理,應根據發熱的原因而採取不同措施。如因糧食潮濕而引起的糧食發熱,最根本的措施是要進行乾燥處理,如烘乾、晾曬或機械通風、降水、降溫。因雜質多或害蟲活動而引起的糧食發熱,應結合乾燥進行清理雜質處理。如發熱部位害蟲集中,應進行熏蒸殺蟲。
發過熱的糧食,一般儲藏穩定性降低,不宜長期儲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