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菌群失調

通常情況下微生物、宿主和外界環境三者保持著一種生態平衡關係。如三者出現生態失調,稱為菌群失調。 正常人腸道中的菌群,主要為厭氧菌,少數為需氧菌,前者約為後者的 100倍。存在於腸道的正常菌群為類桿菌、乳桿菌、大腸桿菌和腸球菌等,尚有少數過路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副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白色念珠菌等。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維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數量和比例。在人體抵抗力降低的情況下,如瘦弱嬰幼兒,年老體弱和患急、慢性疾病者,以及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腎上腺皮質激素、抗腫瘤藥物和放射治療者,尤其是套用廣譜抗生素者。

基本介紹

  • 名稱:糞便菌群失調
  • 所屬分類:便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糞便中細菌極多,占乾重的1/3,多屬正常菌群。
健康嬰幼兒糞便中主要有雙歧桿菌、擬桿菌、腸桿菌、腸球菌、葡萄球菌等。
成人糞便中以大腸埃希菌、厭氧菌和腸球菌為主要菌群,約占80%;產氣桿菌、變形桿菌、銅綠假單胞菌等多為過路菌,不超過10%。芽胞菌(如梭狀菌屬)和酵母菌,總量不超過10%。
糞便中菌量和菌譜平時處於相對穩定狀態,並與宿主間保持著生態平衡。
糞便中球菌(革蘭陽性菌)和桿菌(革蘭陰性菌)的比例大致為1∶10。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1)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糞便中球/桿菌比值變大。 (2)在一定條件下,有些正常菌群的細菌也能致病,稱為條件致病菌,如受涼或過度疲勞,抵抗力低下等。 (3)革蘭陰性桿菌嚴重減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顯增多,常提示有腸道菌群紊亂或二重感染。此種菌群失調症稱偽膜性腸炎,塗片常為革蘭陽性葡萄球菌梭狀芽胞桿菌(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難辨芽胞梭菌等),次為假絲酵母菌。
需要檢查人群:腸道細菌失衡患者,長期腹痛症狀。

注意事項

檢查時要求:1.新配製的染液應先用已知的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進行對照試驗,以檢查染色液的質量是否適用。 2.採集時請避免挖取沾到馬桶內尿液及自來水的部分;同時也請勿將糞便直接置於衛生紙或擦手紙上。 3.為避免干擾檢驗結果,請勿使用棉花棒挖取。 4.糞便採集量請勿過少,以避免無足夠的檢體以供檢驗。 5.結晶紫與草酸銨溶液混合後不能保存太久,如有沉澱出現應重新配製使用。 6、糞便檢驗後應將紙類或塑膠標本盒投程度焚化爐中燒毀。搪瓷容器應泡於消毒液中(如過氧乙酸、煤酚皂液或新潔爾滅等)24小時,棄消毒液後,流水沖洗乾淨備用。所用載上玻片需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
檢查前準備:1.因為嬰幼兒不容易一次取到足量的檢體,若需要分次收集時,請將檢體暫時置於冰櫃冷藏保存,以避免細菌滋生。 2.蛔蟲、蟯蟲及絛蟲等較大蟲體或其片段肉眼即可分辨,鉤蟲蟲體須將糞便沖洗過濾後方可見到,服驅蟲劑後應檢查糞便中有無蟲體,驅絛蟲後應仔細尋找蟲頭。
不適宜人群:本檢查為常規檢查,沒有不適宜人群。

檢查過程

大便後,使用潔淨容器取糞便表面未被污染部分,密封送檢。 將新鮮大便直接塗抹在潔淨的玻片上,糞便不可稀釋以防細菌變形。標本務求新鮮,塗片厚薄適宜。 鏡檢 染色技術是診斷準確成功的關鍵,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要對比鮮明。鏡檢時應將塗片視野全面觀覽,切不可看幾個視野就計數或報告。 觀察菌群塗片首先要總覽細菌總數。了解塗片上細菌的數量是增多還是減少,有無優勢菌或真菌。細菌總數過多的情況較少見或不易引起重視。菌群失調時細菌總數多在正常、減少或消失。

相關疾病

星形病毒胃腸炎,腸道菌群失調症,胃腸型食物中毒,嵌杯樣病毒胃腸炎,非霍亂弧菌感染,志賀菌病,小兒中毒型痢疾。

相關症狀

便下惡臭,排便障礙,腹瀉為水樣帶黏液、惡臭無膿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