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實驗

糖耐量實驗

糖耐量試驗,也稱葡萄糖耐量試驗,是診斷糖尿病的一種實驗室檢查方法。主要有靜脈和口服兩種,前者稱IVGTT,後者稱OGTT。IVGTT只用於評價葡萄糖利用的臨床研究手段,或胃切除後,吸收不良綜合症等特殊病人。OGTT則是臨床最常見的檢查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糖耐量實驗
  • 外文名:glucose tolerance test
  • 又名:葡萄糖耐量試驗
  • 釋義:診斷糖尿病的檢查方法
  • 要求:空腹靜脈採血
簡介,試驗前的準備,適應症,診斷標準,如何判定,怎樣檢測,方法的比較,能說明什麼,影響因素,研究探竟,臨床意義,

簡介

糖耐量實驗
臨床上常用糖耐量試驗來診斷病人有無糖代謝異常,常用口服的糖耐量試驗,被試者清晨空腹靜脈採血測定血糖濃度,然後一次服用75克無水葡萄糖,服糖後的1/2、1、2小時(必要時可在3小時)各測血糖一次,以測定血糖的時間為橫坐標(空腹時為0時),血糖濃度為縱坐標,繪製糖耐量曲線,正常人服糖後1/2-1小時達到高峰,然後逐漸降低,一般在2小進左右恢復正常值,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於正常值,服糖後血糖濃度急劇升高,2小時後仍可高於正常。
葡萄糖耐量試驗,多用於可疑糖尿病病人。正常人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後,血糖先升高,但經過一定時間後,人體即將葡萄糖合成糖原加以貯存,血糖即恢復到空腹水平。如果服用一定量葡萄糖後,間隔一定時間測定血糖及尿糖,觀察給糖前後血糖濃度的變化,藉以推知胰島素分泌情況,這個測定即稱為糖耐量試驗。

試驗前的準備

1. 試驗前3天,每天進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少於200-300g,否則可使糖耐量減低而出現假陽性。對有營養不良者,上述飲食應延長1-2周后才能做試驗。
2. 試驗前應禁食10-16小時,可以喝水,但試驗前一天起及試驗時禁止喝咖啡、喝茶、飲酒和抽菸。
3. 試驗前避免劇烈體力活動,試驗前病人至少應靜坐或靜臥半小時,並避免精神刺激。
4. 如遇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外科手術等應激狀態,或有感冒、肺炎等急性病,都可使糖耐量減低,需等病情完全恢復後再做試驗。
5. 許多藥物如水楊酸鈉、煙酸、口服避孕藥、口服降糖藥等,均可使糖耐量降低,在試驗前應至少停用3-4天。
6. 應停用可能影響血糖的藥物一段時間,如影響血糖測定的利尿劑、糖類皮質激素(可的松一類藥物)以及口服避孕藥等。
7. 試驗前空腹10-14小時,也就是說前一天必須進晚餐,但入睡後就不要再吃東西了。
8. 試驗中服用的葡萄糖水濃度不應過高或者過低,一般來說75g糖粉溶於300ml溫開水就可以了,糖水要在5分鐘內服完。
9. 要準時抽血、留尿。

適應症

1. 臨床疑有糖尿病,單憑血糖化驗結果不能確定者。
2. 已確診糖尿病,需對患者血糖分泌峰值,胰島素分泌功能,C肽等做全面了解。
3. 其它原因引起的糖尿鑑別,如腎性糖尿、滋養性糖尿等。

診斷標準

目前國內常用的糖耐量試驗及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為:
1. 空腹靜脈血漿血糖≥6.1mmol/L。
2. 口服葡萄糖75g,1小時後≥10.0mmol/L。
3. 2小時≥8.5mmol/L。
4. 3小時≥8.0mmol/L。其中兩項高就考慮糖尿病。
5. 正常範圍:
空腹3.9-6.1mmol/L(70-110mg/dL);
60分鐘6.7-9.5mmol/L(120-170mg/dL);
120分鐘≤7.8mmol/L(≤140mg/dL);
180分鐘3.9-6.1mmol/L(70-110mg/dL)。

如何判定

1. 當靜脈空腹血糖<6.1mmol/L,OGTT2小時血糖<7.8mmoI/L,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後的血糖調節能力正常,為正常人。
2. 當靜脈空腹血糖≥7.0mmol/L或OGTT2小時血糖≥11.1mmoI/L,說明人體處理進食後葡萄糖的能力明顯降低,可以確診糖尿病。
3. 當靜脈空腹血糖<7.0mmol/L,並且OGTT2小時血糖介於7.8-11.1mmoI/L之間,說明人體對葡萄糖的調節能力輕度下降,可以診斷糖耐量減低。
4. 當靜脈空腹血糖介於6.1-7.0mmol/L之間,且OGTT2小時血糖≤7.8mmol/L,說明人體對進食葡萄糖後的血糖調節能力尚好,但對空腹血糖調節能力輕度減退,可以診斷空腹血糖受損。

怎樣檢測

糖耐量實驗
我們在生活中糖耐量試驗正常值怎樣檢測是很重要的,掌握此方法可以要高度警惕糖尿病,是我們要積極掌握的。糖尿病是目前嚴重危害我們患者健康的疾病,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糖耐量試驗正常值幫助我們及時的發現糖尿病。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測量機理:正常人服葡萄糖後幾乎全部被腸道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並刺激胰島素分泌,肝糖原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原分解減少,體內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服葡萄糖後30-60分鐘血漿血糖達到最高峰(峰值<200mg/dL)以後迅速下降,在2小時左右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3小時血糖降至正常。糖尿病時,耐糖功能低下,服葡萄糖因糖峰值超過正常,多≥200mg/dL,且高峰延遲,2小時也不能下降到正常。
此方法測量的糖耐量試驗正常值:各時項的正常血漿血糖的上限定為:空腹125mg/dL(6.9mmol/L)、服糖後30分鐘190mg/dL(10.5mmol/L)、60分鐘180mg/dL(10.0mmol/L)、120分鐘140mg/dL(7.8mmol/L)、180分鐘125mg/dL(6.9mmol/L)。50歲以上者,每長10歲,又可分別在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各增加5mg/dL、10md/dL、5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診斷標準:把服糖後30分鐘或60分鐘血糖值做為1點其他各時限血糖值(空腹、2小時、3小時)為3點,共4點。若4點中有3點大於上述各時項上限者,則診斷為糖尿病。若4點中有2點達到或高於上述正常上限,為糖耐量減低,屬於可疑病例,需長期隨訪。糖耐量減低,雖不診斷為糖尿病,但在臨床上可按糖尿病對待。
二、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IVGTT)
使用此方法測量時對於胃腸功能吸收異常,有胃腸疾病者,如胃手術後胃腸吻合而吸收過快或由於慢性腹瀉影響胃腸的吸收等各種情況,用OGTT已不合適,可採用IVGTT。其方法是,用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5g,在2-4分鐘內靜脈推注完畢。從開始注射時計算起,每30分鐘取血一次,共2-3小時。正常人在2小時內血糖下降至正常範圍,若2小時血糖超過正常值,表示有糖耐量減低。
通過上述介紹,讓我們知道了糖耐量試驗正常值怎樣檢測,由於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代謝性疾病,給我們患者的健康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在生活中要提高警惕,通過科學的了解此問題,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及早的做好預防措施。

方法的比較

糖耐量實驗
目的:探討靜脈血與指尖血在糖耐量試驗中的差異。方法:隨機採取25例門診患者的靜脈血與指尖血進行糖耐量試驗,2h後靜脈血與指尖血的結果進行統計學t檢驗。結果:P<0.05實驗結果差異存在顯著性。結論:在糖耐量試驗中靜脈血的結果穩定性較好,干擾因素較少,是指尖血所不能取代的試驗方法。
1. 操作
按照常規消毒,隨機抽取門診患者靜脈血2ml於真空促凝管中,上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型號:CX5DELTA;生產廠家:貝克曼公司;試劑:上海科華生物工程出品。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同時按照常規消毒,採取中指末梢血1滴後於紙片上,康培公司生產的快速血糖儀及配套檢測卡。
2. 結果
所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靜脈血所測定的血糖值都要高於指尖血所測定的血糖值。並進行統計學處理,t檢驗。兩組試驗結果差異存在顯著性,PL,13.2mmol/L,11.31mmol/L,指尖血為12.2mmol/L,10.4mmol/L,10.9mmol/L。按照WHO診斷糖尿病的標準:2h後的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按照指尖血的測定值診斷,就會有2例病人漏診,給臨床醫生用藥帶來一定的虛假性。
3。 討論
中國糖尿病患病率為3%-4%,而老年人約10%。國外文獻大都研究2型糖尿病,因後者約占糖尿病總數的90%-95%,2型患者常有胰島素抵抗現象或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中國以前普遍採用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自從1997年美國糖尿病(ADA)修訂了診斷標準後,1999年WHO也發布相似的診斷標準。ADA標準與WHO標準的差異在於ADA不主張對糖尿病患者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認為此試驗的重複性差,但WHO不放棄OGTT,認為OGTT靈敏高於空腹血糖測定。葡萄糖耐量試驗是檢查人體血糖調節機能的一種方法。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其血糖濃度略有提高(一般不超過160mg/dL),於2h內即可恢復正常,這種現象稱為耐糖現象,若內分泌失調或神經系統紊亂而引起糖代謝失常時,食入大量糖後,血糖濃度可急劇升高,短時間內不能恢復原值者,即稱謂耐糖現象失常。臨床上常對症狀不明顯的病人採用糖耐量試驗來診斷有無糖代謝異常。
通過本次試驗結果比較,發現靜脈血所測定的血糖值都要高於指尖血所測定的血糖值。現在臨床實驗室大都採用血清或血漿測定血糖,測定結果可靠,值得推廣。而血糖儀採用毛細血管全血標本測定,由於葡萄糖溶於自由水,而紅細跑內所含的自由水較少,且受紅細跑比容及較多非糖還原物質的影響,所以全血葡萄糖濃度比血清或血漿大約低10%-20%,另外,血滴大小、操作者的手法及熟練程度均直接可影響血糖儀的數值多少。
在臨床上,若行動方便,血管清晰的人可採用靜脈採血,而獲得更精確的結果,以指導臨床醫生更合理的用藥。也適用於成批量工作之需要,適用於大中型醫院,患者量多的情況,而血糖儀所需要用的指尖血,適用於行動不便的門診病人,血管不清時及重危病人的急診搶救之需要,適用於家庭及小型醫院的使用,血糖儀的操作者多數為非實驗室人員,未經過專業培訓和上崗考核,即檢驗測定結果的準確性也無從知曉。指尖血取代不了靜脈採血法,建議眾多的患者應定期到大型醫院複查靜脈採血法測定的血糖,同時也應定期進行血糖儀的矯正。
國際臨床化學家聯合會最近指出,血糖儀的測定結果應統一以生化分析儀血漿葡萄糖濃度表示血糖儀測定的準確程度與檢測卡的質量密切相關。方法對比結果,血糖儀測定值低於生化儀測定值,應警惕此類檢測卡帶來的虛假結果而延誤治療。在更換新批號檢測卡之前做幾次新舊檢測卡的對比實驗,比較一下它們之間的差異。質量不一的產品無疑會對臨床套用造成干擾,醫務人員應加強質量意識與責任心,有關部門也要制定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

能說明什麼

對於空腹血糖正常或稍偏高而偶有糖尿的患者,或有糖尿病嫌疑的患者(如有家族史,或反覆小產、早產、死胎、巨嬰、難產、流產的經產婦,或屢發瘡癤癰腫者等),須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但空腹血糖明顯增高的重型顯性病例則診斷已能確定,大量葡萄糖可加重負擔,應予免試。
正常人服葡萄糖後,幾乎全部被胃腸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並刺激胰島素分泌,肝糖元合成增加,體內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服葡萄糖30-60分鐘後,血漿血糖達到最高峰,以後迅速下降,在2小時左右降到接近正常水平,3小時血糖降至正常。糖尿病時,耐糖功能低下,服糖後血糖峰值超過正常≥200mg/dL,且高峰延遲,2小時不能下降到正常。
試驗方法是從早晨6-8點進行,先測空腹血糖,然後將75g葡萄糖溶於250-300ml水中,在5分鐘內服完(兒童可按每公斤1.75g計算,總量不超過75g)。為減輕β細胞的強烈刺激,可進食60g饅頭代替葡萄糖,隨即在服糖後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180分鐘分別取血測定,在留血液標本的同時,每次均收集尿,檢查尿糖。
正常值:正常血漿血糖的上限為空腹125mg/dL,30分鐘190mg/dL,60分鐘180mg/dL,120分鐘140mg/dL,180分鐘125mg/dL。糖耐量標準,把30分鐘或60分鐘血糖值做為1點,其它各時限血糖值(空腹、2小時、3小時)為3點,共4點,若4點中有3點大於上述各時項正常上限者,則診斷為糖尿病;若4點中有2點達到或高於上述正常上限者,為糖耐量減低。
診斷糖尿病時尚須除外影響糖耐量的多種因素,包括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內分泌病,肥胖,肝病,多種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女性避孕藥、糖皮質激素、苯妥英鈉、氯苯甲噻二嗪等),應激狀態(如發熱、感染、急性心肌梗塞、手術治療等),失鉀等。
對部分患者需估計其β細胞功能或血糖控制狀況時,尚可作下列測定:1. 空腹血漿胰島素測定;2. 胰島素釋放試驗;3. c肽測定c肽與胰島素系從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物,不受肝臟酶的滅能,僅受腎臟作用而排泄,且其半衰期為10-11分鐘,故血中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貯備功能。
總之,糖尿病的診斷可根病史、臨床表現、輔以上述尿糖、血糖及糖耐量試驗而確定。此外,尚須查明有否各種併發症和伴隨症,並估計其病情輕重、類型、發展階段和各主要臟器功能狀態等,對本病的治療和預後非常重要。

影響因素

1. 飲食。試驗前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150g。過分限制飲食可使糖耐量減低而出現假陽性。另外,煙、酒、咖啡、茶等對其也有一定影響。
2. 體力活動。試驗前應有正常的體力活動至少3天,若試驗前劇烈運動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等釋放,使血糖升高。長期臥床可使糖耐量受損。
3. 應激因素。如感染、創傷、情緒劇烈波動、急性心梗、腦血管病等均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對抗激素增多而使糖耐量減低。
4. 其他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皮質醇增多症、胰腺瘤、腦垂體瘤等。
5. 應在使糖耐量減低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水楊酸、煙酸等。

研究探竟

糖耐量實驗
臨床上常可以見到一些“可疑”糖尿病患者,尿糖陽性但血糖又達不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為了儘早明確診斷醫生常會給患者做一個糖耐量試驗,該試驗有助於鑑別這類可疑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做糖耐量試驗時病人必須空腹,先排空小便,採集一個血樣,然後將75g葡萄糖溶於溫開水中,一次喝完。從服糖開水起的30分鐘、60分鐘和120分鐘時,各抽取病人靜脈血樣,並讓受試者同時留尿樣。然後,測定每份血樣的血糖含量,並對每份尿樣作糖定性檢驗。從每次對血糖和尿糖的測定結果,了解病人對葡萄糖的吸收能力,以確診其是否患有糖尿病。
健康人一次大量服食葡萄糖後,會引起血糖明顯升高,高血糖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同時抑制α細胞釋放高血糖素,這樣導致機體在一定時間內加快對血糖的吸收,使血糖含量在2小時內即可恢復正常(成年人在5.8mmol/L以下,老年人在6.4mmol/L以下),葡萄糖就不會從尿液排出,所以尿糖呈陰性。
患有糖尿病及某些疾病者,由於神經或內分泌功能的問題,不僅表現為空腹血糖增高,糖耐量試驗中各個時間的血糖含量也都明顯增高,有的可超過10mmol/L,同時出現尿糖陽性。若空腹血糖雖正常或稍高,但糖耐量試驗2小時的結果仍超過7.8mmol/L,說明胰島素分泌不足,血中葡萄糖不能完全吸收,醫生就可基本確診為糖尿代謝異常。
為了做好糖耐量試驗,不僅化驗方法要準確可靠,更重要的是受試者要充分配合。首先試驗前三天起,受試者應保持良好的營養和正常的活動,每天主食9米或面)不得少於150克。若受試者故意減少主食量,就會使化驗結果不準確,導致診斷錯誤。其次,受試前應禁食10-16小時,才能真正反映空腹血糖水平。試驗中不得抽菸、喝水和進食,可稍作走動,但需避免早鍛鍊。還有,受試者不必緊張,不要為多次採血引起情緒波動,應盡力配合醫務人員採好每一次血樣。
糖耐量試驗結果異常者並不僅見於糖尿病。如腎性糖尿病者對尿液中正常含量的葡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有的病人在糖耐量試驗中血糖還未增高,尿糖卻早早出現了強陽性。又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者,表現為空腹及糖耐量試驗120分鐘血糖正常,但60分鐘血糖含量明顯增高,尿糖陰性。因此,有的病人不僅需要重複做糖耐量試驗,還必須對激素分泌功能、肝功能、腎功能等作進一步檢查。所以,糖耐量試驗結果異常時,還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糖代謝異常,方可確診為糖尿病。
中國國內有些醫院以餐後(不論早餐、午餐或晚餐)2小時採血做血糖測定,來代替糖耐量試驗。由於每個受試者飯量不一,加之食物攝入後的影響因素很多,不易得到可靠結果。
進行糖耐量試驗一般都是讓受試者口服葡萄糖,對於兒童或者胃腸道功能紊亂的受試者,可以靜脈注射葡萄糖,用量為每千克體重用葡萄糖0.5g,最多不超過25g。
總之,糖耐量試驗對糖代謝異常的鑑別診斷非常有用。要讓醫生早日確診自己的疾病,就應盡力配合做好這個試驗。

臨床意義

耐量增高:即血糖測量值低於正常值,見於胰島β細胞瘤、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症、甲狀腺功能減退、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以及特發性低血糖症者(服糖2-3h可發生低血糖反應,血糖下降至低值)。
耐量降低:即血糖測量值高於正常值,見於糖尿病,腎性糖尿。兩者尿糖均為陽性,但前者耐量曲線高於正常且維持較久,而後者耐量曲線稍低於正常。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皮質醇增多症、慢性胰腺炎以及肝糖原代謝障礙等糖耐量亦降低。
隱匿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口服糖後血糖急升>10.1mmol/L,且高峰提前,2h後未降到正常水平,呈耐量降低,尿糖陽性。
糖耐量試驗是檢測糖尿病前期症狀的主要方法,能及早發現血糖值在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之間的屬於糖耐量減低的人,以便採取對策,臨床發現有1/3的人可以轉為正常,1/3的人可以減緩糖尿病的發生。
具體做法是,在早晨6-8點進行,先測空腹血糖,然後將75g葡萄糖溶於250-300ml水中,在5分鐘內服完(兒童可按每公斤1.75g計算,總量不超過75g)。半小時後測血糖,正常血糖值小於7.8mmol/L,如果大於11.1mmol/L就是糖尿病,如果在7.8-11.1mmol/L之間,就是糖耐量減低,意味著胰島素的胰島功能已經減退。
肥胖、體力活動較少、血脂增高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島素血症者,多為誘發糖耐量減低的危險因素。此外,除了上述五類人,還有妊娠期間出現血糖高,出生的嬰兒在4-5公斤;空腹血糖值超過5.6mmol/L,低於7.0mmol/L的人一定要進行糖耐量檢查。
國外有關資料顯示,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要經過糖耐量減低這個階段,故有人把糖耐量減低者視為糖尿病發病的高危人群,或者稱“糖尿病前期”。糖耐量減低往往還同時伴有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等情況。糖耐量異常者與正常人群比較,高血壓、肥胖患病率要高2倍,而冠心病患病率則高8倍之多。
對於已經是糖耐量減低的人要積極採取干預治療:適當控制飲食,日常膳食粗細搭配,少吃甜食,多吃含鉻、鎂等微量元素的粗糧及新鮮蔬菜。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和控制體重,都可有效地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還要堅持經常參加適度的體育活動,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些藥物輔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