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棕

糖棕

糖棕(學名:Borassus flabellifer L.)是棕櫚科,糖棕屬植株粗壯高大,喬木狀植物。高可達33米,直徑最粗可達90厘米。葉大型,掌狀分裂,近圓形,有裂片,裂至中部,線狀披針形,漸尖,先端2裂;葉柄粗壯,雄花序可長達1.5米,每分枝掌狀分裂小穗軸,小穗軸略圓柱狀,雄花小,黃色,著生於小穗軸上小苞的凹穴里,萼片下部合生,花瓣較短,匙形,花葯大,長圓形;雌花序長約80厘米,花較大,球形,螺旋狀排列,果實大,近球形,壓扁,外果皮光滑,黑褐色,中果皮纖維質,內果皮包著種子。種子胚乳角質,均勻。

原產亞洲熱帶地區和非洲。中國雲南西雙版納有栽培。

糖棕可割取汁液製糖、釀酒、制醋和飲料。葉片可蓋屋頂、編蓆子和籃子,作綠肥;種子萌發出的嫩芽和肉質根可供食用;樹幹外面的木質堅硬部分可用來做椽子、木樁和圍欄,做輸水管、水槽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食用,經濟,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植株粗壯高大,喬木狀植物。一般高13-20米,可高達33米,直徑一般45-60厘米,最粗可達90厘米。葉大型,掌狀分裂,近圓形,直徑達1-1.5米,最寬可達3米,有裂片60-80,裂至中部,線狀披針形,漸尖,先端2裂;葉柄粗壯,長約1米,邊緣具齒狀刺,葉柄頂端延伸為中肋直至葉片的中部。
雄花序可長達1.5米,具3-5個分枝,長約35厘米或更長,每分枝掌狀分裂為1-3個小穗軸,小穗軸略圓柱狀,頂端稍狹,長約25厘米;雄花小,多數,黃色,著生於小穗軸上小苞片的凹穴里,萼片3,下部合生,花瓣較短,匙形,雄蕊6,花絲與花冠合生成梗狀,花葯大,長圓形;雌花序長約80厘米,約有4個分枝,長30-50厘米,粗壯,小穗軸長20-25厘米,雌花較大,球形,直徑約2.5厘米,每小穗軸約有8-16朵花,螺旋狀排列,退化雄蕊6-9。果實大,近球形,壓扁,直徑10-15 (-20)厘米,外果皮光滑,黑褐色,中果皮纖維質,內果皮由3(-l)個硬的分果核組成,包著種子。種子通常3顆,胚乳角質,均勻,中央有1空腔,胚近頂生。

生長環境

分布於印度、緬甸、高棉等地;中國華南、東南及西南省區有引種。喜生於乾燥地區。喜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生長環境,較怕寒冷,生長適溫為22-30℃,越冬溫度不能低於8℃,對土壤的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的壤土為最好。

主要價值

食用

扇葉糖棕植株高大,生長較快,經濟價值較高,可作庭院觀賞樹種,但在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國,則大量用其粗壯的花序割取汁液,以製糖、釀酒及充當飲料等。種子萌發出的嫩芽和肉質根可供食用,樹幹外面的木質部分較堅硬,常用做椽子、木樁、圍欄、輸水管和水槽等。

經濟

當糖棕長出花序時,采糖的人就爬上樹,在花序的尖端掛一個竹筒或小水桶,用刀把花序劃開一道道口子,花序中的糖汁就順著刀口流出來並滴進竹筒或小桶里。一個花序可產出3-4小桶糖汁,每株糖棕每年可產60-70小桶糖汁,可熬糖20-30千克。如果一個三口之家種好一棵糖棕,那么就再也不用為吃糖而發愁了。
糖棕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主產國如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大量利用其粗壯的花序梗割取汁液製糖、釀酒、制醋和飲料。葉片和貝葉棕的葉片一樣,可用來刻寫文字或經文(參見貝葉棕的用途),還可蓋屋頂、編蓆子和籃子,作綠肥;果實未熟時在種子裡面有一層凝膠狀胚乳和少量清涼的水可食和飲用;種子萌發出的嫩芽和肉質根可供食用;樹幹外面的木質堅硬部分可用來做椽子、木樁和圍欄,做輸水管、水槽等。

植物文化

糖棕的羽狀葉片常年油綠,巨大而稠密,猶如天然的華蓋,遮擋住熱帶熾熱的陽光;又好似一支支綠色的大綠傘,給人們一片涼爽的綠蔭,可作庭院成片栽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