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型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損害視網膜主要是由於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滲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變形和滲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性和視力下降的程度與血糖水平控制情況以及患糖尿病時間的長短有關。患病時間長短尤為重要,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後才出現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基本介紹

  • 別稱:糖尿病性視網膜炎 
  • 英文名稱:diabetic retinopathy 
  • 英文別名:diabetic retinitis 
  • 就診科室:眼科
  • 常見發病部位:眼部
  • 常見病因:血管滲漏和閉塞。黃斑部水腫或局部缺血是導致視力減退
  • 常見症狀:微動脈瘤、出血斑點、硬性滲出、棉絨斑、靜脈串珠狀
病因,症狀,預防,

病因

本病在早期可無感覺,隨著病變發展而有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嚴重時,則完全失明。眼底主要表現為,視網膜微血管瘤、出血、滲出與靜脈的特殊改變。根據眼底改變,可分為單純性與增殖性。單純性病變主要為視網膜毛細血管床血管改變,微血管瘤,類脂質滲出與小的視網膜內出血。
其病理機制:血管滲漏和閉塞。黃斑部水腫或局部缺血是導致視力減退的主要原因。增殖性是由單純性進一步發展的結果。由於血管變化,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開始增殖,缺氧的網膜組織釋放出血管增殖物質,促使形成新生血管,進而導致出血、機化,而發生增殖性病變,並造成極其嚴重的不良後果。

症狀

視網膜毛細血管的病變表現微動脈瘤、出血斑點、硬性滲出、棉絨斑、靜脈串珠狀、視網膜內微訊管異常(IRMA),以及黃斑水腫等。廣泛缺血會引起視網膜或視盤的新生血管、視網膜前出血、體積血及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患者有嚴重的視力障礙。
1984年,我國眼底病學提出了GRP分類法,對其防治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新近,國際上通過對大量病例的長期觀察,提出了國際臨床分類法。在GRP分類法中,最重要的組別是指有視力喪失危險的眼,而前3期是相對的低危險,後2期為高危險度。第4期有高度的危險發展為增生性DRP。對糖尿病黃斑水腫(DME)的程度分為2類:無或無明顯的DME。如果存在DME,可再分為輕、中和重度3級。對視網膜增厚須行三維檢查,在散瞳下,作裂隙燈活力顯微鏡檢查或眼底立體照相。

預防

預防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糖尿病,維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患者在診斷糖尿病後的5年內,每年應常規進行眼科檢查,這樣可早期發現視網膜病變並早期給予治療,使視力得以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