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 (第4版)

《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 (第4版)》是200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曉利。

基本介紹

  • 書名:精通Pro/ENGINEER Wildfire (第4版)
  • 作者:崔曉利
  • ISBN:9787302083184
  • 定價:3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4-14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圖書前言,圖書目錄,

圖書簡介

在經過全面升級後,本書向讀者展示了如何充分利用Pro/ENGINEER 的一些最新功能。書中詳細介紹了Pro/ENGINEER 的新用戶界面以及建模的核心功能。其中大量的圖形界面以及設計示例可使讀者在了解參數化設計過程的同時全面掌握Pro/ENGINEER 這一強大工具。本書內容豐富,不僅討論了創建零件、裝配體和工程圖這樣的基本功能,也深入剖析了使用高度自動化和定製技術的高級繪製功能,非常適合學生與工程專業人員使用,也是各層次Pro/ENGINEER 用戶不可多得的一本參考書。

圖書前言

從1988年起,Pro/ENGINEER逐漸成為工程、製造、分析領域的主流CAD系統。全世界安裝的Pro/ENGINEER軟體已經超過100,000套。許多用戶之所以偏愛Pro/ENGINEER,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建模功能和良好的穩定性。由於Pro/ENGINEER的廣泛套用, 與其他基本CAD軟體包相比,Pro/ENGINEER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個三維實體建模器。Pro/ENGINEER與二維繪圖工具不同,它可以讓用戶在三維環境中觀看設計,它還具有“智慧型”幾何體這一優點,即參數化幾何體(通過尺寸來控制)。本書將介紹如何用Pro/ENGINEER進行三維實體建模。
Pro/ENGINEER概述
Pro/ENGINEER是一個基於三維特徵、關聯、基於歷史、參數化的健壯的實體建模系統,用於零件和裝配體的設計、詳細設計、製造以及分析。即使是Foundation Advantage級別的Pro/ENGINEER,也是一個將各種功能結合在一起的高級實體建模器,而這些功能只有在其他高端CAD系統中才能夠見到(有些系統則不具備有這些功能)。在各種實體建模CAD系統中,Pro/ENGINEER的設計方法獨具匠心。
Pro/ENGINEER廣泛套用於各個行業——從火箭製造到醫療設備製造。為滿足大公司以及小機構的同樣設計要求,參數科技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簡稱PTC)在Foundation Advantage這一基礎模組的基礎上,綁定了稱為擴展的各種軟體模組。Pro/ENGINEER由Foundation Advantage以及各種擴展模組構成。Pro/ENGINEER Foundation Advantage是所有Pro/ENGINEER功能實現的基礎。通過其他擴展模組來提供各種其他功能,可以使Pro/ENGINEER成為完全可伸縮的產品設計解決方案。

圖書目錄

第Ⅰ部分 Pro/ENGINEER基礎
第1章 Pro/ENGINEER典型設計示例—— 快速瀏覽Pro/ENGINEER集成設計工具 1
1.1 設計準備 1
1.1.1 參數化建模 1
1.1.2 基於特徵的建模 2
1.1.3 通過特徵進行設計 2
1.1.4 準備特徵策略 2
1.2 零件設計基礎 3
1.2.1 創建基特徵 3
1.2.2 添加材料 4
1.2.3 為邊加圓角 4
1.2.4 使用抽殼特徵 5
1.2.5 添加孔 6
1.3 創建裝配體 7
1.4 創建工程圖 8
1.4.1 為工程圖選擇視圖 8
1.4.2 標註尺寸與注釋 9
1.5 更改設計 9
1.5.1 修改中心孔 10
1.5.2 更改孔的數量 10
1.5.3 使平台變短 10
1.5.4 更改工程圖 10
1.6 小結 11
1.7 思考練習 12
第2章 Pro/ENGINEER用戶界面—— 滑鼠控制、視窗、選單、視圖及檔案 13
2.1 概述 13
2.1.1 啟動圖示 13
2.1.2 顯示螢幕 13
2.1.3 滑鼠與鍵盤 13
2.1.4 退出程式 14
2.1.5 獲得幫助 14
2.1.6 定製用戶界面 15
2.2 Pro/ENGINEER視窗 16
2.2.1 圖形視窗 16
2.2.2 選單欄 17
2.2.3 工具列 18
2.2.4 訊息視窗 18
2.2.5 選單面板 19
2.2.6 模型樹 20
2.2.7 對話框 22
2.2.8 信息視窗 22
2.3 環境設定與最佳化 23
2.4 視圖控制 24
2.4.1 動態觀看控制 24
2.4.2 外觀控制命令 24
2.4.3 模型顯示樣式 25
2.4.4 基準顯示 26
2.4.5 默認視圖 26
2.4.6 通過兩個平面確定視角 26
2.4.7 保存視圖 27
2.5 檔案管理 28
2.5.1 版本號 28
2.5.2 在進程中 29
2.6 FILE選單 29
2.7 小結 32
2.8 思考練習 32
第Ⅱ部分 創 建 零 件
第3章 創建簡單零件-- 構造零件的基本命令 33
3.1 開始創建零件(基特徵) 34
3.2 選擇幾何體 35
3.3 創建第一實體特徵 36
3.3.1 選擇草繪面 36
3.3.2 選擇特徵創建方向 37
3.3.3 選擇視角面 37
3.3.4 約束幾何體 38
3.3.5 草繪幾何體 39
3.3.6 修改幾何體 39
3.3.7 完成特徵繪製 40
3.4 創建剪下特徵 41
3.5 為剪下特徵草繪幾何體 41
3.5.1 修改約束 42
3.5.2 完成元素的創建 42
3.6 創建特徵的鏡像複製 44
3.7 創建抽殼 44
3.8 創建橫截面 45
3.9 創建旋轉特徵、選擇視角面 46
3.10 草繪旋轉特徵 47
3.11 創建最後一個特徵 48
3.12 創建旋鈕零件小結 49
3.13 小結 49
3.14 思考練習 50
第4章 草繪器基礎-- 創建草繪特徵 51
4.1 草繪器模式 52
4.2 草繪面 52
4.3 視角面 53
4.4 草圖視圖 54
4.5 滑鼠彈出式選單(IMON) 54
4.6 取消、恢復操作(IMON) 55
4.7 打開意圖管理器(IMON) 55
4.7.1 指定參照 55
4.7.2 SAM 55
4.8 創建幾何體的命令(IMON) 56
4.8.1 橡皮筋模式(IMON) 57
4.8.2 直線(IMON) 59
4.8.3 中心線(IMON) 59
4.8.4 圓(IMON) 59
4.8.5 構造圓 60
4.8.6 圓弧 60
4.8.7 橢圓(IMON) 60
4.8.8 橢圓圓角 60
4.8.9 樣條曲線和二次曲線 61
4.8.10 文字 61
4.8.11 軸點 61
4.8.12 參照幾何體 61
4.8.13 由模型邊創建幾何體 61
4.9 刪除草繪器中的圖元 62
4.10 修改尺寸 63
4.11 修改幾何體的命令 65
4.11.1 移動命令(IMON) 65
4.11.2 修剪圖元 65
4.12 構造幾何體的命令(IMON) 66
4.12.1 約束 67
4.12.2 標註尺寸 68
4.12.3 線性尺寸 68
4.12.4 圓尺寸 69
4.12.5 角度尺寸 70
4.13 關閉意圖管理器(IMOFF) 70
4.14 創建幾何體的命令(IMOFF) 71
4.14.1 橡皮筋功能(IMOFF) 71
4.14.2 Mouse Sketch命令(IMOFF) 71
4.14.3 直線(IMOFF) 72
4.14.4 中心線(IMOFF) 72
4.14.5 圓和圓弧(IMOFF) 73
4.15 修改尺寸(IMOFF) 73
4.16 修剪圖元(IMOFF) 73
4.17 約束幾何體的命令(IMOFF) 73
4.17.1 自動標註尺寸(IMOFF) 73
4.17.2 對齊(IMOFF) 74
4.18 重新生成草圖 75
4.18.1 假設(IMOFF) 75
4.18.2 重新生成錯誤訊息(IMOFF) 76
4.19 刪除草繪器圖元(IMOFF) 76
4.20 修改尺寸(IMOFF) 77
4.21 草繪器環境 77
4.21.1 導入幾何體 77
4.21.2 草繪器信息 77
4.21.3 草繪器工具 77
4.21.4 草繪器其他設定 78
4.22 使用草繪器時應注意的問題 78
4.23 小結 79
4.24 思考練習 79
第5章 創建特徵-- 參照特徵、零件特徵 81
5.1 標識特徵 81
5.2 參照特徵 81
5.2.1 基準平面 82
5.2.2 默認基準平面 83
5.2.3 創建草圖基準 84
5.2.4 軸 85
5.2.5 點 86
5.2.6 坐標系 87
5.2.7 曲線 88
5.2.8 修飾特徵(螺紋) 88
5.3 拾取與放置特徵 89
5.3.1 特徵工具與對話欄 90
5.3.2 孔 90
5.3.3 圓角 91
5.3.4 倒角 93
5.3.5 抽殼 94
5.3.6 拔模 94
5.4 草繪特徵 95
5.4.1 拉伸 96
5.4.2 旋轉 96
5.4.3 掃描 96
5.4.4 混合 97
5.4.5 掃描混合 99
5.4.6 螺旋掃描 99
5.4.7 實截面 99
5.4.8 薄截面 100
5.4.9 使用Quilt(平整)命令 100
5.4.10 其他特徵 101
5.5 深度 101
5.5.1 Blind選項 102
5.5.2 To Next選項 102
5.5.3 Through All選項 102
5.5.4 Through Until選項 103
5.5.5 To Selected選項 103
5.5.6 Side 1和Side 2選項 103
5.6 小結 103
5.7 思考練習 104
第6章 特徵操作-- 修改特徵、使用特徵 105
6.1 修改特徵 105
6.1.1 Regenerate命令(重新生成) 105
6.1.2 Edit命令(編輯) 106
6.1.3 Delete命令(刪除) 107
6.1.4 Edit Definition命令(編輯定義) 108
6.1.5 Edit References命令(編輯參照) 108
6.2 錯誤診斷模式 109
6.2.1 Undo Changes命令(取消修改) 109
6.2.2 Investigate命令(調查) 109
6.2.3 Quick Fix選單 110
6.2.4 Fix Model選單 110
6.3 組織特徵 111
6.3.1 層 111
6.3.2 層控制 112
6.3.3 層顯示 115
6.3.4 組 116
6.3.5 Suppress命令(隱藏) 116
6.3.6 Resume命令(恢復) 117
6.3.7 Reorder命令(重新排序) 117
6.3.8 插入模式 118
6.3.9 為模型創建橫截面 119
6.4 複製特徵 120
6.4.1 Copy命令(複製) 120
6.4.2 Pattern命令(陣列) 121
6.4.3 Del Pattern命令(刪除陣列) 124
6.4.4 Group Pattern命令(組陣列) 124
6.4.5 Unpattern命令(取消陣列) 124
6.4.6 鏡像工具 124
6.5 特徵信息 125
6.5.1 Feature命令(特徵信息) 125
6.5.2 Feature List命令(特徵列表) 125
6.5.3 Parent/Child命令(父/子) 125
6.5.4 Model Player(模型播放器) 126
6.6 小結 126
6.7 思考練習 126

第7章 創建靈活的零件-- 創建零件和參數 128
7.1 參數 128
7.1.1 參數名 128
7.1.2 系統參數 129
7.1.3 用戶參數 129
7.2 關係參數 129
7.2.1 添加關係 129
7.2.2 修改關係 130
7.2.3 關係注釋 130
7.3 族表 130
7.4 公差分析 132
7.5 模型的簡化顯示 132
7.6 裝配體的簡化顯示 133
7.7 模型注釋 134
7.8 創建模型注釋 134
7.9 用戶定義的特性 135
7.10 分析模型 136
7.10.1 測量 137
7.10.2 模型分析 137
7.11 小結 139
7.12 思考練習 140
第Ⅲ部分 創建裝配體
第8章 裝配體模式基礎-- 裝配體組件概述 141
8.1 裝配體設計 141
8.1.1 從下至上和從上至下裝配 141
8.1.2 關係方案 142
8.2 向裝配體添加組件 143
8.3 基礎組件 144
8.4 裝配約束 144
8.4.1 約束過程 146
8.4.2 打包模式 147
8.4.3 完成打包組件 148
8.4.4 未置組件 148
8.5 小結 149
8.6 思考練習 149
第9章 創建裝配體—— 構建基本裝配體實例 150
9.1 裝配體的結構 151
9.2 開始裝配 152
9.3 約束 153
9.4 陣列組件 155
9.5 控制臺裝配體 156
9.5.1 安放子裝配體 157
9.5.2 重複組件 158
9.5.3 安放旋鈕 159
9.5.4 重新定義組件的位置 160
9.6 干涉檢驗 160
9.7 在裝配體模式中修改零件 161
9.7.1 陣列旋鈕 163
9.7.2 設定組件的顏色 163
9.8 創建裝配體爆炸圖 165
9.9 小結 166
9.10 思考練習 166
第10章 深入了解裝配體—— 裝配體模式高效工具 167
10.1 打開裝配體 167
10.1.1 搜尋路徑 167
10.1.2 打開錯誤 168
10.1.3 簡化顯示 169
10.2 創建組件 169
10.2.1 框架模型 170
10.2.2 交叉零件與鏡像零件 170
10.2.3 創建選項 171
10.3 組件操作 172
10.3.1 模型樹 172
10.3.2 修改尺寸 172
10.3.3 修改零件、框架和子裝配體 172
10.3.4 參照控制 173
10.3.5 重新定義 174
10.3.6 重新生成 174
10.3.7 替換 175
10.3.8 重新構造結構 175
10.3.9 重複 176
10.3.10 陣列 176
10.3.11 合併與切斷 176
10.4 裝配體特徵與工具 177
10.4.1 裝配體剪下材料 177
10.4.2 層 178
10.4.3 爆炸視圖 178
10.4.4 顯示狀態 179
10.4.5 橫截面 180
10.4.6 信息 180
10.5 小結 181
10.6 思考練習 181
第Ⅳ部分 創建工程圖
第11章 工程圖模式 182
11.1 開始一幅工程圖 182
11.2 可選的默認模型 183
11.3 選擇工程圖的尺寸 183
11.4 添加第一個視圖 184
11.5 改變視圖比例 185
11.6 添加投影視圖 185
11.7 移動視圖 185
11.8 創建橫截面的投影視圖 186
11.9 修改視圖顯示 186
11.10 創建局部放大視圖 187
11.11 添加尺寸和軸線 188
11.12 調整尺寸的位置 189
11.13 尺寸的放置 190
11.14 On-screen模式 191
11.15 創建參數化的注釋 192
11.16 完成工程圖的創建 193
11.17 小結 193
11.18 思考練習 193
第12章 工程圖模式命令 194
12.1 工程圖設定 194
12.1.1 修改DTL設定 194
12.1.2 使用公司標準 194
12.2 創建視圖 195
12.2.1 通用視圖 195
12.2.2 投影視圖 196
12.2.3 局部放大視圖 196
12.2.4 輔助視圖 196
12.2.5 截面視圖 196
12.2.6 局部視圖 196
12.2.7 斷開視圖 196
12.2.8 爆炸的裝配體視圖 196
12.2.9 縮放視圖 197
12.3 修改視圖 197
12.3.1 移動視圖 197
12.3.2 視圖修改 197
12.3.3 清除視圖、恢復視圖 198
12.3.4 刪除視圖 198
12.3.5 關聯視圖 198
12.3.6 顯示模式 198
12.4 尺寸 198
12.4.1 顯示、清除 199
12.4.2 創建的尺寸 200
12.4.3 公差 201
12.4.4 添加文本 201
12.4.5 移動尺寸 202
12.5 注釋 202
12.5.1 創建注釋 202
12.5.2 更改文本樣式 203
12.5.3 編輯注釋 203
12.5.4 在注釋中包含參數 203
12.6 細化工具 204
12.6.1 捕捉線 204
12.6.2 打斷 204
12.6.3 角拐 204
12.7 符號 205
12.7.1 創建符號 205
12.7.2 符號中的變數文本 205
12.8 多頁面 206
12.9 多模型 206
12.10 修改模型 206
12.10.1 設定模型 206
12.10.2 替換 207
12.11 層 207
12.12 表 208
12.12.1 創建表 208
12.12.2 修改表 208
12.12.3 複製表 208
12.12.4 重複區域 208
12.13 其他細化工具 209
12.13.1 草繪二維幾何體 209
12.13.2 修改二維幾何體 210
12.14 小結 210
12.15 思考練習 210
第13章 工程圖格式—— 工程圖框線概述 211
13.1 格式圖元 211
13.2 用參數自動確定格式中的內容 212
13.2.1 模型參數 213
13.2.2 工程圖參數 213
13.2.3 全局參數 214
13.3 續頁 214
13.4 導入格式 215
13.5 格式目錄 216
13.6 小結 216
13.7 思考練習 216
第Ⅴ部分 Pro/ENGINEER環境
第14章 定製Pro/ENGINEER環境—— 環境控制概述 217
14.1 作業系統 218
14.1.1 安裝位置 218
14.1.2 文本編輯器 219
14.2 互動式環境設定 219
14.3 顏色 220
14.4 選項 221
14.4.1 配置檔案選項 221
14.4.2 編輯和載入配置檔案 222
14.4.3 示例配置檔案 222
14.5 映射鍵 223
14.5.1 記錄映射鍵 223
14.5.2 映射鍵提示 224
14.6 跟蹤檔案 224
14.7 模型外觀 224
14.8 小結 225
14.9 思考練習 225
第15章 印表機與轉換器—— 導出Pro/ENGINEER數據概述 226
15.1 繪圖儀、印表機驅動程式 226
15.1.1 Pro/ENGINEER內部列印驅動程式 226
15.1.2 Plotter命令 227
15.1.3 Windows印表機驅動程式 227
15.1.4 列印著色圖像 227
15.2 列印對話框 228
15.2.1 印表機配置檔案 228
15.2.2 顏色表 229
15.3 轉換器 229
15.3.1 拓撲匯流排 230
15.3.2 保存副本(導出) 230
15.3.3 檔案中的數據(導入) 231
15.3.4 轉換器格式 231
15.4 小結 232
15.5 思考練習 232
第16章 Pro/ENGINEER用戶管理—— 確定檔案位置,打開、瀏覽和列印檔案 234
16.1 確定檔案的位置、打開檔案 234
16.2 用Pro/ENGINEER瀏覽、列印檔案 235
16.2.1 用Pro/ENGINEER瀏覽檔案 235
16.2.2 用Pro/ENGINEER列印檔案 237
16.2.3 退出Pro/ENGINEER 238
16.3 用ProductView Express瀏覽、列印檔案 238
16.3.1 用ProductView Express瀏覽檔案 238
16.3.2 用ProductView Express瀏覽圖示 240
16.3.3 用Pro/ENGINEER ProductView Express列印檔案 241
16.3.4 退出ProductView Express 241
16.4 小結 241
第Ⅵ部分 練 習
第17章 練習 242
17.1 自測練習題 243
17.2 練習提示 247
17.3 詳細操作步驟 253
附錄A PTC軟體相關資料 275
A.1 核心設計 275
A.2 擴展設計 277
A.3 模擬 277
A.4 企業數據訪問 278
A.5 Pro/NC(製造) 278
A.6 應用程式編程 279
附錄B 思考練習答案 2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