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

精衛

精衛,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鳥。上古神話傳說里,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兒,後溺水而亡,化作精衛鳥;另一說,女娃是上古的一個部落,由於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女娃部落遭到滅頂之災,後化作精衛。

據《山海經》記載:精衛婀娜多姿、長發飄逸、背生雙翼,花頭顱、白嘴殼、紅腳爪,樣子有點兒像烏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衛
  • 別名:女娃
  • 性別:女
  • 相關典故精衛填海
  • 形象身份:炎帝最小的女兒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形象特徵: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
歷史淵源,文化特色,藝術形象,關係說明,史料索引,形象評價,

歷史淵源

先秦時期,《山海經·北山經》記載:“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口銜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於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漢代,《列仙傳》上卷記載:“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
晉代,詩作《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記載:“精衛銜微木,將以之填滄海”。
南朝,《鴛鴦賦》云:“飛飛兮海濱’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述異記》記載:“昔炎帝女溺死東海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之木石填東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
宋代,政和元年石刻記載:“縣西四十里有山曰發鳩,其麓有泉,漳水之源也。有神主之,廟貌甚古,歲時水旱祈禱,無不應驗。政和元年,自春徂夏不雨,夏苗盡槁。秋種未播,人心惶惶。臣大定躬率吏民,禱於祠下,未二日雨,闔境沾足。鄰封接壤,有隔轍而土不濡濕者,神之靈異也。荷神之休,卒獲有年之慶。以其事上聞,漕台考核不誣,以其狀奏焉,天子敕名靈湫廟,褒神利國惠民之功也。”
明代,《律學新說》記載:“傘蓋山西北三十里曰發鳩山,山下有泉,泉上有廟,濁漳水之源也。廟有像,神女三人,女侍手擎白鳩,俗言漳水欲漲,則白鳩先見”;靈湫廟記載:“廟中塑有神女者三人,旁有女侍,手擎白鳩,俗稱三聖公主,乃羊頭山神之女,為漳水之神。漳水欲漲,則白鳩先見,使民覺而防止,不致暴溺。”
清代,《山海經廣注》註解精衛神話時,曾引《律學新說》記載。

文化特色

  • 祭祀供奉
“北宋宣和元年宋政和初朝廷敕名‘靈湫’。”初名“靈泉廟”,廟中供奉著炎帝小女兒女娃與她母親、姐姐三人的金身塑像,旁有侍女手擎白鳩,百姓稱神女為三聖公主,據說公主正是炎帝的女兒。
  • 文化習俗
發鳩山是神話故事精衛填海的發生地,精衛鳥的故鄉。每年農曆三月十八為廟會,廟會期間有長子縣長治縣(今上黨區)兩縣百姓共同祭拜三聖公主(女娃、精衛女神)的習俗。

藝術形象

  • 文學形象
時間
類型
名稱
作者
1988年
油畫
秦征、王玉琦、吳恩海、馬元、王小傑、高冬
2001年9月
專輯、歌曲
中國少年兒童音像出版社
2002年
芭蕾舞劇
《精衛》
2006年12月
工筆畫
吳玉陽
  • 影視形象
上映時間
類型
名稱
1994年
電影
1996年
電視劇
《炎黃始祖》
2005年8月16日
電視劇
2013年9月
電視劇
2016年8月
電影
  • 動畫形象
上映時間
名稱
1999年
2007年9月
2016年5月
非人哉
2017年
2018年
《小燈塔:講給孩子的山海經故事》
2018年
《黃帝史詩·六部合》
  • 遊戲形象
時間
名稱
2003年
2010年7月
2013年10月
2015年1月
2017年3月
2018年
2018年6月
2018年9月
2018年9月
2020年4月
2020年10月
2020年10月
解神者
2020年11月
2021年7月
太初行

關係說明

精衛的關係說明
關係
姓名
簡要介紹
父親
炎帝
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

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書籍名稱
作者不詳(先秦時期)
劉向(漢代)
列仙傳
作者不詳(晉代)
徐陵(南朝)
鴛鴦賦
朱載堉(明代)
吳任臣(清代)

形象評價

精衛鳥可歌可泣,善良的願望、鍥而不捨的精神、宏偉的志向都為人們所敬仰。精衛鳥具有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精神。(《天津日報》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