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管理: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

精神管理: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

《精神管理: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的主題和內容是作者自1983年學習西方管理思想開始,經歷了近三十年的實踐、研究、學習和思考的歷程之後的心得,是在對西方管理思想的崇尚和實踐之後反覆遭遇瓶頸時的一次對管理思想和實踐的重新思考和突破,是對許多企業管理思想和理論的重新定位。

基本介紹

  • 書名:精神管理: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
  • 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3頁
  • 開本:16
  • 定價:68.00
  • 作者:齊善鴻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407482
  • 品牌: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精神管理: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齊善鴻教授,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曾擔任南開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南開國際管理論壇CEO,現擔任南開大學醫院院長、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高校管理哲學研究會副會長、《旅遊學刊》和《信用》國際期刊編委。
曾經師從陳炳富教授和朱鎔基教授攻瀆管理學博士,學識淵博,具有醫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心理學(中科院心理所)、社會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管理學(南開大學)和哲學、旅遊學(南開大學)等多個學科背景和專業知識結構,是一個依靠信仰活著的人,願意為弘揚國學優秀文化奉獻餘生!

圖書目錄

上篇/1
精神與經濟/3
追夢/4
管理宣言/6
學子誓言/8
第一章現實的啟迪/10
兩座房子裡的故事/10
社會現象之—/11
社會現象之二/11
社會現象之三/12
社會現象之四/12
社會現象之五/12
社會現象之六/13
第二章歷史的啟示/14
歷史的啟示/14
歷史五訓/15
第三章對管理的檢討/17
問管理/18
說管理/18
這是什麼地方?動物園?馴獸場?/19
回顧管理思想的歷史/20
人們變成了什麼樣?/22
企業文化、組織行為都做了什麼?/23
第四章管理錯誤八論/25
歷史的啟迪/25
我們的使命/26
一論管理/26
二論管理/27
三論管理/28
四論管理/28
五論管理/29
六論管理/30
七論管理/30
八論管理/31
第五章管理者的精神邏輯解析/33
一、服務別人冤得慌/34
二、服務不如控制過癮/34
三、有權不用過期作廢/35
四、人走茶涼心底冷/35
五、收入低待遇差,沒勁/36
六、幹事的錯誤多,沒法乾/37
七、直率人不適合為官/37
八、小人得志、君子失立/38
九、抗上的總是正直的/39
十、無奈,應付度日吧/40
第六章破解管理者自己的精神誤區/41
第一個故事從將軍到奴隸/41
第二個故事行動上的“太監”/42
第三個故事觀音拜菩薩/43
第四個故事對“爬升”的誤解/44
第五個故事下級素質低/44
第六個故事忙總有苦勞/45
第七個故事魔鬼“邏輯”/46
第八個故事上下角色混亂/46
第九個故事痛苦鏈條的傳動/47
第十個故事“垃圾”收購員/48
第七章精神管理體系的推導/50
精神的作用/50
理論源頭的創新/51
精神的概念界定/51
精神管理的概念界定/52
七大理論前提/52
第八章精神管理綱要/59
精神的呼喚/59
一個假設的故事/59
精神管理綱要/61
管理核心概念的新解/69
第九章精神管理論/70
一、委託一服務理論/70
二、管理主體理論/71
三、精神—行為聯動理論/71
四、管理公平理論/72
五、怠工理論/73
六、管理人性理論/74
七、新激勵理論/74
……
第十章管理十二金律/79
第十一章精神管理的方略/86
第十二章管理工具包/93
第十三章管理陷阱與準則/111
第十四章職業理性基本準則/117
第十五章管理職業思維/122
第十六章管理制勝方略/129
第十七章管理宗法/133
第十八章復甦我們的良知/139
第十九章人生新論/158
第二十章人生魔律——心靈雞湯/214
第二十一章人生幸福的訣竅/245
第二十二章守住底線/252

序言

看到“精神管理”這個名字,不少的朋友會感到好奇:精神管理?沒聽說過呀。有的朋友直接問我:“這精神管理,是不是就是精神控制啊?”這樣的問題有點讓人哭笑不得,首先,“精神管理”被理解成“精神控制”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是人們把管理就理解成了控制,這當然是對管理的一種誤解。有人喜歡被控制嗎?當然是沒有的。照此推理,管理豈不就是一種不讓人喜歡的東西?是啊,現實中的管理讓人喜歡的確實不多見啊!二是我們不知從哪裡聽說了精神控制這樣的說法,人的精神可以被控制嗎?如果誰要是控制了別人的精神,一定是帶有些邪惡性質的。
很顯然,這么多年來,很多人已經將管理視為控制了,這是管理的錯?還是人們認識的錯?不管怎么樣,有一點是很明確的:每個人都是有精神的,每個人的行為也是受自己的精神指導的,有人會做出沒有精神支配的行為嗎?從醫學上來說,大概一些本能性、基於脊髓神經反射的行為可能是與精神沒有太大關係的,但這樣的行為數量很少,而且不是我們平時著重思考的對象。
既然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由自己的精神指導的,那我們想著去控制人們的行為能夠做到嗎?答案很明顯:是做不到的!那我們去控制人們的精神吧,這能做到嗎?也是做不到的,即使做到了也是邪惡的!有人會問,這樣說來說去,那到底怎么辦啊?這也正是本書要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簡單點說,人的精神也是有規律的,做管理就要尊重人的精神規律,而且不能是簡單地利用別人的精神規律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否則也是邪惡的,是不能長久的
這本書的主題和內容是我自1983年學習西方管理思想開始,經歷了近三十年的實踐、研究、學習和思考的歷程之後的心得,是在對西方管理思想的崇尚和實踐之後反覆遭遇瓶頸時的一次對管理思想和實踐的重新思考和突破,是對許多企業管理思想和理論的重新定位。
記得當初學習西方管理思想之時,錯誤地將西方管理思想理解為只是就事論事的“術”。後來,重讀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才弄懂了“科學管理”與“泰勒制”的本質區別,才懂得了西方管理思想是基於西方文化傳統和思維模式形成的。而中國企業所需要的,是一個基於中國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管理方法,一個中國化的“道與術”統一的管理思想和理論。
20世紀90年代,我在熟悉使用西方的管理方法之後,在實踐中為了解決企業中的問題,更是把這套管理模式中的制度化、標準化、程式化做到了極致,以為管理中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被囊括,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讓我困惑的是,一些問題解決了,但隨之竟然衍生出了一系列更加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再變變不過人心;人不是機器,標準了言行,但是標準不了心;程式化,程式了過程,程式不了人心的狀態。管理的所有工作幾乎都是在和人打交道,即使是機器也操縱在人的手裡,這撲朔迷離、善變的人心用什麼去管理?看到這些、想到這些,我感覺陷入了一種走投無路的境地。
偶然一次與朋友在海邊閒逛,信步轉到了距海邊不遠的一座寺廟。走進寺廟,看見廟裡面井然有序的香客。他們一個個低著頭,恭恭敬敬、虔誠的態度讓我突生感慨:看看這些到廟裡來敬香的人,他們多半也都是在企業里工作的,在企業里工作時他們的態度可不會是這樣。為什麼人們從企業到了寺廟,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
在企業里,有工資獎金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有各種培訓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有同事和領導不厭其煩地給自己講道理;面對倦怠和消極狀態還有監督考核的機制督促自己進步。企業中有這么多可以幫助人生存和發展的平台和機會,卻很少聽到有人感謝企業或者老闆,相反,不絕於耳的都是不滿、抱怨、憤懣甚至還有敵視的聲音。
再看看進到寺廟裡的人們: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做些什麼,但人們好像無師自通;沒有人監督考核,但人們都很自覺地約束著自己的行為;沒有人要求他們給錢,但很多人都會主動地從自己的衣袋裡把錢貢獻出來;沒有人命令他們低頭,但是面對那些沒有生命的泥胎石像,人們卻都變得那么謙卑和恭敬。
這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同樣的人會有如此不同的表現?突然之間,一幕情景浮現在腦海中。1987年,我曾就一些不明白的問題請教過一位美國教授,在他所有的回答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多年來也一直未竟其意。我問這位老教授:您認為人是什麼?他回答的第一句話就是“人是神的兒子”。當時不以為然,只覺得這不過就是一個宗教觀點而已。
現在經過了那么多的事情和困惑,慢慢的有點明白了。這位老教授談的不僅僅是宗教,更是在說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那種對美好理想和神聖精神的嚮往構成了人類向前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好像突然找到了讓自己迷茫已久的答案,於是,用全身心的力量寫了這本有點特別的書。
隨著生活閱歷和社會實踐的增加,自己的思想也隨之發生著變化。有一天,自己跟人說話時,突然將研讀二十餘年的《道德經》中的話不知不覺地說了出來。驚訝之餘,再次翻開這些代表人類智慧巔峰之作的經典,心中充滿著感動與喜悅。原來那么多的本源性問題先聖先賢們早已經做過深刻的思考,也給了很多解法,只是自己愚鈍,守著這么寶貴的財富,還到外面去尋找。
於是,我帶著另一種感覺開始認真地研習中國文化與哲學中最為經典的道家思想。隨著對道家思想的領會不斷深入,終於意識到了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我的個性、行為方式、世界觀也隨之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以至於一些多年未見的朋友再見我時都驚訝地說:齊善鴻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反思自己幾十年前的心性和行為,豈止是“強勢與自負”。那時候,不懂得理解他人,不會說別人的道理,與自己的標準不一樣的人都不喜歡。於是,遇到事情總是在製造差異和衝突,遇到問題總是在責怪別人。“順我者喜,逆我者煩”,自以為是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而不知去借鑑別人的觀點。對於與自己有;中突的人,心中也總是充滿了憤懣甚至仇恨。總之,自己就如同一個沒有開化的動物那樣活看。
學習了道家思想,才明白平時總說的“知道”也只不過是“知而不道”,才明白“道理”的真諦是“道大於理”,才知道“道德”的真義是“有道方有德”,才知道“天地大仁”、“不爭”、“無為”等的妙用。讀了莊子的思想之後,清楚了“心齋”、“無心之德”、“逍遙的心主之境”,等等。自己的心智接受了一次較為徹底的“格式化”,終於,漸漸地感覺到了一種生命的奇特景象:聖賢們在我這樣一個長得像人的動物心中裝進了一套人的文明升級程式。
在這套程式的推動下,對於管理中的問題,對於中國企業管理中的問題,我進行了無數追本溯源的思考,終於確立了“以道為本”的管理思想,“就是將人、文化、技術等置於客觀規律之下進行思考,主張以‘道’作為管理的基礎,尊道愛人,破除管理強勢控制的枷鎖,激活人性神聖的力量,使管理從外部制約轉化為以內律為核心的服務式成長支持。在此基礎上實現人人健康發展,同時完成管理者自身的解放,真正實現用管理文明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目的”。
通過運用“以道為本”的思維重新思考管理,竟然發現,我們平時熟悉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行為和管理現象,要真正論其本質,很多說法是站不住腳的。企業只是個經濟組織嗎?回答是否定的!企業只追求利潤嗎?回答也是否定的!管理就是控制人嗎?回答更是否定的!於是,道本管理的基本命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們面前:企業是人類從事生產的組織,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它是人類為自己的生存發展而創造的平台之一,更是人為實現自我價值,進行自我提升、修行的場所。
所以,管理中人,首先要進行的是對自我的管理。對一個生命負責的人,首先應該是他自己。一個人最好的時間都在工作中,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基本都是通過他的工作來實現的,所以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工作,就是在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命。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在追求幸福,這就是一個人工作的最大的內在動力。管理就是要發掘出這樣的渴望和激情,然後用企業的目標和發展為實現這樣的激情和理想搭建一個舞台,將企業的發展和企業中人的發展緊密地連線起來。如果企業無法做到這點,只是想要靠上級的權威和各種制度來實現管理,那么歷史上的經驗已經證明,沒有一項制度可以堪此重任。
人類的幸福不只是需要利益,更需要情義、友誼以及超越家族和姓氏的生命夥伴關係。管理是每個人對自己的管理和對別人的責任,是集體生活中一種相互幫助和相互制約與促進的活動。而企業也恰恰成就了人的這部分社會性需求。
在企業這個社會組織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企業中的人因為在共同的發展平台上,因而形成了緊密的聯繫和連線。企業制度本質上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但如果只是代表了少數精英的意志,就會讓大多數人覺得很難受,在這樣的狀態下,管理不僅難以奏效反倒容易激起大家的反面情緒。所以,一個好的企業制度應該是反映了大家的意志與志願,用另外一個更合適的詞來說就是形成“眾人的契約”。這是建立在自我管理基礎上的共同意願的表達,是為了完成一個目標,大家對自我負責、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結果,是為了實現一個目標,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實現人生價值、走向成功的一條大道。
開始,自己覺得這樣的理解也許是對的,但不一定可行。於是,我又嘗試著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去檢驗。剛開始時,我的同事對此也是半信半疑,可隨著我的行動到位,他們相信了,於是,一種新的文化和價值氛圍形成了:我這個管理者就是來幫大家的,不是來跟大家爭利益的。我們在工作中暢所欲言,一心只為大家。誰有困難我們都會組織起來幫助他渡過難關。因為我們把自己最寶貴的時間拿來與同事相處,於是,工作就成了我們最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彼此成了生命中的親人。等等,等等。
也許,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管理。
齊善鴻博士
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道本管理”和“精神管理”註冊商標持有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