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贛省軍區舊址

粵贛軍區舊址座落於會昌城東北角3公里處的文武壩鎮文武壩村鄒屋,是瑞(金)、會(昌)兩縣交界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贛省軍區舊址
  • 地址:瑞(金)、會(昌)兩縣交界處
粵贛省軍區舊址
粵贛軍區舊址座落於會昌城東北角3公里處的文武壩鎮文武壩村鄒屋,是瑞(金)、會(昌)兩縣交界處。與瑞金市謝坊鎮逕橋村的石角、橋背僅一河之隔,206國道會昌段這裡為起點,距舊址只有200米。舊址北臨綿江,南是小山,東連糧田,西邊緊連粵贛省委舊址,與省蘇舊址和毛澤東同志舊居等舊址群(舊址群已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舊址是清代晚期,磚木結構的民居建築,面寬193米,進深17.4米,占地面積339.3平方米,門口空坪124.7平方米,總計占地面積464平方米。
1933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將江西軍區第三、五作戰分區合併成立粵贛軍區,以統一於都、贛縣、信豐、南康、會昌、安遠、尋烏、武平等縣的軍事指揮,總指揮部設在原筠門嶺芙蓉寨。同年8月建立粵贛省後,軍區總指揮部又從筠門嶺芙蓉寨遷至文武壩村鄒屋。
粵贛軍區成立後,司令員先後由楊岳彬、畢士梯、張雲逸、左權、龍楚(後叛變)擔任,1934年1月--10月由何長工任司令員兼政委。參謀長先後由覃士勉、程子華擔任,政治主任由羅屏漢同志擔任。
粵贛軍區成立後,帶領南線紅軍主力紅22師和粵贛省軍民英勇奮戰,前仆後繼,粉碎了敵人的大舉進攻,穩定了南線局勢。1934年10月初以司令員兼政委何長工和潘漢年為代表與廣東軍閥陳濟棠的代表談判,達成“同盟停戰”協定,為主力紅軍戰略轉移開闢了勝利通道。
舊址於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冬按原貌進行了全面維修,並進行了復原陳列,長年對外開放。具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之優勢,對進行革命歷史、光榮傳統、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社會主義三個文明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