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贛湘邊縱隊

粵贛湘邊縱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是在東江縱隊主力北撤後留下的武裝小分隊及復員人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革命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3年解放戰爭中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軍隊的重重圍剿,建立了擁有400多萬人口的根據地。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成立後,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一起,解放了閩西南和粵東廣大地區,建立了縱橫千里的解放區,勝利完成了建立解放廣東戰略基地的任務。接著,配合南下的野戰軍,追殲殘敵,解放廣東全境,為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據不完全統計,從1947年1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所屬各部隊共進行較大的戰鬥848次,殲敵2.5萬多人,繳獲各種武器2.5萬件,部隊發展到3.8萬多人。粵贛湘邊縱隊在我國革命戰爭史上演繹了一段革命傳奇,為中國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10月,粵贛湘邊縱隊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第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解放了粵贛湘邊區全境。1950年2月,粵贛湘邊縱隊整編為廣東軍區第二、四、六、七分區和廣東省公安總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
  • 重要貢獻: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
  • 時期:解放戰爭
  • 領導:司令員兼政委尹林平 
  • 總兵力:3.8萬人(1949年) 
  • 解放區人口:400萬 
人民武裝,邊縱設立,戰鬥功績,時代背景,成立時間,隊伍編制,編制撤銷,紀錄片,拍攝意義,劇情介紹,首映儀式,

人民武裝

粵贛湘邊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東江縱隊北撤後留下來的部分骨幹發展壯大起來的一支粵贛湘邊區人民武裝。他們歷盡艱難曲折的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隊伍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壯大到三萬八千多人。該部隊在三年間打了近千次大小戰鬥,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粵贛湘邊地區游擊隊的基礎上成立,並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邊縱設立

粵贛湘邊縱隊安墩成立
據 《粵贛湘邊縱隊史》記載,194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正式成立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粵贛湘邊區黨委除管轄江南、九連、江北、蟬江、五嶺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黨委也劃歸粵贛湘邊區黨委領導。中共粵贛湘邊區黨委於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在惠東縣安墩鎮黃沙村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議期間,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並任命尹林平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松堅為副司令員,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員,嚴尚民任參謀長,左洪濤為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與閩粵贛邊縱隊、桂滇黔邊縱隊聯合發表宣言,宣告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鎮正式成立。《宣言》明確宣布 “本軍作戰目的,志在解放本地區人民民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治,配合人民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國家而奮鬥”。
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後,旋即對東江各地的部隊進行改編,將江南、江北、九連、滾江、五嶺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江南支隊編為東江第一支隊;粵贛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二支隊;江北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三支隊;北江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一支隊;粵贛湘邊解放總隊(五嶺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二支隊;贛南支隊,湘南支隊也進行了改編;珠江三角洲部隊待條件成熟後編為獨立團。“邊縱”司令部以及 “東一支”司令部分別設在安墩鎮黃沙國小和安墩鎮大布村鷂子嶺忠義堂。

戰鬥功績

建立400多萬人口解放區
1949年2月1日,安墩圩鎮打蘸埔召開了一場慶祝粵贛湘邊縱隊成立的萬人大會,這標誌著粵贛湘邊區人民武裝力量跨入了正規化部隊的行列。為了迅速建立和鞏固以東江、韓江為中心的戰略基地,粵贛湘邊縱隊發動了強大的春季攻勢。據史料記載,粵贛湘邊縱隊殲滅了國民黨廣東省保全第四師師部和保五團,先後解放了龍川、五華、連平、和平、新豐、紫金等縣城。
當年7月之後,粵贛湘邊縱隊各部隊乘勝出擊,迅速解放了江南、九連、江北和五嶺的廣大鄉村和十餘座縣城,解放人口增至400餘萬,作戰部隊從初期的470多人發展到3.8多萬人,建立了400多萬人口,縱橫千里的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進軍廣州、解放廣東鋪平了道路。1949年八九月間,解放軍迅速解放了整個粵贛湘邊地區。至此,安墩的烽火歲月終於畫上了句號,昔日煙墩成如煙往事。
1950年2月,粵贛湘邊縱隊番號撤銷。史料記載,粵贛湘邊縱隊是一支繼承發揚東江縱隊革命傳統的戰鬥部隊,自建立武裝隊伍開始至全區解放3年多時間裡,武裝隊伍發展到38000多人,參加較大的戰鬥848次,解放了全區所管轄的縣份,並配合第四兵團、第十五兵團、兩廣縱隊一起解放了廣州市及廣東一大片地區。

時代背景

1947年春,中共廣東區委根據中共中央香港分局關於恢復武裝鬥爭的指示,在九連山、東江、滃江、五嶺等地區,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北撤時留下的武裝骨幹為基礎,先後建立東江人民抗征隊、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等14支人民武裝。至冬季,發展到1.1萬餘人。12月~1948年4月,在國民黨軍整編第69師等部對滃江、五嶺及九連、東江北岸地區發動的第一期“清剿”中,人民武裝遭受較大損失。6月,除五嶺地區的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外,其餘分別整編為廣東人民解放軍江南、江北、粵贛邊、北江4個支隊。7月,江南支隊、粵贛邊支隊等部在反對國民黨軍以東江南岸和九連地區為重點的第二期“清剿”中,殲其近3000人。

成立時間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決定:正式成立中共粵贛湘邊區委員會。粵贛湘邊區黨委除管轄江南、九連、江北、滃江、五嶺地委外,珠江三角洲的地方黨委也劃歸粵贛湘邊區黨委領導。中共粵贛湘邊區黨委於一九四八年年底至四九年年初在惠東縣安墩黃沙召開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議期間(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中央軍委發來電報,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並任命林平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黃松堅為副司令員,梁威林任副政治委員,嚴尚民任參謀長,左洪濤為政治部主任。

隊伍編制

一九四九年一月一日,粵贛湘邊縱隊發表宣言,宣告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正式成立,《宣言》明確宣布“本軍作戰目的,志在解放本地區人民民眾,推翻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治,配合全國人民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國家而奮鬥”。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七日,粵贛湘邊縱隊下令,將江南、江北、九連、滾江、五嶺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所屬部隊統一改編。江南支隊編為東江第一支隊;粵贛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二支隊;江北支隊改編為東江第三支隊;北江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一支隊;粵贛湘邊解放總隊(五嶺支隊)改編為北江第二支隊;贛南支隊,湘南支隊也進行了改編;珠江三角洲部隊待條件成熟後編為獨立團。
縱隊成立後,相繼發起春、夏季攻勢,解放新豐、汝城、紫金、五華、龍川等12個縣城。5~7月,以東江第1、第2、第3支隊及北江第1支隊各一部組建5個獨立團;將起義的國民黨軍廣東省保全第13團等部改編為第4支隊。8月,粵贛湘邊縱隊在五華、龍川地區擊退國民黨軍第12兵團殘部對解放區的竄擾,配合人民解放軍第48、第14軍解放贛南和湘南。9月,成立中山、順德、番禺3個獨立團。10~11月,在第四野戰軍指揮下參加廣東戰役,縱隊主力與兩廣縱隊組成左路軍,解放惠陽、東莞等地,封閉國民黨軍南逃退路;以一部兵力配合第4、第15兵團解放曲江(今韶關)、翁源、佛岡等地。此時縱隊已發展到3.8萬人。年底,所屬部隊分別劃歸廣東、江西、湖南軍區領導。

編制撤銷

1950年2月,粵贛湘邊縱隊番號撤銷。粵贛湘邊縱隊自建立武裝隊伍開始至全區解放三年多時間裡,武裝隊伍發展到38000多人,參加較大的戰鬥848次,解放了全區所管轄的縣份,並配合第四兵團、第十五兵團、兩廣縱隊一起解放了廣州市及廣東一大片地區。
粵贛湘邊縱隊是一支繼承發揚東江縱隊的革命傳統的戰鬥部隊,它創造了光榮的業績,我們要永遠把它載入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史冊上、激勵後人,為建設繁榮昌盛的祖國而努力奮鬥。

紀錄片

拍攝意義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六十周年,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當代文獻研究中心、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大型文獻電視片《粵贛湘邊縱隊》開機新聞發布會,於2008年4月1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聞發布新聞發布
此片將全面反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由數百人發展壯大到近四萬人的戰鬥歷程,全面展示這支部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此片將以生動的事實,細膩的筆觸,平實的風格,深情地展現粵贛湘邊縱隊英雄兒女的報國熱忱,展現他們不畏犧牲,不怕艱難,奮勇頑強的鬥爭意志和奉獻精神。在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勢下,
是我國首部全方位、多視角、以紀實手法反映粵贛湘邊縱隊光輝歷史的歷史文獻力作。全片攝製工作歷時三年,攝製組足跡遍布廣東、江西、湖南等地,行程兩萬多公里,搶救性地採訪了169位邊縱老戰士,還採訪了有關重要戰鬥當地政府主要領導、軍隊首長、黨史專家等,挖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文獻片以鐵的事實、細膩的筆觸、平實的風格,深情謳歌了粵贛湘邊縱隊英雄兒女在戰爭年代的報國熱忱和民族精神,以及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大潮中仍舊奮戰在第一線的高尚情操。 這是我國首部全方位、多視角以紀實的表現手法反映粵贛湘邊縱隊光輝歷史的經典文獻片。
此片弘揚粵贛湘邊縱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激勵和鼓舞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遺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團結奮鬥。
中央文獻研究室、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視協、廣東省、江西省、湖南省等有關方面領導及粵贛湘邊縱隊老戰士代表150多人參加了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防大學原政委趙可銘上將;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老紅軍王定國等同志出席會議。成思危同志為大型文獻電視片《粵贛湘邊縱隊》開機揭幕。

劇情介紹

該片共攝製八集,每集三十分鐘。
第1集 烏雲密布、1946年6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就在這個時候,國民黨政府發動了全國性的內戰。國民黨廣東軍事當局乘機對東江縱隊復員人員和人民民眾實行了殘酷的鎮壓。為了對付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反革命內戰,保護復員人員和人民民眾,留下堅持鬥爭的武裝隊伍在廣大人民民眾的支持下,堅決實行自衛反擊,頑強地堅持了五個多月的殘酷鬥爭,保存了自己,保護了人民,為後來恢復武裝鬥爭積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礎。1946年11月,中共廣東區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決定全面恢復廣東地區的武裝鬥爭。這時,留在粵贛湘邊區的武裝隊伍和復員人員,立即公開打出鬥爭旗幟,開展打擊敵人的武裝鬥爭。
第2集 衝破黑暗、1947年春,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共廣東區委的指示,各地黨組織建立或恢復之後,廣泛發動人民民眾,反抗“三征”,破倉分糧,打擊和摧毀國民黨鄉村反動政權和地方反動武裝。游擊戰爭的烈火燃遍粵贛湘邊全境,武裝隊伍也迅速發展壯大。到1947年冬,作戰部隊已發展到11700多人,並組織了地方民兵隊伍和農民協會,建立了一批游擊基地。
第3集 血色洗禮蔣介石為了挽救國民黨全面崩潰的危機,免去了張發奎的職務,換上了自己的親信宋子文。宋子文走馬上任之際,正是國民黨反動政權風雨飄搖之時。1947年7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標誌著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華北、西部、東北解放軍先後轉入了大規模反攻,國民黨政權在各個戰場損兵折將。粵贛湘邊縱隊的五戰五捷震撼了國民黨,國民黨的政權已是四面楚歌,滅亡在即。粵贛湘邊人民武裝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積小勝為大勝,在經受了血火的洗禮後日益壯大,到1948年底,隊伍已經發展到一萬五千多人。
第4集 柱擎南天、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曾經是老革命根據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正式成立的地方和司令部所在地,今日的幸福美好生活正是當年粵贛湘邊縱隊老乾事們為之奮鬥的理想。1949年元旦,新華社播發了毛澤東親自撰寫的元旦社論《將革命進行到底》。這時國民黨軍隊在戰略上的戰線已經全部瓦解。也是在元旦這天中共中央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閩粵贛邊縱隊和貴滇黔縱隊聯合發表宣言,宣布了這三隻部隊正式成立的訊息。自此,粵贛湘邊縱隊在珠江南岸建立了顯赫戰績,成功的完成了解放廣東戰略基地的任務。
第5集 贛水蒼茫
反映的是粵贛湘邊縱隊贛南支隊解放戰爭時期在定南、龍南、全南、信豐、大余、興國、章貢區等地的革命活動及奮戰情景。
第6集 風卷湘南
反映的是粵贛湘邊縱隊的粵北支隊、湘南支隊、北上先遣隊等隊伍打游擊的情景。他們的行動波及到湘南,慢慢的擴展到十幾個縣,開倉分糧,減租減稅,深獲老百姓的支持。
第七集
第七集

首映儀式

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成立六十周年,大型文獻電視片《粵贛湘邊縱隊》首映式於2009年12月15 下午在珠島賓館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上將趙可銘,廣東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鬍澤君,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林雄,中央組織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電視台、中國五老公益工程委員會、各拍攝地等領導,以及粵贛湘邊縱隊老戰士代表共380人出席了首映式。
首映式上,老戰士們齊聚一堂,在促膝長談中回憶似水流年。文獻片精彩片段預告欣賞結束後,與會領導向支持單位頒授牌匾。隨後,在老戰士們匯報演出的歌聲和舞蹈中,全場氣氛達到最高潮。與會者紛紛表示,在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弘揚粵贛湘邊縱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將激勵和鼓舞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遺產,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團結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