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2019年8月29日在廣東省廣州高新區揭牌,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光電子技術與系統、新能源、生物醫學成像、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6個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
- 成立時間:2019年8月29日
- 機構地址:廣東省廣州高新區
- 現任領導:王茤祥(院長)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2019年8月29日在廣東省廣州高新區揭牌,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光電子技術與系統、新能源、生物醫學成像、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6個領域。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2019年8月29日在廣東省廣州高新區揭牌,將重點發展先進制造與高端裝備、光電子技術與系統、新能源、生物醫學成像、生物技術與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6個領域。機構簡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王...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聚焦五個研究方向,初步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化特色的跨學科、跨地域的專家團隊,團隊承擔了各類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研究成果。專家團隊 ● 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 ● 2個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團隊 ● 1個國家社科...
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由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省港澳辦、省社科院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共同發起組建的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在廣州成立,首部大灣區研究報告同時發布。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出席成立儀式。廣州成立 2017年6月29日,由廣東省...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廣州市委、市政府領導下的“民間性質、官方支持、非營利性”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發展歷史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的定位是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該研究院已籌備多時,為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依照其定位設立多個研究中心。首批入駐的六大研究中心有金融研究中心、財稅研究中心、綠色金融研究中心、智慧型財務研究中心、數字經濟研究中心、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分別圍繞國家、地方金融和經濟改革創新中的...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有限公司於2018年08月10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楊雲飛。經營範圍 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一般經營項目是:企業管理服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的除外);社會經濟諮詢;資產管理(不含許可審批項目);科技信息諮詢服務;信息技術...
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是廣東財經大學下屬研究機構。機構領導 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於2019年5月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研究方向分為:產業創新競爭力、制度創新...
袁瑩,女,江蘇南京人。現任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研究院理事、副院長。廣東協同創新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廣東協同創新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21年7月入選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2021年第一批創業類與創新類精英...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於2019年9月發起成立,為廣東省屬事業單位,定位於國際一流的納米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旨在創建完整的1-9級科技創新鏈,圍繞戰略技術、前沿技術和...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 (International Digital Economy Academy 簡稱“IDEA研究院”)是註冊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的一所面向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產業及前沿科技的國際化創新型研究機構。研究院旨在結合大灣區數字經濟領域發展需要,...
寧夏無限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是2021年8月11日登記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業務範圍 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市場行銷體系建設諮詢;生產經營與管理流程再造諮詢;創新創業論壇及展覽服務;技術諮詢及成果轉化推廣,創新教育與企業孵化,招商...
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珠海分院將致力於協同學校、校區現有研究力量,將研究院打造成為先進的高端智庫, 為暨南大學的建設、為‘一帶一路’倡議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順利實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獨特貢獻。
的運行模式,以關鍵技術研發為核心使命,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9”是指獨立運作的分中心,由總部通過品牌賦能、政策覆蓋、創新網路、股權投資等紐帶,融入大灣區國創中心的創新體系;“N”是指通過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存量優秀創新...
以數據匯聚賦能數算協同與技術產業創新,助力科技創新發展。發展歷程 2023年7月7日,“粵港澳大灣區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台(Sci-Digital Innovation Project)”項目在廣州南沙正式啟動。
暨南大學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培訓(宣傳)中心在北京簽訂合作框架協定,雙方決定依託暨南大學共建暨南大學 “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重點在政策研究、行業分析、人才培養、文化傳播、輿情信息、現代服務業、科技創新發展等方面開展深入...
創新發展研究、區域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生態文明研究、戰略情報研究等研究方向,匯聚國內外優秀人才,建設開放合作的戰略與政策國際研究網路,發展的高水平的智庫研究,提供科學前瞻和諮詢建議,深度支撐和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的...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聯盟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攜手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發起,聯合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致力於推動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科技...
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廣州)創新研究院 粵港澳大灣區勞動爭議(廣州)創新研究院2021年5月13日在廣州市黃埔區揭牌成立,旨在先行先試開展涉港澳勞動關係前沿理論研究和爭議調處。
當日,“粵港澳大灣區新生產力企業創新研究中心(內地)”應勢成立,中心未來將積極推動區域合作創新、科技引領創新和企業驅動創新,引領企業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聚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二、創新與技術創新 三、協同和協同理論 第三節研究設計 一、研究範圍和對象 二、數據來源和處理 三、指標選取和分析方法 第四節小結 第二章廣州與粵港澳大灣區技術創新協同研究 第一節廣州及其技術創新發展概況 一、廣州區位及其優勢 ...
珠海市天源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究院成立於2018年03月15日。研究方向 開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吸納專家學者,建立珠海粵港澳大灣區研究的專家智庫。為珠海市政府和社會提供粵港澳大灣區相關資訊和分析報告,承接相關研究課題...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產業協同的灰色關聯分析與協調機制創新 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綠色發展協調機制研究 人才培養 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以校內、研究院內相關學科學術骨幹為基礎,聯合校外相關領域專家,以科學研究為主組建科研團...
充分發揮中國科普研究所、廣東省科協、廣州市科協及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協同舉辦高水平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活動,力爭產生新的重要的科普理論成果。四是培養人才。建設科普交流、研究、實踐、培訓的平台,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
2023年3月16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2)》。主要內容 《報告》聚焦發明專利、PCT專利、同族專利、專利被引頻次四大專利指標維度,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
粵港澳大灣區校長行動聯盟的成立,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實現教育協同發展與創新作了有力鋪墊,加強協同發展過程中各項目的合作深度與廣度,充分發揮大灣區(廣東)教育研究院的平台職能作用,積極探索和總結出灣區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新模式和經驗。3....
2023年12月22日,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研究院在廣州啟動,同時成立第一屆科學諮詢委員會。現任領導 第一屆科學諮詢委員會主任:吳國雄 成立宗旨 旨在更好地凝聚大灣區氣象科技創新向心力,從更高維度促進融合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共享,全面...
“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獲獎作品粵港澳大灣區巡展昨日同時啟動,這是該中心成立後的首次文化活動。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依託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的發展基礎,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現實需要,經...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港深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同意兩地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現“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
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科技創新(南沙)公共研究中心目前有會員102名,其中港澳地區會員31名,珠三角地區會員71名,會員的覆蓋領域包括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近20個學科領域。三維掃瞄器、精密塗布器、功率感測器……在粵港澳大灣區...
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揭牌活動上,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6-2018)》和《灣區九市地理標誌報告(2019)》《網際網路技術創新專利趨勢觀察報告(2019)》等最新研究成果,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情況,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