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海關監督,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一人,為粵海關主官。派遣內務府包衣充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粵海關監督
- 性質:古代官職
- 朝代:清朝
- 解釋:清朝戶關監督之一
粵海關監督,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一人,為粵海關主官。派遣內務府包衣充任。
粵海關監督,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一人,為粵海關主官。派遣內務府包衣充任。沿革官名。清朝戶關監督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一人,為粵海關主官。派遣內務府包衣充任。掌征納洋船、夷船及沿海貿...
澳門關部行台乃粵海關七個總口之一,兩名旗員防禦由粵海關監督管理,分駐於廣州的省城大關及澳門總口。澳門關部行台主理對外貿易事務,《粵海關志》記載澳門關部行台的人員:「有旗員防禦一名,又有總書一名,櫃書一名,家人二名,...
廣東海關簡介 廣東分署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作為海關總署的派出機構,直屬海關總署領導並接受廣東省人民政府監督指導,承擔綜合協調、協助管理、調查研究、監督審計巡視等工作職能。現有12個內設機構,幹部職工150人。廣州海關位於廣東省廣州市,...
作者陳國棟是享譽海峽兩岸的十三行研究權威,其研究粵海關與廣州十三行的著述,具有極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受到兩岸學術界和國際漢學界的高度評價。目錄 自序 第一篇粵海關 第一章粵海關監督的派遣 第二章粵海關的行政體系 第三章...
清朝皇帝派遣“監督”管理粵海關事務,以滿族親貴充任,具有與總督、巡撫平行而班次略後的官階。鴉片戰爭前,粵海關並不直接管理來粵貿易的外國商人,而是通過特許商行一十三行進行管理。鴉片戰爭後,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的制度被廢除,粵...
黃埔海關的前身為1685年清政府設定的黃埔掛號口,是粵海關的一個監管點,設關徵稅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隋唐時期(時稱扶胥港)。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0月設立黃埔支關,隸屬廣州海關。1980年10月直屬海關總署領導,1988年8月升級為副廳級...
目前,關區內擁有海關鐘樓等5處潮海關舊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區內有一類口岸7個(其中水運口岸5個、空港口岸2個)、二類口岸4個、海關監管作業場所33個(其中集中作業場地3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個、保稅監管場所3個,...
廣州海關關長謝松認為,海關史是研究中國近代史的一個重要基點。粵海關的研究起步很早,最早可追溯到馬士的《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等著作以及梁嘉彬的《廣東十三行考》等論著。此次研討會上,部分學者運用多種材料對粵海關監督唐英...
粵海關監督基溥奏報導光二十七年分粵海關徵收稅鈔銀兩數目及福州等四關徵收數目事折 粵海關監督基溥奏報導光二十八年分粵海關徵收總數並福州等四關現報數目事折 粵海關監督基溥奏報導光二十八年分粵海關收支實數及福州等四關徵收數目事...
河泊,官名。即“粵海關監督”。由清朝政府直接任命。官階同總督,但班次略後是管理廣州對外貿易的最高政府官員。主要職責為徵稅、審批船隻進出港口等事務,還負有為清室聚斂海外珍寶使命。光緒三十年(1904年)撤銷,其職權由總督兼任。
孫中山逝世後,戴恩賽先後任廣東治河督辦、駐巴西全權公使、國民政府財政部廈門海關監督、粵海關監督等職。人物簡介 戴恩賽(1892—1955)原籍廣東省長樂縣(今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清光緒十八年(1892)出生於香港。曾入讀香港育才書社...
傅秉常(1896-1965)原名褧棠。廣東南海人。早年畢業於香港大學。1918年後,出任廣東軍政府總務廳印鑄科長、海南瓊海關監督、粵海關監督、廣州大本營外交秘書、財政部關務署長兼外交部顧問、立法委員兼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外交部政務...
成克大乃是首任粵海關監督,同時也是澳門海關的開創者。任職期間,不僅能妥善處理內外糾紛以維持國體,而且樹立了海關官員清貧廉潔的典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開放海禁,宣布廣州、廈門、寧波和雲台山(連雲港)為對外貿易口岸,...
1920年調任軍政府廣東交涉員兼粵海關監督。1922年到上海滬江大學任政治歷史教授。1927年11月14日任國民政府外交部參事。1928年任國際仲裁裁判所代表。同年10月19日任駐墨西哥公使。1929年10月26日升任外交部政務次長。1931年10月3日代理...
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曾兼管粵海關監督。光緒三年(1877年),廣東全省大水成災,晚稻歉收,饑民流離失所,暴動時有所聞。光緒四年(1878年)二月二十日夜,民眾二百多人在歐就起的領導下,一舉攻占佛岡廳城,引起極大震動。劉坤一...
以林炳元為首的粵商和粵海關監督佶善鬥智鬥勇,與東印度公司、美利堅合眾國進行友好貿易來往,在內憂外患的時代中依然堅守自我、救世濟民,揚中華獨立風骨的故事。劇情簡介 該劇講述清朝一眾粵商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如何揚中華獨立風骨的...
但因袁世凱認為他籌餉有功,調他為粵海關監督。不數月,又改派為總統府顧問兼財政委員,專任整理舊稅事宜。1914年8月改任為山東省財政廳長。該省將軍靳雲鵬、巡按使蔡儒楷很尊重他,遇有財務問題,都和他商定而行。楊曾電財部請...
廣州府,是一個歷史行政區劃,始設於明朝,結束於民國初年,是明清時期廣東省設有的十大州府之一。廣州府隸廣肇羅道。至清朝光緒二十四年裁巡撫,尋復。三十一年,仍與粵海關監督、糧道同裁。布政、提學、提法、鹽運四司,巡警、...
沿海四關,指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在廣州、廈門、寧波、上海4處設立的海關。分別稱為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簡介 當時這4個海關和陸地關均由戶部管理,統稱*戶關。4關的負責官員稱監督。4關中以粵海關最為重要。
范端昂《粵中見聞》粵中物條 廣東布政使官達奏報 羅天尺《冬夜珠江舟中觀火燒洋貨十三行因成長歌》粵海關監督祖秉圭有關行商陳芳觀事奏摺 廣州城守副將毛克明奏陳粵海關監督祖秉圭 縱商霸市欺瞞罔利事跡折(節錄)(雍正十年)兩廣...
嘉慶十八年(1813)二月二十一日粵海關監督德慶在“查辦關務情形”奏摺中說:“洋商承攬夷貨,動輒數十萬兩;承保稅餉,自數萬兩至十餘萬兩不 等,責任綦重,非實在殷實誠信之人,不克勝任。向來開設洋行,僅憑一二商保舉,即準充商...
1729年,粵海關監督從廣州行店作坊招募霍五等人進入造辦處。與此同時,由工部右侍郎年希堯送進蘇州木匠佘節公等六人。出現了與牙作類似的蘇粵共處、營壘分明的格局。採辦官物 廣州外貿洋行每年為宮廷輸送洋貨,時稱“採辦官物”,其中...
到港不久,瑞典首席大班就受到粵海關監督,二品頂戴的滿洲大員祖秉圭接見;不料事隔幾天,這位廣州貿易的最高官員即因為貪墨而被明旨鎖拿。同時廣順行的陳壽觀和裕源行的張族觀兩名行商也被羈押審查;在廣州貿易的外洋大班,紛紛趁機...
俊啟宅位於東皇城根南街32號,南依小草場胡同,北靠東廠胡同。該宅院是清光緒年間內務大臣,曾任粵海關監督俊啟建造的私宅,因為逾制被參劾,查抄後賜予慈禧太后之弟照祥居住。民國時期,其後人售予京漢鐵路參贊、華北銀行經理柯貞賢為...
此“狀紙”內容長達七項,但主要有四點:第一,狀告粵海關監督李永標縱容家人屬吏敲詐勒索,徵收陋規雜費68項,核銀1000多兩;第二,狀告資元行老闆黎光華,拖欠東印度公司貨款5萬多兩;第三,狀告廣州官吏不循舊例接見洋人,致使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