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山藥(中藥)

粘山藥(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粘山藥,中藥名。為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粘山藥Dioscorea 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的塊根。植物粘山藥,分布於我國雲南、貴州、廣西等地。具有健脾祛濕,補肺腎之功效。主治脾虛食少泄瀉,消渴,肺結核,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粘山藥
  • 別稱:牛尾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粘狗苕、粘芋《貴州藥植目錄》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薯蕷科
  • :薯蕷屬
  • :粘山藥
  • 分布區域:我國雲南、貴州、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秋、冬季
  • 用量:內服:煎湯,25-50g
  • 外用:搗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入肺、脾、腎經。

功效

健脾祛濕,補肺腎。

主治

脾虛食少泄瀉,消渴,肺結核,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治肺結核,粘山藥根芽十個,百合四錢。共搗爛,加蜂蜜適量蒸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50g。
外用: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秋、冬採收塊根,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粘山藥,別名近光薯蕷。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圓柱形,垂直生長,表面生有鬚根,新鮮時斷面白色。莖有曲柔毛,老後逐漸脫落近無毛。葉片卵狀心形或圓心形,長4.5-11厘米,寬4-13.5厘米,頂端漸尖或尾尖,表面無毛,背面有疏毛或無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2-6朵組成小聚傘花序,少數單生,若干小花序再排成穗狀花序,長3-12厘米,通常2-3個著生葉腋,被疏柔毛或無毛;苞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頂端急尖,長1.5-2毫米,有紅棕色斑點;雄蕊6,花葯背著,內向,花絲與花葯等長或略長。雌花序穗狀,長4-14厘米;苞片三角狀披針形,有紅棕色斑點;花被裂片狹卵形或長圓形,頂端稍鈍,長約2毫米;花柱基部略膨大,柱頭3裂。蒴果三棱狀倒卵形或三棱狀長圓形,長1.5-3-厘米,寬1-1.6厘米,全緣或淺波狀,排列較密;種子2枚,著生於每室中軸中下部,有時1 枚不發育,種翅薄膜質,向蒴果頂端延伸成寬翅。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野。

相關論述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治肺結核。粘山藥根芽十個,百合四錢。共搗爛,加蜂蜜適量蒸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