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鰭豬海龍,Choeroichthys suillus (Whitley, 1951),屬於海龍科豬海龍屬的一種魚類。體極細長,是一種骨環所包被的海棲魚類,生活在珊瑚丘與從礁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鰭豬海龍
- 拉丁學名:Choeroichthys suillus (Whitley, 1951)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棘背魚目
- 亞目:海龍亞目
- 科:海龍科
- 亞科:海龍亞科
- 屬:豬海龍屬
- 種:粗鰭豬海龍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分布,環境,氣候,危險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粗鰭豬海龍
英文名:Choeroichthys suillus
科:海龍科
目:海龍目
目:海龍目
綱:輻鰭魚綱(條鰭魚)
形態特徵
體極細長,和海馬一樣由骨環所包被。具長管狀吻,小口,一個背鰭,常具一小尾鰭。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約2.5∼50厘米(1∼20英寸)。以口吸食微小水生生物。生殖行為與海馬相同,由雄魚攜帶受精卵,直至孵化。卵可黏附於體表,埋於一海綿狀組織區,或者載於育兒囊中,囊由縱長皮褶所形成。與海龍近緣的剃刀魚科為印度洋-太平洋的小而稀奇的魚類,吻長鰭擴大,也攜卵孵化,但由雌魚攜帶於由腹鰭癒合形成的育兒囊中。
海棲魚類,體形狹長而側扁。全長37~50厘米。體高遠大於體寬。軀幹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逐漸變細,為四棱形,尾端捲曲。背鰭41~42;臀鰭4;胸鰭23。骨環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別突出,體上棱脊粗強,骨環每個棱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後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顆料狀棘;頸部背方呈棱脊狀,具頸棘2個。吻特別延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大而圓,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凹陷。鼻孔每側兩個,很小,位於眼前緣前方。口小,前位。口閉時,口裂幾乎呈垂直狀。兩頜短小,微可伸縮。無牙。鰓蓋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呈裂孔狀,位近頭側背緣。肛門位於體1/2後方腹面。鱗為骨片狀,全體均復骨片,成環狀。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續。背鰭較長,基部不隆起,完全位於尾部;始於尾環第1節,止於第10或11節。臀鰭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淡黃色,於軀幹部上側棱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
海棲魚類,體形狹長而側扁。全長37~50厘米。體高遠大於體寬。軀幹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逐漸變細,為四棱形,尾端捲曲。背鰭41~42;臀鰭4;胸鰭23。骨環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別突出,體上棱脊粗強,骨環每個棱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後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顆料狀棘;頸部背方呈棱脊狀,具頸棘2個。吻特別延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大而圓,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凹陷。鼻孔每側兩個,很小,位於眼前緣前方。口小,前位。口閉時,口裂幾乎呈垂直狀。兩頜短小,微可伸縮。無牙。鰓蓋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呈裂孔狀,位近頭側背緣。肛門位於體1/2後方腹面。鱗為骨片狀,全體均復骨片,成環狀。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續。背鰭較長,基部不隆起,完全位於尾部;始於尾環第1節,止於第10或11節。臀鰭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淡黃色,於軀幹部上側棱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
生物學特性
生活在珊瑚丘與從礁中。
卵胎生的。
雄魚帶卵,在尾部下面有一個孵卵袋。
雄性可能是在大約5-5.5厘米時性成熟。
分布
環境
海洋礁區魚類,深度上下限0–14m。
氣候
熱帶氣候
危險性
無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