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懸勾子

粗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單葉,革質;葉柄長2-4.5cm,上面有粗毛和囊泡狀小凸起,下面密生灰色或淺黃色綿毛和長柔毛,葉脈銹色。分布於江蘇、江西、福建、台灣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粗葉懸勾子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目::薔薇目(Rosales)
  • 亞目::薔薇亞目(Rosineae)
  • 科::薔薇科(Rosaceae)
  • 亞科::薔薇亞科(Rosiodeae)
  • 屬::懸鉤子屬(Rubus)
  • 種::粗葉懸勾子
  • 分布::分布廣西、廣東、福建、湖南、貴州、江西等地。
RubusalceaefoliusPoir
【異名】大葉蛇泡竻、大破布刺、老虎泡、虎掌竻,九月泡,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壇(《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葉。
【植物形態】粗葉懸鉤子
攀援灌木;全株密被銹色絨毛,枝、葉柄和花序柄有小鉤刺。單葉互生,心狀卵形或心狀圓形,大小很不相等,直徑5~15厘米,不規則的3~7淺裂,裂片通常圓鈍,有不規則的小齒,基部耳廓狀心形,上面綠色,被粗毛及圓泡狀小凸起點或平坦,下面淺黃帶綠色,密被灰色或銹色綿毛及長柔毛,葉脈銹色,基出脈5~7條;葉柄長3~4厘米;托葉大,2枚,羽狀深裂或不規則撕裂。花白色,成頂生和腋生的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少數為腋生頭狀花束,有淡黃色絨毛;苞片大,似托葉。聚合果近球形,徑約1.5厘米,肉質,熟時鮮紅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生於山坡、丘陵、路旁、曠野灌木叢中。分布廣西、廣東、福建、湖南、貴州、江西等地。
【採集】全年可采。
【性味】:"甘淡,平。"
【功用主治】:"活血祛瘀,清熱止血。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乳腺炎,外傷出血,口腔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臨床套用】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
觀察71例因吃鹹黃泥螺引起的本病,患者普遍有頭痛、惡寒發熱、腹痛、上吐下瀉及失水;部分病例有血便,2例輕度休克。經用粗葉懸鉤子1.5兩、生薑0.5兩(老幼及病輕者酌減)煎服後,全部治癒。其中服1劑治癒者66例,服2劑痊癒者6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