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C. Presl)是姬蕨科、鱗蓋蕨屬植物植株高達110厘米。根莖長而橫走,粗4毫米,密被灰棕色長針狀毛。葉遠生;柄長達50厘米,基部粗4毫米,褐棕色;葉片長圓形,長達60厘米,寬22-28厘米,先端漸尖,二回羽狀;羽片25-35對,近互生,相距4-5.5厘米。葉脈下面隆起,上面明顯,在上側基部1-2組為羽狀,其餘各脈二又分枝。葉紙質,乾後綠色或褐棕色;葉軸及羽軸下面密被褐色短毛,上面光滑,葉片上面光滑,下面沿各細脈疏被灰棕色短硬毛。孢子囊群小形,每小羽片上8-9枚,位於裂片基部;囊群蓋杯形,棕色,被棕色短毛。

分布於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在中國分布於浙江、台灣、福建,極為常見,在四川及雲南東南部少見。生林下石灰岩上,海拔在四川及雲南為800-1700米。

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微苦,寒。清熱利濕。用於肝炎,流行性感冒。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毛鱗蓋蕨
  • 拉丁學名:Microlepia strigosa (Thunb.) C. Presl 
  • 別名:粗毛鱗蕨、新粗毛鱗蓋蕨、線羽鱗蓋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木賊綱
  • :水龍骨目
  • 碗蕨科
  • 鱗蓋蕨屬
  • :粗毛鱗蓋蕨
  • 命名者及年代:(Thunb.) C. Presl,1849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110厘米。根莖長而橫走,粗4毫米,密被灰棕色長針狀毛。葉遠生;柄長達50厘米,基部粗4毫米,褐棕色,下部被灰棕色長針狀毛,易脫落,有粗糙的斑痕;葉片長圓形,長達60厘米,寬22-2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縮短,或稍縮短,二回羽狀;羽片25-35對,近互生,相距4-5.5厘米,斜展,有柄(長2-3毫米),線狀披針形,長15-17厘米,寬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不對稱,下側略短;小羽片2528對,接近,無柄,開展,近菱形,長1.4-2厘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而與羽軸並行,下側狹楔形,多少下延,上邊為不同程度的羽裂,基部上側的裂片最大,邊緣有粗而不整齊的鋸齒。葉脈下面隆起,上面明顯,在上側基部1-2組為羽狀,其餘各脈二又分枝。葉紙質,乾後綠色或褐棕色;葉軸及羽軸下面密被褐色短毛,上面光滑,葉片上面光滑,下面沿各細脈疏被灰棕色短硬毛。孢子囊群小形,每小羽片上8-9枚,位於裂片基部;囊群蓋杯形,棕色,被棕色短毛。粗毛鱗蓋蕨孢子同型,褐色,具周壁,三裂縫,呈四面體形,大小為27.2(22.5-30.3.5)微米×40.2(35.2-42.6)微米。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在中國分布於浙江、台灣、福建,極為常見,在四川及雲南東南部少見。生林下石灰岩上,海拔在四川及雲南為800-1700米。

生長習性

  • 孢子及其萌發
粗毛鱗蓋蕨接種10-15天后萌發,孢子壁自三裂縫處裂開,伸出1-2條初生假根,有時初生假根粗細並不均勻,萌發方式為書帶蕨型Vittaria-type。
  • 絲狀體
粗毛鱗蓋蕨接種20-25天左右,原葉體母細胞分裂形成基原細胞和原葉體細胞,原葉體細胞再經1-2次橫分裂形成原絲體,原絲體長度只有2-4個細胞,隨後即開始縱分裂進入片狀體時期。
  • 片狀體
粗毛鱗蓋蕨培養35-40天后,開始形成片狀體,片狀體呈扇形,頂端細胞較基部細胞小,中部略凹陷,形成以後的生長點。片狀體發育初期,假根只著生在基原細胞上,約3-5條。隨片狀體不斷生長,假根著生位置也逐漸上移至片狀體的腹面其它細胞,數目也不斷增加。發育類型為鐵線蕨型Adiantum-type。
  • 原葉體
粗毛鱗蓋蕨經過70-75天后開始出現精子器,成熟配子體大多數雌雄異株,形態差異較大:雌配子體呈闊心形,兩翼寬大近圓形,生長點深陷,呈“V”字形開口,頸卵器著生於生長點正下方的中褥上;雄配子體個體較小,形態多變,生長點居中,或偏向一側,精子器遍生於腹面;雌雄同株配子體形態與雌配子體相似,只是體形略小,兩翼略窄。
  • 原葉體細胞及葉綠體
粗毛鱗蓋蕨的原葉體細胞形狀大小也與位置相關:生長點細胞小而密,其他部位細胞較大且形狀多不規則,葉緣細胞近方形,排列緊密,並向內擠壓。葉綠體除了通常的橢球形、圓盤形和啞鈴形外,本文還觀察到近多邊形的葉綠體和成鏈珠狀排列的葉綠體。此外,在正常情況下,也會發生局部細胞壞死,這種死亡並不影響旁邊的細胞正常生長。
  • 精子器及頸卵器
粗毛鱗蓋蕨培養75-80天左右開始產生精子器,成熟精子器高為30.1(25.2-32.3)微米,直徑為33.7(30.2-37.4)微米。精子器成熟前蓋細胞封閉,成熟時蓋細胞以蓋裂方式破裂,精子游出。頸卵器出現於約85-80天后,圓筒狀,約5-6層細胞,性器類型為薄囊蕨型Leptosporangiate-type。
  • 假根
孢子萌發初期,孢子萌發產生1-2條初生假根,有時還可觀察到3條初生假根。初生假根呈管狀,無色透明,直徑約為5-10微米,假根發生於原絲體形成之後,由營養細胞外凸分裂產生,初期只分布於絲狀體基部和片狀體邊緣細胞,隨配子體發育,逐漸擴展到原葉體腹面。假根幼時無色透明,少數含有葉綠體或其他內容物質,形狀大小不一致。假根生長約20天后,逐漸變為褐色並慢慢枯萎,最後死亡。

主要價值

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微苦,寒。清熱利濕。用於肝炎,流行性感冒。
粗毛鱗蓋蕨
粗毛鱗蓋蕨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