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十番,讀音為cū shí fān,漢語詞語,意思是合奏樂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粗十番
- 拼音:cū shí fān
- 注音:ㄘㄨ ㄕㄧˊ ㄈㄢ
- 釋義:合奏樂名
粗十番,讀音為cū shí fān,漢語詞語,意思是合奏樂名。
粗十番,讀音為cū shí fān,漢語詞語,意思是合奏樂名。解釋合奏樂名。純用十種打擊樂器合奏。又稱素十番。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鬧榭》:“[又扮燈船懸五色紗燈,打粗十番,繞場數回下][浄]這是些富商大賈,衙門書辦,...
“寧海粗十番”是一種流傳於寧海一帶的民間吹打樂曲,究其起源,一說是從戲劇的開場鑼鼓“鬧頭場”中脫胎而來,二說是從民間吹唱樂中變化所產生,然後再傳入戲劇演變成“鑼鼓經”,才有了所稱的“粗十番”。現在說不清哪個才是它的真正起源,但傳統民間藝術的相通相融相承卻是被文藝史所一再證實了的。“...
十番吹打是流行於江蘇蘇南民間的一種傳統吹打樂,演奏者為堂名樂班及鼓手班。以吹奏的形式而言,十番吹打可分為粗吹和細吹。前者的樂器配備有大嗩吶一對、綽板、單堂等,雙嗩吶為主奏,打擊樂伴奏。曲目有:《將軍令》、《一枝花》、《月兒高》等。後者以曲笛為主奏,其它絲竹樂與打擊樂為輔。曲目有:《...
因此,十番鑼鼓至少在十六世紀已在我國南方流傳。演奏形式 分類 十番鑼鼓的演奏形式分只用打擊樂器演奏的清鑼鼓和兼用管弦樂器的絲竹鑼鼓兩大類。清鑼鼓(俗稱素鑼鼓)的樂隊組合有粗、細之分。粗鑼鼓用雲鑼、拍板、小木魚、雙磬、同鼓、板鼓、大鑼、喜鑼、七鈸演奏。細鑼鼓在粗鑼鼓所用樂器的基礎上,加用小鈸...
按:純用十種打擊樂器演奏的叫:‘素十番’,加用絲竹樂曲的叫‘葷十番’,也叫粗細十番”。根據近代學者楊蔭瀏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指出:“十”是泛指的多數而言,“番”是翻花樣或變化之意,這是對十番音樂比較確切的解釋。據《辭海》1999版“十番”條目解釋:“十番,俗稱:十番鑼鼓,民間器樂的一...
十番音樂(海南八音器樂),海南省海口市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海南八音器樂是海南器樂的主要品種,因採用弦、琴、笛、管、簫、鑼、鼓、鐃八大類樂器演奏而得名。海南當地俗稱所謂八音既包括樂器、樂曲,也包括樂隊。海南八音唐宋時期即出現了雛形,至明代已發展得十分成熟。明代海南瓊山縣音樂家王浩然...
十番鑼鼓(衢江十番),中國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傳統音樂,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十番鑼鼓是衢江區農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和民間習俗中形成的以娛神、娛樂為內容,以節慶、演出、婚嫁、喪娶為載體,還包涵有舞蹈、音樂、戲曲、宗教、民俗等諸多文化因素的傳統民間文化活動。“番”即“遍”的意思,“十...
十番鑼鼓根據所用樂器的不同,可分為“清鑼鼓”和“絲竹鑼鼓”兩大類。清鑼鼓,俗稱“素鑼鼓”,只用打擊樂器演奏,又分為:①粗鑼鼓:樂器用綽板、小木魚、單堂、單皮、大鑼、戲鑼和大小齊鈸等;②細鑼鼓:除上述樂器外,加馬鑼、春鑼、七冒、雙磬、鐋鑼和撲鈸。絲竹鑼鼓,俗稱“葷鑼鼓”,兼用絲竹樂器...
又稱“十歡”、“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樂。清乾隆初年,侯官鄭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詞》云:“閩山廟裡夜人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檳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其樂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鑼、大小鈸、雲鑼、狼丈、木魚、檀板、清鼓等13種。簡介 "十番"曲調,常奏的有《萬年歡》、《...
《新昌十番》是流傳在新昌縣境內的傳統音樂,原屬宮庭音樂,已傳承了近200年。又名“聖莞十番”,“聖莞”二字源於《論語》中“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一語,旨在教育十番弟子要“學聖賢、享歡樂”。它由八支唐代教坊曲牌組成套曲,也參插一些民間小調,如“三六”、“灘簧”、“九連環”、“...
①粗吹鑼鼓:粗吹粗打,聲勢浩大,雄壯熱烈。多用大鑼鼓及嗩吶、管、長尖等樂器。代表性曲目有:十番鑼鼓中的《將軍令》、晉北鼓樂中的《大得勝》等。②細吹鑼鼓:細吹粗打,常用竹管主吹並配以大鑼鼓,有時吹中輔以絲弦,代表性曲目有:浙東鑼鼓中的《萬花燈》,十番鼓中的《滿庭芳》等。吹打樂的演奏一般...
用於十番鼓或崑曲清唱。座墩形鼓 象腳鼓流行於傣、佤、布朗、景頗、德昂 、 阿昌、拉祜、哈尼等民族中。形如高腳杯,上口蒙膜,懸於身側。左手扶鼓邊,並和右手交替拍去鼓面。在節日、喜慶場合邊擊邊舞。長筒形鼓①瑤族長鼓。鼓身細長,腰細中實,雙面膜,斜掛於腰側或左手握鼓腰擊奏。體積大的長鼓置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