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徑跡測量

粒子徑跡測量

粒子徑跡測量(particles,track measurement of)。電粒子穿過探測器與探測器中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如電離、激發等過程,在探測器中留下徑跡。以徑跡探測為主要目標的探測器通稱徑跡室。徑跡室與磁場配合可給出粒子飛行方向和動量(由偏轉半徑給出)等運動學參量,還可得到電離能損值(dE/dx)、多重數、粒子衰變頂點等重要信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粒子徑跡測量
  • 外文名:particles, track measurement of
  • 特徵:電粒子穿過探測器留下徑跡
  • 設備:徑跡室
  • 滿足條件:周圍大氣的濕度維持恆定
  • 其他參數:電離能損值(dE/dx)、多重數
簡介,滿足條件,新型徑跡室,固體徑跡探測器,

簡介

不同種類的徑跡室各有其相應的測量方法和讀出方法。最早使用的核乳膠和固體徑跡探測器,徑跡通過顯微鏡用眼睛掃描、測量和讀出,速度慢、效率低。後來出現雲室、氣泡室、火花室、流光室(管)等徑跡室,採取三維拍照的方法,然後再對底片進行掃描和自動化處理,計算機讀出。速度和效率都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滿足粒子能量不斷提高的需要。

滿足條件

每個粒子都能使顯像後的乳膠中出現一條由許多顆粒形成的徑跡。粒子的能量越低,其徑跡中的顆粒越多。將每條徑跡分為若干長僅為數微米的小段,就可以數出顆粒的數目。在不可能測得顆粒數的前提下,就只有數出整個徑跡中包含著多少彼此不相銜接的小段。乳膠層很厚時,只有隙間比較容易被發現。有時利用明膠的溶脹可以使聚在一起的顆粒分開。
利用精密的顯微儀器可以使測量的精密度達到±1微米,但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即必須要使周圍大氣的濕度維持恆定。相對濕度由55%升至80%時,乳膠層的厚度可以增長25%。

新型徑跡室

20世紀60-70年代相繼出現了多絲正比室、漂移室、時間投影室等計數器型的徑跡室,它們的速度快、效率高、空間解析度好,在粒子物理實驗中獲得普遍使用。矽微條探測器、像素探測器、陰極條室等都具有很好的空間解析度,可組成理想的徑跡室。徑跡室是大型磁譜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固體徑跡探測器

當核粒子穿過絕緣體時,造成一定密度的輻射損傷,經適當處理,形成可觀測的徑跡,這種用絕緣體記錄粒子徑跡的探測器稱為固體徑跡探測器(solid state nuclear track detector)。由於最早期的核徑跡探測器雲霧室體積大,雲霧徑跡保留時間短,要拍照才能留下離子徑跡,使用很不方便,後來逐漸被固體徑跡探測器所代替。
固體徑跡探測器固體徑跡探測器
固體徑跡探測器是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材料包括雲母﹑石英及各種礦物晶體;玻璃﹑陶瓷等非晶體;聚碳酸酯﹑硝酸纖維﹑醋酸纖維﹑聚酯等聚合物塑膠。當高能核粒子穿過時,在粒子經過的路徑上留下一條狹窄的損傷通道徑跡,這種徑跡雖然無法用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直接觀測到,但由於徑跡處的高分子鏈被破壞,形成很多自由基,其化學活性很高,很容易被化學試劑腐蝕,形成微孔,這種微孔則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一定的蝕刻條件下,用顯微鏡觀察和測量微孔的大小和長度,就可以測量核粒子的質量、能量、方向。帶電粒子穿過某種物質的過程稱為照射,化學試劑腐蝕核徑跡過程稱為蝕刻。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核徑跡經過適當的處理和化學蝕刻後,核徑跡便形成一條圓柱型的孔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