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德勃雷

米歇爾·德勃雷

法國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理,?>二戰抵抗運動活動家。猶大人的後裔,一個擁護憲法的著名律師。他在內閣歷次危機中,都要求戴高樂出來執政。在他寫的《統治我們的國王》的書中,對政客們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抨擊。他又創辦了一個人氣十足的期刊《憤怒的來鴻》,其目的在於宣傳只有戴高樂上台才能保住法國的阿爾及利亞。後來,他的一片赤忱終於得到了報償,在第五共和國里擔任戴高樂的第一任總理。但因支持從阿爾及利亞脫身的政策,言行自相矛盾,1962年為蓬皮杜取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歇爾·德勃雷
  • 外文名:Michel Debré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巴黎
  • 出生日期:1912年1月15日
  • 逝世日期:1996年8月2日
  • 職業:政治家,社會活動家
  • 信仰:羅馬天主教
  • 主要成就法國總理(1959-1962)
    法蘭西學院院士
  • 性別:男
學術世家,二戰時期,議會生涯,修改憲法,政壇沉浮,出版作品,家庭成員,人物性格,

學術世家

米歇爾·讓·皮埃爾·德勃雷(Michel Debré,1912年1月15日1996年8月2日),法國政治人物,被譽為法國現行憲法之父。曾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理。
米歇爾·德勃雷米歇爾·德勃雷
德勃雷1912年1月15日出生於巴黎,父親羅伯特·德勃雷是第一流的小兒科專家,巴黎大學教授,是醫學專科學校校長和法蘭西榮譽軍人勳章的保持著,曾參與創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德勃雷家族來自阿爾薩斯,是巴黎知識資產階級中第一流顯赫世家,米歇爾在他從小居住的大學路住宅里會見了許多有名的藝術家、科學家和政治家,雖然他祖父是有名的猶太教牧師,而德勃雷卻是羅馬天主教的虔誠信徒。
德勃雷在巴黎的一個公立中學畢業後,進索繆爾的騎兵學校,20歲時,以少校軍銜在那裡服畢軍役,在他被任命為總理時,他是後備役騎兵營營長。他是法學博士,並且取得私立政治學校的畢業證書。他對於歷史的愛好是歷史學家丹尼爾·阿累維培養出來的,阿累維關於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知識啟發了他的門徒對議會政治的興趣。

二戰時期

1934年,德勃雷通過競爭性考試,考入參議院,被委任為參議官,執行類似最高法院書記的職務,1937年,他就任關稅修正委員會秘書長,1938年11月在財政部長保羅·雷諾的部員中任一要職。
1939年戰爭爆發時,德勃雷立即被動員,成了騎兵中的一名校官。1940年5月因戰敗被監禁, 後來逃到摩洛哥,在那裡他參加了拉巴特的法國抵抗軍。1942年他回到法國參加國內抵抗運動。任戰鬥法國駐被占領地區代表的助手。並和法國共產黨領袖們合作。組成行政委員會。他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擬出解放後治理法國的地方行政長官的名單,並出任抵抗運動財政委員會委員。
1944年8月,德勃雷任昂熱地區的共和國專員,這時他首次於戴高樂將軍相遇,後者曾在法國巡行,並在赴巴黎的途中。德勃雷陪同戴高樂直到夏托爾,人們說德勃雷是“忠誠中最忠誠的”戴高樂擁護者的那種友誼,就是從這時開始的。1945年,德勃雷被召到巴黎,擔任計畫社會行政改革的工作。他幫助巴黎阿爾及爾里昂格勒諾布爾、斯特拉斯堡波爾多的政治研究機構起草了章程制度、設計了研究科目。

議會生涯

德勃雷在1946年選舉中落選後,著手計畫新薩爾政府的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被任命為外交部德國和奧地利事務的秘書長,1948年他作為安德盧-羅亞爾選區的代表以法蘭西人民聯盟(1947年成立的戴高樂黨)成員進入參議院,1955年以社會共和黨(法蘭西人民聯盟改稱)的身份再次當選。他在共和國議會中是改黨領袖,並在外交委員會和普選委員會任職。
德博雷曾任歐洲委員會委員,歐洲煤鋼聯營全體會議代表,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高級委員,以及國家預算委員會委員,在歐洲合作事務上,他曾以堅決的反對損害法國國家主權的任何活動聞名。

修改憲法

夏爾·戴高樂將軍1958年6月任總理時,德勃雷任他內閣的法務部長,是9月由公民投票批准,於10月頒布的新憲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根據戴高樂1946年在貝葉所特的方針起草憲法,這個新憲法大大削減了總理和國會的權利,理由是:加強行政部門權利有助於政局的穩定,立法機關只是應在他的職權範圍內行使職務,總統權利大大加強。雖然新憲法得到人們的讚許,卻引起左翼人士的不安,他們認為新憲法損害了民主的保證程式。甚至擁護這一憲法的人也認為這個政治檔案顯然是主要對付政治上某些具體困難而制定的。

政壇沉浮

德勃雷是現代第一個擔任總理頭銜的法國政治家,以前這個職務叫做“部長會議主席”,而這種內閣總理頭銜表明他和國家元首的關係,儘管他要對國民議會負責。
法國新聞界攻擊德勃雷的熱烈的愛國主義,認為那是民族主義,甚至是赤裸裸的沙文主義。他反對這樣的譴責時說,據他了解,所謂民族主義就是“表現為冀求優勢或藐視外國的一種過激的情緒,”他並沒有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德勃雷時常對外國抱有敵意,他往往把美國作為批評的目標。
德勃雷在《統治我們的國王》一書中指出,“確定一個政府的綱領,它的表現在防禦主力,應部分反映人民內心所感受到對希望和對幻想的需要。”1958年戴高樂登台後,德勃雷發現自己面對著別人無計可施的許多複雜問題,必須把自己的理論付諸實踐了。
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終止阿爾及利亞的敵對行為,把阿爾及利亞安置在新的法蘭西共同體中,德勃雷有那么一種值得商榷的看法,他認為,如果阿爾及利亞有什麼氣質的話,那也是法國的氣質。其他問題包括法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原子能聯營和歐洲市場中的作用,如何厲行節約和組織新憲法,也需要加以考慮。
當選總理後,他堅決支持戴高樂從阿爾及利亞脫身的政策,這與他以前的許諾像矛盾,激起在阿爾及利亞的蘇爾·薩蘭將軍發動叛亂,使其處境尷尬,蘇爾·薩蘭聲稱士兵不是叛亂者,只有德勃雷才是叛徒。1962年大選失敗,為喬治·讓·蓬皮杜所取代。1963年5月被選入國民議會,連續五次當選,並成為安布瓦斯市市長。1966年回到政府,任經濟和財政部長,1968年5月任外交部長,1969年6月-1973年在喬治·讓·蓬皮杜當總統的時候任國防部長,他擴展軍事基地的做法遭到很多人討厭,1974年吉斯卡爾·德斯坦當選總統後他被邊緣化,任最高法院名譽審判長。1979年成為歐洲議會成員,因反對歐洲合眾國的構想於1980年辭職,1981年競選總統失敗,只獲得1.6%的選票。
米歇爾·德勃雷紀念郵票米歇爾·德勃雷紀念郵票

出版作品

修養有素的德勃雷寫了幾部書,其中有《復興法國》(1944)、《明日就要和平》(1945)。這兩部都是與莫尼克合著的。還有《共和國的崩潰》(1947)、《共和國及其政權》(1951)、《共和國及其問題》(1953),《統治我們的國王》(1957)、《復興一個民主制度、一個國家、一個政權》(1958)。《戴高樂主義》等。他不斷的為雜誌和報考撰稿,特別是戴高樂派的周刊《十字路口》和他選區的周邊《圖倫回聲》寫稿。這家周邊一直批評政府和外界的過激的政策。

家庭成員

1936年,德勃雷和建築學家的女兒安妮·瑪麗·勒馬雷斯基爾結婚,他們生有四子。文森特·德勃雷(1939 - )商人。弗朗索瓦·德勃雷(1942 - )記者。讓-路易·德勃雷(1944年-)曾任法國保衛共和聯盟副總書記。1995年5月至1997年6月任政府內政部長。2002年6月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長。2007年2月被任命為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讓-路易·德勃雷的同胞兄弟貝爾納·德勃雷(1944-)擔任過法國政府合作部部長,還是一名出色的泌尿科專家。

人物性格

德勃雷-----喜歡激烈的謾罵,特別是對第四共和國。一個隨員談到德勃雷時說,讓他休息的方法是改變一個他的工作種類。他獲得法蘭西榮譽軍人勳章、戰爭十字勳章、抗戰薔薇勳章和越獄獎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