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文選》是2009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東紅。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米德是20世紀與杜威齊名的實用主義領軍人物。他的社會哲學思想融通了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生物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並不斷汲取教育實驗和社會改革實踐中的養分,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處於學科前沿的創造精神。
作為符號互動理論的早期創建者,米德通過對人類的語言、文字、手勢、表情等“有意義的姿態”即符號的研究,探討了心理現象和意識活動的社會性,並由此得出“自我”本質上是一種社會結構的結論。在個體與社會的關係問題上,米德不是從個體的“自我”引出社會,而是從客觀的社會過程出發,藉助於語言等媒介把社會交流過程輸入個體內部,進而獲得個體的思想發展和個體存在的社會意義。米德還論證了社會控制的形成和社會的組織化制度化功能,並指出,以交往和共處為基本存在方式的人類社會,離開合作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
米德的社會哲學思想對於現代哲學探討思維起源、人類本性、社會交往等認識論、本體論、實踐論問題,有著重要啟示。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心理哲學和符號互動理論
社會心理學和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的綱領
心靈與符號
思想、溝通和有意味的符號
玩耍、遊戲和一般化的他人
意義
自我的發生背景
意識、心靈、自我與科學的對象
“主我”和“客我”
第二部分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
“主我”和“客我”在社會活動中的融合
自我在社會情境中的實現
社會的自我
突現性自我的社會創造力
社會意識的機制
思想和溝通的社會基礎和社會功能
個體主義自我理論與社會自我理論的對比
共同體和制度
自然權利和政治建構理論
社會定居點的基礎與功能
國家意識與國際意識
第三部分 構建統一哲學
哲學的基本概念
宗教、形上學和價值
突現與同一性
“現在”的社會性質
自我的內涵
第四部分 思想史研究
現代科學是探索科學
科學引發哲學問題——實在論與實用主義
社會的問題——我們如何成為自我
通過行為研究心智——其研究能否科學化?
19世紀的個體主義
第五部分 科學方法論及其他
哲學方法論小議
科學方法與道德科學
倫理觀的哲學基礎
論審美經驗
心理學與語言學的關係
附錄
米德的主要著作、論文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