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貝紐克(Mihai Beniuc;1907年11月20日——1988年6月24日)羅馬尼亞著名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人、劇作家、小說家、心理學家。羅馬尼亞作家聯盟主席,布加勒斯特大學教授,心理學博士,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
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新時代鼓手,著作,榮譽,
人物傳記
1907年11月20日生於奧匈帝國特蘭西瓦尼亞阿拉德縣塞比什鄉,父母是農民。少年時在家鄉的匈牙利國小接受初級教育,1921年——1927年就讀於阿拉德市“莫伊塞·尼科勒”國立學院,師從文學教授亞歷山德魯·T·斯塔馬蒂德,1926年開始寫詩,並在校刊雜誌《拉伯雷穆斯》上發表。1927年——1932年在克盧日大學(今克盧日-納波卡“巴貝什-博堯伊”大學)心理學系,主修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專業,在大學期間,他經常參加以維克多·帕皮利安為中心的文學論壇,先後在《修道院》(布拉德)、《文學頁》(圖爾達)和《羅馬尼亞思想》(克盧日)上發表詩作。1931年從克盧日大學畢業,獲心理學、哲學和社會學學士。同年獲獎學金,赴德國漢堡留學深造,師從德國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雅各布·馮·於克斯屈爾教授,從事德國動物心理學的研究,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克盧日-納波卡、錫比烏、布加勒斯特諸大學任教,並發表一些詩歌作品(1938年的“毀滅之歌”,1940年的“新的歌聲”,1943年的“失落的城市”),他對天真藝術的獨到見解受到讀者和文學批評家的關注。1934年在克盧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動物智力和情報,成為羅馬尼亞第一位動物心理學專家。1932年——1938年任參與克盧日心理學研究所的籌建。1933年——1934年任大學校刊編輯。1943年——1946年任克盧日大學和錫比烏大學助理教授。1946年——1948年任駐蘇聯大使館文化參贊。1949年3月27日擔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作家聯盟(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作家聯盟)書記處書記、第一書記,1962年——1966年任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作家聯盟主席。1955年當選為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科學院(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語文和藝術學部院士。1965年——1974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學哲學繫心理學科動物心理學教授。1978年任《心理學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他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大國民議會代表。
1957年曾訪問我國。
1988年6月24日,米哈伊·貝紐克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81歲。
新時代鼓手
米哈伊·貝紐克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寫詩,3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詩作。他的第一部詩集《毀滅之歌》(1938年)表現了愛國主義精神,他譴責法西斯主義和帝國主義戰爭,預言“新時代的曙光”就在面前。此外,還有詩集《等待日出的人》(1946年)、《新歌》(1940年)等。解放後,貝紐克成為他自己所說的“新時代鼓手”,以激動人心的抒情詩歌頌戰後時期的成就,相繼出版了許多詩集,重要的有《路旁的蘋果樹》(1954年)、《星際旅行》(1957年)、《提早一小時》(1959年)等。他的詩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配合形勢寫的政治詩,起過宣傳鼓動作用。他的詩篇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感情真摯,語言易懂。
貝紐克還著有長篇小說《在刀背上》,描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尼亞共產黨的活動。長篇小說《一個普通人的失蹤》(1963年),描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無名英雄。他的劇本《杜鵑谷》(1959年)和《歸來》(1962年)也享有盛名。
米哈伊·貝紐克在《羅馬尼亞生活》雜誌(1951年第5期)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詩人的定義:“它必須是知道時間最高思想的哲學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史達林開闢了道路······為這些想法服務的積極分子”。1951年起,他創作了一系列歌頌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的詩歌,1965年以後,他轉而開始為撰寫一些讚頌新的最高領袖尼古拉·齊奧塞斯庫的詩歌。
米哈伊·貝紐克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裡,居住在春天區的別墅里,繼續他關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詩歌創作活動,他的詩被刊登在當時的主要報刊上。
著作
米哈伊·貝紐克著有《毀滅之歌》(1938年)、《新歌》(1940年)、《陷落的城市》(1943年)、《等待日出的人》(1946年)、《路旁的蘋果樹》(1954年)、《旗幟》(1951年)、《喬治烏-德治同志頌歌》(1951年)、《黨教育著我》(1954年)、《私仇》(中篇小說集,1955年)、《詩卷》(共二卷,1955年)、《詩集》(1956年)、《我們的詩歌》(1956年)、《秋天的火》(1956年)、《星際旅行》(1957年)、《同青年一道走向未來》(1957年)、《維祖夫老人的心》(1957年)、《馬諾勒師傅》(評論集,1957年)、《提早一小時》(1959年)、《在刀背上》(1959年)、《杜鵑谷》(劇本,1959年)、《千鈞一髮》(長篇小說,1959年)、《詩選》(1959年)、《心靈之歌》(1960年)、《詩選》(1960年)、《物質和夢》(1961年)、《歸來》(劇本,1962年)、《秋天的色調》(1962年)、《時代的琴弦》(1963年)、《一個普通人的失蹤》(長篇小說,1963年)、《發光的燈塔》(1964年)、《懸崖峭壁》(1965年)、《日復一日》(1965年)、《詩集》(1966年)、《其他的道路》(1967年)、《細石鋪花路》(1968年)、《階段》(1971年)、《大地呀,大地······》(1973年)、《秋天的火》(1974年)、《夜巡邏隊》(1975年)、《詩集》(1976年)、《回憶中的國家》(1976年)等。
榮譽
米哈伊·貝紐克曾兩次獲國家文學獎金、“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和“鐵錘和鐮刀”金星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