籙

籙,道教用以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法術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又稱作法籙。法籙牒文中一般必有相關的符圖,道教經典中有時又統稱符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籙
  •  拼音:lù
  • 繁體:籙
  • 部首:竹
詞語解釋,道家釋義,道教秘文,籙的功能,古籍解釋,

詞語解釋

(1)古代帝王自稱其受命於天的神秘文書 [book of prophecy,esp.regarding dynastic fortunes]
高祖膺籙受圖,順天行誅。——張衡《東京賦》
稱有相者,雲其應籙。——周高祖《罪梁士彥等詔》
(2)又如:籙圖(即圖籙,圖讖。預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3)簿籍 [book;record]
例:隋政不綱,天下搖亂,公姓名已著謠籙。——《新唐書·許世緒傳》
(4)道教的秘文 [Taoist amulet]。如:符籙;籙練(謂修練道法);籙籍(指道教的秘文與仙人的名籍)

道家釋義

“籙”字義同“錄”,指記錄神祇名諱、形象、部屬以及符咒等其它相關內容的文書或簿籍。按照道書的說法,籙上神祇及其部屬官將吏兵皆由氣化而成,籙、氣、神本質相同。

道教秘文

道教法師們認為籙文是由道氣演衍而成的文字,因此,籙圖的繪製採用象徵雲霞煙霧的籙體,文中排列眾多天仙地祀名號,要求受籙道士熟讀背誦,道士做法事時,主要依靠驅使籙文中功吏官屬,檢劾三界,考明過功,統握群品,鑒騭罪福,善惡輕重,紀於簡籍,拔度生靈,救濟困厄。道教籙文開創於張陵所創五斗米道,魏晉南北朝以後,又發展成道教金籙齋、玉籙齋等某些齋醮儀式的定稱。隋唐之際,道士仍推崇符籙,堅信奉受太上所傳的法籙,背誦籙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擾。籙符成為道士法師輔正驅邪、治病救人、助國禳災的主要手段。符籙的傳授,也成為道教三洞各部的重要內容。

籙的功能

一是作為入道和晉升法職的主要標誌,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
道士所受之籙有如帝王所獲天降祥瑞(包括寶石、玉、劍、鏡等實物和圖籙等),後者可以證明帝王統治合法或確認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證明受籙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權力並受籙上神祇將吏之保護。
道教中與籙密切相關的是符和經。籙與符有區別,但也有聯繫,故通常連稱為“符籙”。籙與經也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中古時代的道教傳授儀式是經、戒與法籙合併授受,宋代以後又將經與籙搭配使用,故也將籙與經連稱“經籙”。籙還常與修飾它的字眼組成複合詞,如“法籙”、“寶籙”、“秘籙”、“神籙”,等等。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𠀤盧谷切,音祿。《說文》竹高篋也。 《集韻》簏或從彔。通作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