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簠簋
- 讀音:fǔ guǐ
- 解釋一: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
- 解釋二:猶苞苴。指賄賂
【讀音】fǔ guǐ【解釋一】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①《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②《晏子春秋·雜上...
簋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guǐ fǔ,是指盛黍稷的祭器,借指禮儀。...... 簋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guǐ fǔ,是指盛黍稷的祭器,借指禮儀。...
簠是中國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
【解釋】:簠簋:古代的食器、祭器;不飾:不整齊。1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 【...
簠簋不修的釋義是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出自《漢書·賈誼傳》...... 簠簋不修的釋義是對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種婉轉的說法,出自《漢書·賈誼傳》 ...
簠簋不飭,漢語辭彙,借指人貪污。...... 簠簋不飭出處 編輯 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飭’。”...
簋,讀作guǐ,指古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該文字在《周禮·舍人》和《易·損》...
清朝康熙時期,官場腐敗,貪污成風。萊陽趙侖閬仙,康熙21年在江南任督學,他從自身做起,想改變當時的簠簋之風,在過長江的船上擊楫發誓:如果貪一毫之私就不能生...
西周早期的典範之作,相當於今天的碗,是商周時期的盛飯工具。文獻中說是用來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
直紋青銅簠,西周早期,長5.8厘米,通高36.3厘米,公元前11-10世紀,故宮博物館藏。近長方形,圓角,蓋上長方形提手,飾夔紋,面飾直紋,夾以夔紋,器面同,圈足亦...
簋,是一件盛食器,按照文獻的記載是盛裝稻、粱等飯食的器物,類似於飯盆,比較大一些。它的時代特徵也比較明顯,從商前期出現,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之交才真正退出...
2007年於南開大學創建南開大學古琴學社(又名瑚璉琴社)、2011年創建瑚璉簠簋國學社。現任教於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是南開大學最受學生歡迎...
功臣之祠,惟故淮安忠武王立廟於杭,春秋二仲月次戊,祀以少牢,用籩豆簠簋,行酌獻禮。若魏國文正公許衡廟在大名,順德忠獻王哈剌哈孫廟在順德、武昌者,皆歲時...
語本《詩·周頌·載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毛傳:“飶,芬香也。”唐 鄭善玉 《唐儀坤廟樂章·雍和》:“籩豆靜嘉,簠簋芬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