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山雀

簇山雀

雀形目(Passeriformes)山雀科(Paridae)山雀屬(Parus)鳥類,形小,活躍,棲於林地或庭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簇山雀
  • 拉丁學名:Parus bicolor
  • :動物界
  • :雀形目(Passeriformes)
  • :山雀科(Paridae)
  • :山雀屬(Parus)
  • :鳥類
  • 分布區域:歐洲、西北非和亞洲(直到爪哇附近)。
  • 長度:長17公分(6.5吋)
  • 顏色:淡藍灰色,兩脅粉紅褐色。
簡介,習性,繁殖,避險,

簡介

雀形目(Passeriformes)山雀科(Paridae)山雀屬(Parus)鳥類,形小,活躍,棲於林地或庭園。最著名的是大山雀(Parus major),見於歐洲、西北非和亞洲(直到爪哇附近);長14公分(5.5吋);白面黑頭;西部亞種的下體黃色,東方亞種的微白或淡黃,都有一條黑色中線。在北美,titmouse一詞僅指四個有冠的種。其中最著名的是簇山雀(P. bicolor),長17公分(6.5吋),淡藍灰色,兩脅粉紅褐色黑頂山雀(P. atricapillus,參閱北美山雀〔chickadee〕條)遍布北美。tit一詞主要用於舊大陸,在新大陸山雀科鳥類稱為titmouse或chickadee。tit一詞亦用於一些合成詞中,指形似山雀或行為似山雀的鳥類,如雀鶥(tit-babbler)、雀霸鶲(tit-tyrant)及鷦雀鶥(wrentit)。
山雀是體型比麻雀纖細的食蟲鳥類,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區常見鳥類之一,在山間林區數量較平原地區的種類及數量均多。山雀的體羽大多以灰褐為主,它們的鳴聲差異雖極顯著,但多少都帶有“仔仔黑”的音階,易於分辨。因其多築巢於樹洞或房洞中,又幾乎終日不停地在林間取食昆蟲,且多為害蟲,故成為農林業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對象,國內外已進行的招引工作有顯著效果。我國山雀的種類很多,大多數均為留鳥。其中最常見的有大山雀和沼澤山雀

習性

在冬季,簇山雀常常與黑頂山雀、啄木鳥等組成混合群,成百隻混合著數種不同鳥類的群體常在森林中一起移動。

繁殖

繁殖期為3-8月間,年繁殖兩窩。一般營巢於4-5月。巢築在樹洞、石隙、牆洞中。距地面2-6米,利用苔蘚、羽毛和獸毛、棉花、草莖、草根及樹皮纖維。巢窩大小常隨洞穴條件而變化。產卵6-13枚不等,卵色白並帶有紅褐色細斑,在鈍端較密集。卵大小平均為17毫米×12.9毫米,卵重1.4克。產卵後約15日左右雛鳥孵出,育雛期14-16日。

避險

組成了混合群,因為有太多的眼睛在警惕著,所以像簇山雀這樣的小鳥就可以避免掠食鷹類的襲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