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律性運動障礙(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是2020年公布的神經病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節律性運動障礙
- 外文名: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
- 所屬學科:神經病學
- 公布時間:2020年
節律性運動障礙(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是2020年公布的神經病學名詞。
節律性運動障礙(rhythmic movement disorder)是2020年公布的神經病學名詞。定義在睡眠期間軀體一組肌肉反覆發生刻板性運動的疾病。臨床最常見的是頭頸部的運動。病因不明,多見於嬰兒,一般到2~3歲可...
刻板性運動障礙是指一種隨意的、反覆的、無意義的(常為節律性)運動,表現為搖擺軀體、搖擺頭顱、拔毛、捻發、咬指甲、吮拇指或挖鼻孔等。發生率尚無確切數據。國外報導夜間搖頭占3.6%~39%,撞頭約為10%,智力障礙出現刻板行為發生...
特徵是在睡眠過程中出現周期性反覆發作性高度刻板的肢體運動。上述活動常見於下肢,以脛前肌的發作性收縮為主。表現為大腳趾節律性伸展,距小腿關節背屈,偶爾出現膝關節和髖關節的部分性屈曲。在老年人群中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的發病率高達...
睡眠障礙,常由於長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負擔過重、腦力勞動、勞逸結合長期處理不當、病後體弱等原因引起,因此出現睡眠障礙後首先要解除上述原因,重新調整工作和生活。此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恢復。如果生活方式...
(三)晝夜24小時節律紊亂 晝夜24小時節律紊亂為一種非24小時睡―醒模式,常為每25小時一個睡―醒周期,即晝夜過長。其主要見於出生即失明的人。這類病人不能在常規職業中工作。少數病例檢查發現抗黑色素及皮質醇有自由運動轉節律。睡...
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於兒童和青少年期,以快速、不自主、突發、重複、非節律性、刻板、單一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抽動或(和)發聲抽動為特點的一種複雜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根據發病年齡、病程、臨床表現和是否伴有發聲抽動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
Bobath 技術是治療中樞神經損傷後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的治療方法。其核心是以日常生活活動任務為導向的姿勢控制和運動控制。2、適應證與禁忌證 (1)適應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如兒童腦癱、腦外傷、腦卒中等引起的運動障礙。(2)禁忌證:...
部分患者從眼瞼痙攣逐漸向下進展,以下面部和咀嚼肌受累最常見,表現為下頜開-合、撅嘴、下面部和口下頜節律性或震顫樣運動,眼瞼痙攣合併張口、撅嘴、下面部抽動者導致“怪相”的產生。侵犯舌咽肌、喉肌和呼吸肌者,表現為陣發性舌肌...
徐動型腦癱是指由於腦基地區損傷引起的運動障礙或運動失調,表現為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徐動型腦癱約占所有腦癱的15%,病變部位在大腦深部基底核錐體外系統,上肢損害一般會重於下肢。在病兒活動時,常發現某些動作夾雜著許多多餘...
神經症狀以錐體外系損害為突出表現,以舞蹈樣動作、手足徐動和肌張力障礙為主,並有面部怪容、張口流涎、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運動遲緩、震顫、肌強直等。震顫可以表現為靜止或姿勢性的,但不像帕金森病的震顫那樣緩慢而有節律性。疾病...
肌緊張不足綜合徵(dystonic syndrome)簡稱肌張力障礙(dystonia),是主動肌與拮抗肌收縮不協調或過度收縮,引起以肌張力異常動作和姿勢為特徵的運動障礙綜合徵,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續性特點。概念 儘管名為肌緊張不足綜合徵,但肌張力的...
本尼迪特綜合徵是凡一側病變引起同側動眼神經麻痹和對側上下肢不自主運動障礙,儘管病變的範圍不同可出現各種類型的症狀,但可統稱為紅核綜合徵(nuclcus ruber syndrome)。本徵最先由Benedikt於1874年報告。其後被Charcot(1893)命名為...
抽動障礙 該障礙多起病於3-10歲,其中4-7歲為最多,但也可早到2歲。主要臨床表現為簡單運動抽動,通常局限於頭、頸、上肢,少數可出現簡單發聲抽動。抽動持續時間不超過1年。慢性運動或發聲抽動障礙 該障礙通常起病於兒童早期。主要...
(1)肌肉障礙 肌無力:選用重複收縮、慢逆轉技術來增加肌力和耐力。肌張力低下:快速牽拉、節律型發動技術使肌肉收縮,產生運動。肌張力過高:套用保持——放鬆、節律型穩定、慢逆轉技術降低肌張力、增加肌肉的彈性。(2)關節障礙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