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策

管策

,南京藝術家,任教於南京曉莊學院美術系,是南京當代藝術家群落里的“老哥薩克”,一直起著領袖的作用,中國後現代藝術家的主力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管策
  • 出生地:南京
  • 出生日期:1957年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
人物簡介,主要展覽,藝術風格,拍賣數據,

人物簡介

管策,生於,1981年畢業於,現任教於南京曉莊學院美術系。管策從“85新潮”一路走來,幾乎見證了整個的中國當代藝術史。他始終堅持在這塊土壤上,儘管路漫漫其修遠兮。管策在圈內還有一個親切的稱呼:“老管”。“老管”常常南京藝術家夜晚的酒桌上,在“觥籌交錯”之間,其實,“老管”有點憂傷也很清醒,他經常在思考咱們江蘇的當代藝術!把這些藝術家聚集在一起,無非是把南京的藝術氣氛凝聚起來。
管策(照片1)管策(照片1)
管策是85新潮的代表人物,參加了中國最早的當代藝術團體“紅色?旅”的組建及8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多年來,他一直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與實踐,被稱為中國綜合材料的創始人和江蘇當代藝術的一面旗幟,作品多次參加海內外大展並多次獲獎。他的作品,對綜合材料及運用的興趣大大超過了對油畫技藝的單純表現,他對材料的嫻熟掌握加強了作品的表現力。這種消除性繪畫語言方式雖然遠離油畫的傳統概念,但卻印證了油畫藝術在當代藝術中與其他材料相結合的可能性。他的作品,具有某種他人所不多或不屑的控制力,這個控制力是多方面的。他知道控制著“度”的重要,他努力把握著作品氣息與當代性的“度”的關係,通過筆觸、造型、材料去揮灑一份優雅但又不令其流向純粹抽象;注意讓作品中的被遮擋、被塗抹的局部人的形體時隱時現地流露出觀念性的因素但又不使之滑向觀念性繪畫。他走的是一條“不即不離”的曲徑,這需要一種高超的平衡感和控制力。

主要展覽

1985年—1989年
1985年 參加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行的“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現代藝術展”
管策作品(1)管策作品(1)
1986年 與丁方徐累楊志麟等成立超現實主義團體“紅色?旅”
1987年 參加“紅色?旅”成員在南京藝術學院展覽廳舉辦的“第一驛畫展”,展覽名稱為“生命之旅的第一站”
1988年 參加“紅色?旅”在江蘇出版大廈舉辦的“第二驛畫展”
參加在斯洛維尼亞舉辦的“中國江蘇、四川現代藝術展”
1989年 參加在南京舉辦“南京現代藝術作品展”
參加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這次展覽被稱為“85新潮的謝幕禮”
1991年—1999年
1991年 “91八人藝術作品展”(常州、南京)
管策作品(2)管策作品(2)
參加在美國洛杉磯亞洲太平洋藝術博物館舉辦的“不與塞尚玩牌——中國前衛藝術展”
1992年 “中國廣州首屆九十年代藝術雙年展”作品《一個模糊的概念》獲優秀獎(廣州)
作品分別在北京、廣州、重慶、瀋陽、上海、南京舉辦的“中國當代藝術家文獻 資料展”中展出
1993年 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油畫雙年展”,作品《互為敵意》獲學術獎
參加在江蘇美術館舉辦的“藝術與神話——南京當代藝術展” 1995年 參加在南京舉辦的“95時段——不再與記憶有關”畫展
1996年 參加先後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博物館、奧地利藝術家之屋、波蘭華沙博物館、新加坡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國”巡迴展
1997年 參加在香港藝術中心包氏龍畫廊舉辦的“首屆當代藝術學術邀請展96?97”
1999年 參加在上海、北京、南京、深圳、香港巡迴展出的“影像誌異——中國新概念攝影藝術”
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異質的書寫方式——中國當代藝術圖文展”
參加在日本福岡舉辦的“第十四屆亞洲國際藝術展”
參加北京國際藝苑美術館和天津泰達美術館舉辦的“對話·1999藝術展”
參加在南京舉辦的“百年、百人、百姓家”藝術邀請展
2000年
2000年 參加江蘇美術館舉辦的“當代藝術國際交流展”
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海上?上海”上海美術雙年展
參加由《江蘇畫刊》、南京博物院共同主辦的“21世紀中國美術家年度邀請展”
參加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陳列展
2001年
2001年 參加上海美術館舉辦的“中國↖∞↘藝術展”
參加盧布爾雅那舉辦的“24屆盧布爾雅納國際版畫雙年展”
參加在深圳雕塑院舉辦的“重新洗牌——當代藝術展”
參加在深圳何香凝美術館舉辦的“過渡中的青年:中、德、英青年藝術家交流展”
2002年
2002年 參加在南京大塘金島的“陽光派對——曬太陽藝術活動”
參加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的首屆“廣州當代藝術三年展——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2000)”
參加在上海的海上山藝術中心舉辦的“2002中國零點材料藝術展”
參加在上海和奧地利舉行的“東﹢西”中國當代藝術
參加在南京博物院開展的“白日夢”中國當代藝術
2003年
2003年 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當代中國藝術展”
參加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舉辦的“不一樣的一樣”國際當代藝術交流展
2004年
2004年 參加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國家城堡展出“東方的東方” 國際當代藝術交流展
參加在上海木馬藝術中心展出的“如影隨形”藝術展
2005年
2005年 參加南京博物館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
參加在山西平遙舉辦的“此岸的彼岸:攝影史的當代藝術方式呈現”2005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
參加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出的“ '85致敬2005 →1985”
參加在斯洛維尼亞展出“2 LIVE”國際攝影展
參加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大河上下。 新時期中國油畫回顧展”
2006年
2006年 參加在南京舉辦的“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
2007年
2007年 參加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舉辦的“紙上談兵”名家紙面作品邀請展
參加在香港大會堂舉辦的“何去何從”中國當代藝術
參加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舉辦的“韓國。首爾—中國。南京”藝術交流展
參加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新攝影》10年展”
參加在韓國。 首爾舉辦的“中國。南京—韓國。首爾”藝術交流展
參加南京青和當代美術館首展“自轉”

藝術風格

管策的作品一直保持著很強的“當代性”語言。但他不去牽強地運用很多所謂“觀念”來強調他的當代性。而是用對作品不斷探索的精神來證明自己的當代性和獨立性。其次,管策從來不拘於某種固定的形式,就算是參加展覽,他也很少用重複的作品來謀求“露個臉”。他總是能非常認真地配合展覽的主題做出一些新作品。再次,管策從來沒有離開過江蘇,並非他不適應其他大的城市,而是他始終堅持地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在哪裡都能做出好作品。他熱愛江蘇這片土地,即使是多次走出國門,他都對這裡不離不棄。他熱衷於江蘇當代藝術的各種展覽,而且能主動地培養扶持一些新人。

拍賣數據

總拍品“12件”;預展中拍品“0件”;已成交拍品“10件”;未成交拍品“2件”;總成交金額“941,310元”,成交比率83%。
有關評價
在重新回顧85時期重要活動的文獻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名字——管策,一個對很多人來說似乎比較陌生,但對藝術圈來說卻是大名鼎鼎的人。他是南京“紅色?旅”的創始人,並以這個團體的名字舉辦過多個展覽,在江蘇這片土地上,他以他特有的方式表達著“超現實主義”的理念,在江蘇板塊的85時期,他扮演著一個領跑人的角色。 20年的沉浮會消蝕和淘盡很多人的激情,這其中也包括許多曾經在江蘇叱詫風雲的藝術家。但管策依然活躍於其中,從85走來,他雖沒有像一起同過事的張曉剛那樣在藝術市場上大紅大紫,但他從沒有放棄對藝術的熱情,嘗試過多種創作方式,畫過油畫,做過裝置,這幾年來又嘗試過攝影圖片,從綜合材料,到今天的“現實幻象”圖片,無論是以何種形式,何種方式,他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其作品在看似感性幻象的背後被理性的神經牢牢的掌控,《hi藝術》評價他為“一隻浮游的生物”,在藝術的邊緣獨自精彩,獨自燦爛,《分形意想》一書中則評價他為“江蘇當代藝術的一面旗幟”。
似乎比較悲情,也有很多人為他惋惜,認為管策的藝術價值因為地理等原因沒能得到市場的認可,但這些在管策看來卻是那樣的平淡,在南京又如何?他生於此,長於此,他藝術的根更在此,不關乎其他,只專注藝術,這是他的追求。
在他創作的作品中總含有抒情唯美的意味,這與他的性格有關,與他見證了“85新潮”有關,也與南京的城市氛圍有關。南京乃至江蘇的當代藝術氛圍不濃根基尚淺,南京不是實驗藝術的基地,南京是那些畫傳統中國畫的畫家的福地,觀眾對當代藝術完全陌生,南京藝術家也有著特殊性,他們不開風氣之先,卻不那么保守,他們不走在潮流前端,卻也不原地踏步,他們之中沒有人像別的地方的藝術家那樣轟動,那樣吸引許多跟隨者,但是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在背離著外界嘈雜和喧囂的炒作中,進行著純粹的藝術,執著著自己的步伐,把自己的藝術與生活狀態結合得天衣無縫……
管策是南京當代藝術家群落里的“老哥薩克”,一直起著領袖的作用。他現 在任教於南京一所規模不大的師範學院,他的身份與他的成就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他是南京當代藝術近一二十年來的縮影,從當初的孤獨跋涉到後來的一小群人的圈地奮鬥,上下求索終於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領地,他從學院派走出,掙脫過往理論的束縛,重塑自身的存在體驗乃至內心剖析,成為一名不折不扣八五新潮的代表人物。
隨著對八五和後八九的重新審視,像管策這樣多年堅持藝術理想並被載入當代藝術史的藝術家,慢慢浮出水面被人們所接受。管策沒有離開過南京,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辛勤耕種,帶動了一批與他志同道合的人,使得南京的當代藝術依舊繁榮。他這樣的水準就如深埋在地下的珍珠,等待市場發掘出來的那天,他的價值更具備上升的空間,張曉剛從100W美金漲200W一張容易,但從500W漲到1000W很難,管策作品的上升空間不是簡單的幾倍。
不是什麼時代都能進入歷史,只有那些真正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價值的時代才能進入歷史;不是任何人都能進入歷史,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創造能力的人才能進入歷史。
管策不放棄任何一種可以創造藝術的機會,他在生活中追求藝術,藝術中探尋生活。當代藝術正是因為有了管策、張曉剛周春芽葉永青丁方毛旭輝等人,才能發展如此之快,正是因為他們對藝術的這份執著,對藝術探討的永不言棄,才使得中國當代藝術活躍在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