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緊扣考試大綱跟進*新動態剖析考點知識同步練習強化真題精確解讀機械工業出版社本書是國家註冊審核員考試輔導用書,是根據《管理體系認證基礎考試大綱》和中國認證認可協會(CCAA)認證人員基礎知識系列教材編寫的。本書對考試大綱、管理體系認證基礎相關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深度剖析,內容架構合理,分為管理體系認證相關基礎知識及其在審核中的套用、管理體系審核通用知識和技術在審核中的套用、質量管理方法與工具知識及其在審核中的套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四部分。本書通過考點知識講解、同步練習強化(含歷年真題)、答案點撥解析,全方位地強化考生的應試能力。
本書適合作為參加國家註冊審核員考試的考生用書,同時也適合作為製造業企業管理人員提高工作能力用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部分 管理體系認證相關基礎知識及其在審核中的套用
第1章 管理學基礎考點解讀
1.1 管理的內涵
1.1.1 管理的定義
1.1.2 管理的性質
1.1.3 管理職能
1.1.4 管理層級
1.2 管理思想與管理理論的演進
1.2.1 中國傳統管理思想
1.2.2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1.2.3 古典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1.2.4 行為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1.2.5 現代管理理論叢林
1.2.6 當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
1.3 管理學基本原理
1.3.1 系統原理
1.3.2 人本原理
1.3.3 責任原理
1.3.4 能級原理
1.3.5 效益原理
1.3.6 信息原理
1.3.7 適度原理
第2章 管理體系概論
2.1 管理體系的起源和發展
2.1.1 管理體系的起源
2.1.2 管理體系的發展
2.2 管理體系核心理念
2.2.1 運用過程方法
2.2.2 採用PDCA循環
2.2.3 建立風險管理思維
2.2.4 追求持續成功
2.2.5 關注績效
2.2.6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2.2.7 強調領導作用
2.2.8 提倡全員參與
2.2.9 循證決策
2.2.10 關係管理
2.3 管理體系通用術語
2.3.1 管理體系通用術語和核心定義
2.3.2 管理體系常用術語
2.3.3 管理體系認證認可的主要術語
2.4 管理體系實現過程
第3章 管理體系標準的高層結構
3.1 高層結構理論基礎
3.1.1 高層結構的作用
3.1.2 高層結構的核心內容
3.1.3 高層結構的框架和條款
3.1.4 高層結構的管理思維
3.1.5 核心條款文本描述方式
3.2 組織環境(高層結構第4章)
3.2.1 理解組織及其環境(高層結構4.1條款)
3.2.2 理解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高層結構4.2條款)
3.2.3 確定×管理體系的範圍(高層結構4.3條款)
3.2.4 ×管理體系(高層結構4.4條款)
3.3 領導作用(高層結構第5章)
3.3.1 領導作用和承諾(高層結構5.1條款)
3.3.2 方針(高層結構5.2條款)
3.3.3 組織的崗位、職責和許可權(高層結構5.3條款)
3.4 策劃(高層結構第6章)
3.4.1 應對風險和機遇的措施(高層結構6.1條款)
3.4.2 ×目標及其實現的策劃(高層結構6.2條款)
3.5 支持(高層結構第7章)
3.5.1 資源(高層結構7.1條款)
3.5.2 能力(高層結構7.2條款)
3.5.3 意識(高層結構7.3條款)
3.5.4 溝通(高層結構7.4條款)
3.5.5 成文信息(高層結構7.5條款)
3.6 運行(高層結構第8章)
3.7 績效評價(高層結構第9章)
3.7.1 監視、測量、分析和評價(高層結構9.1條款)
3.7.2 內部審核(高層結構9.2條款)
3.7.3 管理評審(高層結構9.3條款)
3.8 改進(高層結構第10章)
3.8.1 不合格和糾正措施(高層結構10.1條款)
3.8.2 持續改進(高層結構10.2條款)
第4章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管理基礎
4.1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概念
4.1.1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和審核機構
4.1.2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基本要求
4.2 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特徵
4.3 認證機構的管理體系
第5章 管理體系認證能力及認證過程
5.1 管理體系認證業務範圍
5.2 管理體系認證人員通用能力要求
5.2.1 通用認證職能
5.2.2 通用能力要求
5.3 特定管理體系認證人員能力要求
5.4 認證人員能力評價
5.4.1 認證人員能力評價流程
5.4.2 認證人員能力評價方法
5.5 管理體系認證過程
5.5.1 認證前的活動
5.5.2 策劃審核
5.5.3 初次認證
5.5.4 實施審核
5.5.5 認證決定
5.5.6 保持認證、申訴、投訴、客戶的記錄
第6章 管理體系專項認證技術
6.1 認證範圍與審核範圍確定方法
6.2 審核時間的確定方法
6.2.1 與審核時間有關的基本概念及套用
6.2.2 管理體系認證初次審核時間
6.2.3 管理體系認證其他審核時間
6.3 多場所審核與認證方法
6.3.1 多場所審核與認證有關的定義及套用
6.3.2 多場所組織認證的條件
6.3.3 多場所組織的抽樣審核
6.3.4 對不適用抽樣的多場所組織審核的方法及其他
6.3.5 多場所審核與認證
6.4 管理體系認證結合審核(多體系審核)套用方法
6.4.1 與結合審核(多體系審核)、一體化審核有關的定義及套用
6.4.2 結合審核(多體系審核)的準備信息
6.4.3 結合審核(多體系審核)方案
6.4.4 結合審核(多體系審核)計畫
6.4.5 結合審核組(多體系審核組)
6.4.6 結合審核的人日數(多體系審核的人日數)
6.5 基於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方法
6.5.1 基於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概述
6.5.2 基於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實施基礎
6.5.3 基於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要求
第2部分 管理體系審核通用知識和技術在審核中的套用
第7章 審核基礎知識
7.1 概述
7.1.1 與審核有關的術語
7.1.2 審核簡述
7.2 審核的分類
7.3 審核原則
7.4 認證中的審核活動
7.4.1 審核是認證的關鍵活動之一
7.4.2 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和服務認證中的審核活動
第8章 審核方案管理
8.1 審核方案管理概述
8.2 確立審核方案的目標
8.3 確定和評價審核方案的風險和機遇
8.4 建立審核方案
8.4.1 審核方案管理人員的作用和職責
8.4.2 審核方案管理人員的能力
8.4.3 確立審核方案的範圍和詳略程度
8.4.4 確定審核方案資源
8.5 審核方案的實施
8.5.1 審核方案管理人員應開展的工作
8.5.2 規定每次審核的目標、範圍和準則
8.5.3 選擇和確定審核方法
8.5.4 選擇審核組成員
8.5.5 為審核組長分配每次的審核職責
8.5.6 管理審核方案結果
8.5.7 管理和保持審核方案記錄
8.5.8 認證審核中審核方案的調整管理
8.6 監視審核方案
8.7 評審和改進審核方案
8.8 認證機構對審核方案的管理
第9章 審核過程
9.1 概述
9.2 審核的啟動
9.2.1 與受審核方建立聯繫
9.2.2 確定審核的可行性
9.3 審核活動的準備
9.3.1 審核准備階段的成文信息評審
9.3.2 審核的策劃(編制審核計畫)
9.3.3 審核組工作分配
9.3.4 準備審核所需的成文信息
9.4 審核活動的實施
9.4.1 為嚮導和觀察員分配角色和職責
9.4.2 舉行首次會議
9.4.3 審核中的溝通
9.4.4 審核信息的可獲取性和訪問
9.4.5 實施審核時的成文信息評審
9.4.6 收集和驗證信息
9.4.7 形成審核發現
9.4.8 確定審核結論
9.4.9 舉行末次會議
9.5 審核報告的編制和分發
9.5.1 審核報告的編制
9.5.2 審核報告的分發
9.6 審核的完成
9.7 審核後續活動的實施
第10章 審核關鍵技術
10.1 概述
10.1.1 與審核技術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
10.1.2 對審核技術的基本認識
10.2 審核技術
10.2.1 審核技術的構成
10.2.2 審核的基本方法
10.2.3 基於過程的審核
10.2.4 遠程審核技術
10.3 審核關鍵技術的套用
第3部分 質量管理方法與工具知識及其在審核中的套用
第11章 戰略分析方法與工具
11.1 概述
11.1.1 戰略
11.1.2 戰略管理的內涵
11.1.3 戰略管理的流程
11.1.4 戰略管理與經營管理的區別
11.1.5 企業戰略實現的影響因素
11.2 巨觀環境分析模型
11.2.1 巨觀環境分析模型的定義
11.2.2 PEST分析的適用範圍及應用程式
11.3 態勢分析法(SWOT分析法)
11.3.1 態勢分析法的定義
11.3.2 SWOT分析的適用範圍及套用步驟
11.4 波士頓矩陣
11.4.1 波士頓矩陣簡述
11.4.2 波士頓矩陣分析步驟
11.4.3 波士頓諮詢集團法的套用法則
11.5 平衡計分卡
11.5.1 平衡計分卡概述
11.5.2 平衡計分卡的套用
11.6 標桿管理
11.6.1 標桿管理概述
11.6.2 標桿管理的推進步驟
第12章 過程策劃方法與工具
12.1 過程方法
12.1.1 過程
12.1.2 過程方法
12.1.3 過程方法在質量管理體系中的套用
12.2 流程分類框架設計
12.2.1 流程及流程描述
12.2.2 流程分類框架起源與框架結構
12.2.3 實施流程分類框架的目的與作用
12.2.4 流程框架設計的方法
12.3 烏龜圖和流程圖
12.3.1 烏龜圖
12.3.2 流程圖
12.4 服務藍圖
12.4.1 服務系統的構成
12.4.2 服務藍圖的內涵
12.4.3 服務藍圖的核心思想及作用
12.4.4 服務藍圖的結構及要素
12.4.5 服務藍圖的繪製
12.5 業務流程重組
12.5.1 業務流程重組概述
12.5.2 企業流程重組與組織變革
12.5.3 企業流程重組的方法與程式
第13章 風險評估方法與工具
13.1 風險管理概述
13.1.1 ISO 31000:2018《風險管理指南》標準概述
13.1.2 風險管理原則
13.1.3 風險管理框架
13.1.4 風險管理過程
13.1.5 風險評估技術
13.1.6 風險管理過程與業務管理流程
13.1.7 ISO 31000與COSO風險框架關係
13.2 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
13.2.1 FMEA概述
13.2.2 FMEA製作前的準備
13.2.3 DFMEA的執行
13.2.4 PFMEA的執行
13.3 風險矩陣
13.3.1 風險矩陣的定義和構建
13.3.2 風險矩陣方法的套用
13.4 故障樹
13.4.1 故障樹概述
13.4.2 故障樹分析的一般步驟
13.5 人因可靠性分析
13.5.1 人因可靠性分析概述
13.5.2 HRA事件樹構造及評價
第14章過程控制方法與工具
14.1 統計過程控制概述
14.1.1 質量控制
14.1.2 統計過程控制
14.1.3 質量變異的原因
14.2 過程能力分析
14.2.1 過程能力
14.2.2 過程能力指數
14.2.3 過程能力指數的評定
14.3 控制圖
14.3.1 控制圖概述
14.3.2 控制圖的種類
14.3.3 控制圖應用程式
14.3.4 控制圖的判斷準則
14.4 測量系統分析
14.4.1 測量系統分析概述
14.4.2 計量型測量系統分析
14.4.3 屬性值數據測量系統分析
第15章 檢驗及準入方法與工具
15.1 檢驗概述
15.1.1 檢驗
15.1.2 抽樣檢驗
15.1.3 抽樣檢驗名詞術語
15.2 計數型抽樣檢驗
15.2.1 抽樣方案及對批可接收性的判定
15.2.2 計數標準型抽樣檢驗原理及方案設計(GB/T 13262—2008)
15.2.3 計數調整型抽樣檢驗原理及方案設計(GB/T 2828.1—2012)
15.3 計量型抽樣檢驗、散料抽樣檢驗
15.3.1 計量型抽樣檢驗
15.3.2 散料抽樣檢驗
15.4 生產件批准程式
15.4.1 PPAP概述
15.4.2 提交PPAP的時機
15.4.3 PPAP提交等級及提交所需的實物和資料
15.4.4 PPAP的過程要求
15.4.5 零件提交狀態(零件提交的處理結果)
15.4.6 PPAP記錄的保存
第4部分 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
第16章 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考點解讀
16.1 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16.1.1 法的特徵與分類
16.1.2 法的制定主體和表現形式
16.1.3 法的效力層級
16.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編契約
16.2.1 通則——一般規定、契約的訂立、契約的效力
16.2.2 通則——契約的履行、契約的保全、契約的變更和轉讓
16.2.3 通則——契約的權利義務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