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管理統計學(第3版)
作者:李金林、趙中秋、馬寶龍定價:39元
印次:3-4
ISBN:9787302441793
出版日期:2016.06.01
印刷日期:2018.06.21
內容簡介
本書以經濟管理套用案例為基礎,將理論框架蘊含於現實經濟領域之中,將統計學理論與管理實踐有機結合,同時精選作者數年來積累的教學案例和實際工作案例,便於讀者閱讀參考,學以致用。此外,本書還結合理論和套用,詳細闡述了套用軟體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程式和技巧,指導讀者動手操作。
圖書目錄
1.1統計學的性質1
1.2統計學在管理中的套用2
1.3統計學方法的分類3
1.3.1描述統計學3
1.3.2推斷統計學3
1.4統計學的基本概念3
1.4.1總體3
1.4.2樣本4
1.4.3總體參數和統計量4
1.5統計學的發展4
1.5.1古典統計學時代5
1.5.2近代統計學時代5
1.5.3現代統計學時代5
本章小結6
關鍵術語6
習題6
第2章數據收集方法7
2.1統計數據收集的意義7
2.2統計數據的計量與類型7
2.2.1統計數據的計量8
2.2.2統計數據的類型8
2.2.3統計變數9
2.3統計數據的來源9
2.3.1直接來源9
2.3.2間接來源14
2.4統計數據的誤差15
2.5統計數據收集過程16
本章小結17
關鍵術語17
習題17
案例研究18
第3章描述數據的圖表方法19
3.1數據描述的意義及分類19
3.2定量數據的圖形描述19
3.2.1定量數據整理19
3.2.2單變數定量數據的圖形描述21
3.2.3多變數定量數據的圖形描述26
3.3定性數據的圖表描述31
3.3.1定性數據的整理32
3.3.2單變數定性數據的圖形描述33
3.3.3多變數定性數據的圖形描述38
本章小結42
關鍵術語43
習題43
案例研究45
第4章描述統計中的測度46
4.1數據分布的集中趨勢測度46
4.1.1數值平均數46
4.1.2位置平均數50
4.1.3中位數與算術平均數的比較57
4.2數據分布的離散趨勢測度57
4.2.1極差58
4.2.2四分位差58
4.2.3平均差59
4.2.4方差與標準差60
4.2.5相對位置和相對離散程度的度量61
4.3數據分布的形狀測度63
4.3.1分布偏態測度63
4.3.2分布峰態測度64
4.4用統計軟體計算描述統計量65
4.4.1用Excel計算描述統計量65
4.4.2用SPSS計算描述統計量67
本章小結71
關鍵術語71
習題71
案例研究74
第5章機率與機率分布75
5.1機率及其運算75
5.2全機率公式、貝葉斯公式和事件的獨立性77
5.2.1全機率公式78
5.2.2貝葉斯公式79
5.3離散型隨機變數的機率分布80
5.3.1伯努利分布82
5.3.2二項分布82
5.3.3幾何分布83
5.3.4超幾何分布83
5.3.5泊松分布84
5.3.6多項分布84
5.4連續型隨機變數的機率分布84
5.4.1常態分配85
5.4.2指數分布86
5.4.3均勻分布87
軟體套用87
本章小結93
關鍵術語93
習題94
案例研究98
第6章抽樣與抽樣分布100
6.1機率抽樣方法100
6.1.1簡單隨機抽樣100
6.1.2分層抽樣101
6.1.3系統抽樣101
6.1.4整群抽樣102
6.2由常態分配導出的幾個重要分布102
6.2.1χ2分布102
6.2.2t分布103
6.2.3F分布104
6.3樣本均值的分布與中心極限定理105
6.4樣本比例的抽樣分布107
6.5與樣本方差有關的抽樣分布108
6.6兩個總體參數推斷時的樣本統計量的抽樣分布108
6.6.1兩個樣本均值差的抽樣分布108
6.6.2兩個樣本比例差的抽樣分布109
6.6.3兩個樣本方差比的抽樣分布110
軟體套用111
本章小結113
關鍵術語113
習題114
案例研究115
第7章參數估計116
7.1參數點估計116
7.1.1矩估計法116
7.1.2極大似然估計法117
7.2點估計的評價準則119
7.2.1無偏性119
7.2.2有效性120
7.2.3一致性120
7.3區間估計的概念和原理120
7.3.1區間估計的基本原理121
7.3.2區間估計的步驟122
7.4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122
7.4.1單一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方差已知或大樣本)123
7.4.2單一總體均值的區間估計(小樣本且方差未知)124
7.4.3兩個總體均值之差的區間估計125
7.5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130
7.5.1單一總體比例的區間估計130
7.5.2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區間估計131
7.6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132
7.6.1單個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132
7.6.2兩個總體方差比的區間估計133
7.7樣本容量的確定133
7.7.1單個總體均值區間估計時樣本容量的確定134
7.7.2單個總體比例區間估計時樣本容量的確定134
7.7.3兩個總體均值之差區間估計時樣本容量的確定135
7.7.4兩個總體比例之差區間估計時樣本容量的確定135
軟體套用135
本章小結137
關鍵術語139
習題139
案例研究142
第8章假設檢驗144
8.1假設檢驗的原理144
8.1.1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144
8.1.2假設檢驗的步驟145
8.1.3假設檢驗中的兩類錯誤149
8.1.4假設檢驗中的P值151
8.2單一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152
8.2.1σ2已知的情況下單一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152
8.2.2σ2未知且大樣本的情況下單一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153
8.2.3σ2未知且小樣本的情況下單一總體均值的假設檢驗154
8.3兩個總體均值差的假設檢驗155
8.3.1σ21、σ22已知,或σ21、σ22未知,但大樣本的情況155
8.3.2σ21、σ22未知,且小樣本的情況156
8.3.3配對樣本157
8.4總體比例的假設檢驗158
8.4.1單一總體比例的假設檢驗158
8.4.2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假設檢驗159
8.5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160
8.5.1單一總體方差的假設檢驗160
8.5.2兩個總體方差比的假設檢驗161
軟體套用163
本章小結168
關鍵術語168
習題169
案例研究171
第9章方差分析175
9.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176
9.2單因素方差分析177
9.2.1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驟177
9.2.2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較180
9.3雙因素方差分析181
軟體套用185
本章小結188
關鍵術語188
習題188
案例研究191
第10章χ2分布和列聯分析193
10.1χ2分布與擬合優度檢驗193
10.1.1χ2統計量與χ2分布193
10.1.2擬合優度檢驗195
10.2列聯表與兩變數獨立性檢驗198
10.2.1列聯表198
10.2.2獨立性檢驗201
10.3列聯表與多個比例相等的檢驗202
軟體套用204
本章小結208
關鍵術語208
習題209
案例研究210
第11章相關與回歸分析211
11.1變數間的相關關係211
11.1.1變數相關的概念211
11.1.2相關係數213
11.1.3對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驗213
11.1.4決定係數215
11.2一元線性回歸215
11.2.1一元線性回歸的概念215
11.2.2參數β0和β1的最小二乘估計216
11.2.3殘差分析218
11.2.4回歸方程的顯著性檢驗(總體顯著性檢驗)219
11.2.5回歸係數的顯著性檢驗220
11.2.6預測標準誤差221
11.2.7回歸方程在估計和預測中的套用222
11.2.8相關係數、決定係數和預測標準誤差三者的關係224
11.3多元線性回歸224
11.3.1多元線性回歸的概念和方法224
11.3.2對多元回歸模型的評估227
11.4可線性化的非線性回歸230
軟體套用232
本章小結234
關鍵術語235
習題235
案例研究238
第12章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239
12.1時間序列分析概述239
12.1.1時間序列及其分類240
12.1.2時間序列的組成因素與模型240
12.2時間序列平滑與預測242
12.2.1移動平均法243
12.2.2指數平滑法245
12.3有趨勢序列的最小二乘法預測模型246
12.3.1線性趨勢模型246
12.3.2二次曲線趨勢模型248
12.3.3指數趨勢模型249
12.3.4使用第一、第二、百分數差異法選擇模型251
12.4有趨勢序列的自回歸預測模型252
12.5季節因素分析255
12.5.1季節因素分析的目的255
12.5.2季節因素分析的方法256
12.5.3季節因素的調整259
12.6循環因子分析260
12.6.1循環波動及其分析目的260
12.6.2循環波動的分析方法260
軟體套用262
本章小結267
關鍵術語267
習題268
案例研究270
第13章指數272
13.1指數的概念和分類272
13.1.1指數的概念272
13.1.2指數的分類273
13.2個體指數274
13.3綜合指數274
13.3.1不加權綜合指數274
13.3.2加權綜合指數:拉氏指數和帕氏指數275
13.4平均指數278
13.4.1加權算術平均法編制數量指標指數278
13.4.2加權調和平均法編制質量指標指數279
13.5指數體系280
13.5.1指數體系概念和套用280
13.5.2指數體系的因素分析280
13.6常用價格指數284
13.6.1消費價格指數284
13.6.2零售價格指數286
13.6.3股票價格指數287
本章小結288
關鍵術語288
習題289
案例研究290
第14章聚類分析292
14.1聚類分析概述292
14.2距離和相似係數293
14.2.1變數測量尺度的類型293
14.2.2樣本間親疏程度的測度293
14.3類間距離計算方法295
14.3.1最短距離連線法295
14.3.2最長距離連線法296
14.3.3類間平均距離連線法296
14.3.4類內平均距離連線法297
14.3.5重心聚類法297
14.3.6離差平方和法297
14.3.7中位數法297
14.4層次聚類分析法297
14.4.1層次聚類分析概述297
14.4.2層次聚類分析具體步驟298
14.4.3用SPSS進行層次聚類分析基本操作步驟和輸出結果分析298
14.4.4SPSS層次聚類分析操作的其他常用選項301
14.5快速聚類分析305
14.5.1快速聚類分析概述305
14.5.2快速聚類分析具體分析步驟305
14.5.3SPSS快速聚類分析基本操作步驟和輸出結果分析306
14.5.4SPSS快速聚類分析操作的其他常用選項308
14.6聚類分析的實例分析310
14.6.1背景介紹310
14.6.2操作步驟及結果解析310
14.6.3聚類分析的注意事項316
本章小結317
關鍵術語317
習題318
案例研究321
第15章因子分析323
15.1基本概念323
15.1.1因子分析概述323
15.1.2因子分析模型324
15.2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驟326
15.2.1判斷原始變數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326
15.2.2提取公因子和確定公因子數目327
15.2.3公因子的命名解釋329
15.2.4計算因子得分330
15.3SPSS實現因子分析的操作步驟330
15.4因子分析的實例分析333
15.4.1背景介紹333
15.4.2操作步驟及結果解析334
15.4.3實例分析小結344
本章小結344
關鍵術語344
習題345
案例研究346
參考文獻348
附錄常用統計表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