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道

管志道(1536年-1608年),字登之,號東溟。明太倉人。隆慶五年(1571年)進士。官南京兵部主事,因上疏被勘,調改刑部、廣東按察僉事,名益重,從者甚眾,著書數十部。 著有《問辨牘》,《續問辨牘》各4卷,《師門求正牘》2卷,《惕若齋集》4卷。

基本介紹

  • 本名:管志道
  • 字號:字登之
    號東溟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太倉
  • 出生時間:1536年
  • 去世時間:1608年
  • 主要作品:《問辨牘》、《續問辨牘》、《師門求正牘》、《惕若齋集》
人物生平
管志道,早年讀書期間,志道就以篤學力行稱於鄉里。地方上建中吳書院,志道被聘為書院講師,嘗言“世必有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之志,而後可以載道;必有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之力,而後可以立身。”(《居士傳》卷四十四,《管登之傳》)明隆慶五年(1571)舉進士,先後供職於兵部、刑部。萬曆初年,因上書陳事與執政張居正不合,遂以老疾辭歸。
管志道石刻像管志道石刻像
志道初入京師時,曾到西山碧雲寺閱覽佛經,一次讀到《華嚴經》中“法界圓融”時,忽然聯想到《易·乾卦》「用九」之義。反觀自己身心所歷,又對照古今聖賢出世經世、乘願乘力及與時變化之妙用,頓覺渾同太虛。志道由此認識到理則互融,教必不濫。或順而相攝、或逆而相成;或 實而彰權,或廢權以明實,種種變化出沒,各有條理,難以思測。歸底到底,只有一條,即“乾卦·用九”所謂的“龍德不可為首也。”歷史上百家學術,猶如群龍相聚,它們性原相通,理本一致。群龍無首,則互惠大吉;一旦爭相亢首,便有了興廢更替,皆不得安。志道據此進一步提出了他的“三教並行”的思想,認為儒釋道三家不應該互相規範、指責,伸己以屈人;而應以儒治儒,以釋治釋,以老治老,使其互相條貫,互不妨礙,這就是“事事無礙”。如此則萬物並育而不害。
志道嘗有《護法篇》,同樣貫穿了他的儒道並行互助的思想。他認為佛法有內、外二護,內護就是佛教自身的所謂正眼法藏、涅盤妙心以至於“三藏”、“三乘”教法。外護就是儒家的保護,名曰“佛法金湯”,喻其保護之固若金城湯池之不可破也,他認為不論內護者、還是外護者都要懂得《易·乾卦》中“群龍無首'、大道條貫的道理,都要具有,尤其是外護者要具有理論和踐行兩種功夫,不可偏廢。志道在這裡批評了唐宋名賢士大夫們的護法,認為他們所謂的護法並不是真正的護法。他們但知教理,不事踐行。這即是說他們一面樂於談禪論道,一面又追求名利聲色。志道說「未有身不行正法而能護持佛之正法者」,並譏諷歷史上一些“敗類宰官”、“虛聲居士”猶如“佛門之少正卯”,意思是說他們一面說幾句讚揚佛法的話,一面又在損害、敗壞佛法之行為。不難看出,志道對歷史上居士護法的分析是很有見地的,這篇文章也為其代表作。
志道晚年又究心《楞嚴經》,與諸方高僧相叩擊,益詣元奧。七十三歲時,端坐而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