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管子·乘馬數
- 作者:管仲
- 創作年代:春秋時期
- 出處:《管子》
- 作品體裁:散文
《管子·乘馬數》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書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 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 ,《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
此次出版的《管子》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的一種,是面向廣大讀者的經典普及版本,題解精要,注釋簡明,譯文準確,是讀者閱讀《管子》,汲取智慧的上佳之選。圖書目錄 上冊 前言 卷第一 牧民第一 形勢第二 權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馬第五 卷第二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卷第三 幼官第八 幼官圖第...
《管子·山至數》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管子》中的一篇。作品原文 管子·山至數 桓公問管子曰:“梁聚謂寡人曰:‘古者輕賦稅而肥籍斂,取下無順於此者矣。’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對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輕賦稅則倉廩虛,肥籍斂則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諸侯之皮幣不衣;倉廩虛則倳賤無祿。外...
《管子解說全本》是2009年09月在華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小木。內容簡介 《管子解說全本(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管仲,名夷吾,字仲,曾被齊桓公拜為“仲父”,潁上(今安徽潁上)人。擔任齊國宰相期間,提出“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的治國理念,實行了一系列富民、利民措施,使齊國的經濟繁榮、民風純樸、...
《國學經典·管子》主要內容簡介: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早年經商,公元前685年為齊卿。為政期間,輔佐桓公“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同時“貴輕重,慎權衡”,終於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圖書目錄 牧民 形勢 權修 立政 乘馬 七法 五輔 法禁 重令 法法 兵法 小匡 霸形 霸言 戒 ...
原書共有八十六篇,今存七十六篇。書中除大量哲學思想論述外,還包含有天文、歷數、輿地、經濟、管理和農業等方面的知識。 本次註譯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目,旨在使讀者於管子思想有概括性的了解與認識。目錄 牧民 形勢 權修 立政 乘馬 七法 五輔 法禁 重令 法法 兵法 小匡 霸形 霸言 戒 ...
現存《管子》分為《經言》《外言》《內言》《短語》《區言》《雜篇》《管子解》《管子輕重》八部,《內言》亡《王言》《謀失》兩篇,《短語》亡《正言卜篇》,《雜篇》亡《言昭》《修身》《問霸》三篇,《管子解》亡《牧民解卜》篇,《管子輕重》亡《三問乘馬》《輕重丙》《輕重庚》三篇,計亡失...
《管子·水地》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書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 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 ,《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
《管子·乘馬》題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云:“馬者,算數之籌,如今所謂法馬……乘者,計也。《周禮·天官·宰夫》‘乘其財用之出入’,即今算法乘除之謂。凡治國之法制,皆出於數,有所建置,必立馬乘之,乃知其輕重長短多寡之數,而措注各得其宜。篇中言地、言用、言朝、言車,而詳發均地分...
《管子·問》是春秋時期軍事家管仲創作的一篇散文。管子一書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結, 即以此為稷下之學的管子學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入子部道家類 ,《隋書·經籍志》列入法家類。《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法家類。書篇幅宏偉,內容複雜,思想豐富,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先秦學術文化思想的重要典籍。原...
間壤(jiān rǎnɡ),中等的田地。《管子·乘馬數》:“郡縣上臾之壤守之若干,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戴望校正:“朱本臾作腴。陳先生雲:臾古腴字,上腴之壤,猶膏腴之地耳。間猶中也。”一說,間壤(jiàn—),指隔年種一次的土地。解釋 中等的田地。出處 《管子·乘馬數...
中文名 寒耕暑耘 發音 hán gēng shǔ yún 典故出處 《管子·乘馬數》 近義詞 寒耕熱耘 目錄 1成語解釋 2成語典故 3詞語辨析 4用法 成語解釋 播報 編輯 冬耕地,夏鋤草。泛指做各種農活。 成語典故 播報 編輯 《管子·乘馬數》:“使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纖微,而織歸於府。” 詞語辨析 播報...
國策,是漢語詞語,拼音是guó cè,意思是指國家的基本政策。釋義 1. 亦作“ 國筴 ”。1.猶國計。指國家的經濟政策。2. 指國家的基本政策。3.國家誠信國策 4、別名。出處 《管子·乘馬數》:“故修宮室台榭,非麗其樂也,以平國筴也。”馬非百新詮:“‘國筴’一詞,在書中凡十三見,皆指國家之經濟...
《管子》強調崇儉是一般情況都可適用的原則,但侈靡在特定時期如社會經濟不振時可以發揮特殊的作用。《管子·乘馬數》提出在水旱凶荒之年,人民無本事可作,國家可進行宮室台榭的修建,以擴大貧民就業的機會,為擴大消費以刺激生產,還主張有積蓄的富人長喪重葬,甚至不惜在煮蛋前將雞蛋加以雕繪,在燒柴前將木柴...
(3)籍:(jí吉)《詩·大雅·韓奕》:“實墉實壑,實畝實籍。”《周禮·大司馬》:“乃以九畿之籍。”《周禮·小行人》:“掌邦國賓客之體籍。”《管子·乘馬數》:“故相壤定籍而民不移,振貧補不足。”《左傳·成公二年》:“非禮也勿籍。”《說文》:“籍,簿書也。”這裡用為登記之意。(4...
《管子·乘馬數》:“章四時守諸開闔。” 名詞 通“障”。用來阻隔、遮蔽的東西。 《禮記·雜記上》:“疏布輤,四面有章,置於四隅。” [8-9] 古籍釋義 播報 編輯 說文解字 【卷三】【音部】諸良切(zhāng) 樂竟①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 【注釋】①竟:終結;完。 [10] 說文解字注 ...
《管子·輕重篇》的作者是這樣算賬的。人人都必需食鹽,10 口之家,10 人食鹽;100 口之家,100 人食鹽。萬乘之國的大國人口約為千萬,如按成人征人頭稅,應納稅者約一百萬人,每人每月征30 錢,則為3000萬。若實行鹽的局部專賣,適當提高鹽價,每月就能得到6000 萬。不僅② 《地數》、《輕重乙》、...
幣輕而萬物重”等。但穀物在社會經濟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年成豐歉又必然引起谷價漲落,故谷價又獨貴獨賤。《管子·乘馬數》:“‘財物之資與幣高下,谷獨貴獨賤。’ 桓公 曰:‘何謂獨貴獨賤?’ 管子 對曰:‘谷重而萬物輕,谷輕而萬物重。’”參閱 馬非百 《管子輕重篇新詮·輕重二》。
春秋戰國時期,地處海濱、富有魚鹽之利的齊國,素以工商業的發達而見長,交易在當時成為民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誠如《管子·乘馬》所說,“無市則民乏矣”。繁榮的商業貿易促成了發達的貨幣文化。整個春秋戰國,齊以刀幣為主幣,成為東方刀幣流通區的代表。梳理一下齊國的貨幣文化,有助於理解齊國工商業的發達以及...
釋義 閒田:xián tián 亦作“間田”兩方邊界之間的土地,古代指未被封賜的土地,指無主之田;無人耕種的荒地。詞語釋義 1.中等田地。《管子·山國軌》:“谷為上,幣為下。高田撫,閒田山不被,谷十倍。” 馬非百 新詮:“高田者《乘馬數篇》所謂‘郡縣上臾之壤也’。次曰‘間田’。又次曰‘山田’...
由這個意義還引申用來計量,表示“戶”,例如《管子·乘馬》中就有以“室”來計數人家數目的,“千室之都四”,其中的“室”就是家、戶的意思。 “室”在古代的建築中,後來具體是指的堂屋後面正中的那個房,因此有“升堂入室”的說法,指的就是先要進入堂,才能進入室,室是在堂後面的房子。當代將“室”的意義...
《管子·乘馬篇》強調“均地分力”,就是要把井田平均地分授給民戶。《孫子兵法·吳問》所載晉國六卿制田的目的也是要把田地分授給服兵役的民戶。直到戰國末期魏國還保留著受田制,《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抄錄魏安王25 年(公元前252 年)的魏戶律規定:“自今以來,叚(假)門逆呂(旅),贅...
①《管子·乘馬數》:“出準之令,守地用人筴,故開闔皆在上,無求於民。”②《管子·地數》:“伊尹善通移輕重,開闔決塞。”①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據位治人,用何為名;累日積久,何功不成。可以內參外,可以小占大,必知其實,是謂開闔。”②《舊唐書·元載傳》:“遂抗表請建中...
(七)《管子》,兩千年前的前衛經濟思想——“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法禮之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善惡與習俗——不相信天堂,但信仰天堂 (八)臣乘馬——乘馬數——人言盪子銷金窟,我道貧民覓食鄉——道家:黃老還是老莊?——《韓非子》的忠孝觀——道可道,非常道——王大還是人大?...
夫粟 夫粟,讀音是fū sù。意思是一夫所納之粟。解釋 一夫所納之粟。出處 《管子·乘馬》:“不可使而爲工,則視貨離之實,而出夫粟。”
春秋戰國時期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齊國,是著名的軍事家、傳奇人物姜子牙的封地,因為它瀕臨大海,得漁鹽之利,又加上有明君——齊桓公、齊威王,賢臣——管仲、晏嬰,名侯——孟嘗君等的治理,出現了國力強盛、軍事發達、經濟繁榮的景象,交易在當時成為民間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誠如《管子·乘馬》所說,“無市則...
《管子·輕重戊》說他作九九之數,發明了乘法。《曆書序》和《周髀算經》又說,他發明甲子曆法和為周天劃分了度數。《世本·作篇》和《古史考》又說,他用儷皮製定了嫁娶的禮儀。《山海經》、《淮南子》等書又說伏羲創造了叫“建木”的天梯,通天上人間。此外,《獨異志》說伏羲與女蝸兄妹為婚,生出人類;《...
《管子·乘馬》:“五家而伍,十家而連,五連而暴,五暴而長,命之曰某鄉。” 動詞 為人師長。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 居先,居首位。 《易·乾》:“元者,善之長也。” 統治,統率。 Dominate 《國語·周語下》:“晉聞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係。戰國建築可以河北平山中山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