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箍桶製作技藝
- 組成:木板與竹釘
- 用於:盛水、洗身或盛放各種物品
- 性質:最早的農業生產工具
基本內容,製作工藝程式,
基本內容
木桶自古就是家庭常用物,它用木板與竹釘圍拼而成,用於盛水、洗身或盛放各種物品,也曾是最早的農業生產工具(如盛糞尿的便桶等)、祭祀器具和戰爭器械之一,至今仍有許多人在作為家用物。製作它的人被稱為“箍桶匠”或“箍桶師傅”,據說這一手藝相傳至今已有七千多年歷史了。舊時有集市的地方大多都設有箍桶店,製作、出售或修理木桶。還有許多箍桶匠挑著工具擔,走村穿戶為需要者製作或修理木桶,俗稱“打鄉作”。如果遇上女兒將出嫁的人家,為製作她必備的如腳桶、馬桶、果桶、茶桶(盆)、水桶等等一整套桶柏嫁妝,那就可能要整月甚至整年地駐戶製作了。
製作工藝程式
木桶種類很多,可按要求製成多種形狀,但最常見和最難做的是圓形的木桶。其製作工藝程式是﹙1﹚按需要形狀與尺寸,鋸板取料;﹙2﹚用斧頭斬好已選取的料;﹙3﹚上刨口光滑內板;﹙4﹚起槽推縫;﹙5﹚做圓形底板;﹙6﹚環繞底腳拼扳;﹙7﹚用竹釘或膠水固定;﹙8﹚上箍口(用竹箍或鐵絲或鐵皮、銅皮箍);﹙9﹚緊箍:﹙10﹚鋸齊桶底,做好桶邊;﹙11﹚刨光桶身;﹙12﹚桶底桶幫結合處塞緊麻絲油灰;﹙13﹚曝曬,再緊箍上桐油;﹙14﹚上漆、塗金或繪畫。此技藝因現下塑膠製品的廣泛套用、和現在製造工具與技術的改變而處逐漸消失狀態,在大城市猶其如此。當地已決定採取措施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