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

1945年9月,英國路透社駐重慶記者甘貝爾書面提出十二個問題,請因國共兩黨談判逗留重慶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回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
  • 外文名:A Reuters reporter gammell asked
  • 作者:甘貝爾
  • 內容:用協定的方法避免內戰
內容,注釋,出處,意義,

內容

(一)問:是否可能不用武力而用協定的方法避免內戰?
答:可能。因為這符合於中國人民的利益,也符合於中國當權政黨的利益中國只需要和平建國一項方針,不需要其他方針,因此中國內戰必須堅決避免。
(二)問:中共準備作何種讓步,以求得協定?
答:在實現全國和平、民主、團結的條件下,中共準備作重要的讓步,包括縮減解放區的軍隊在內。
(三)問:中央政府方面須作何種的妥協或讓步,才能滿足中共的要求呢?
答:中共的主張見於中共中央最近的宣言[1],這個宣言要求國民黨政府承認解放區的民選政府與人民軍隊,允許他們參加接受日本投降,嚴懲漢奸偽軍,公平合理地整編軍隊,保障人民自由權利,及成立民主的聯合政府。
(四)問:你對談判會達到協定甚至只是暫時協定一事,覺得有希望嗎?
答:我對談判結果,有充分信心,認為在國共兩黨共同努力與互相讓步之下,談判將產生一個不只是暫時的而且是足以保證長期和平建設的協定。
(五)問:假若談判破裂,國共問題可能不用流血方法而得到解決嗎?
答:我不相信談判會破裂。在無論什麼情形之下,中共都將堅持避免內戰的方針。困難會有的,但是可能克服的。
(六)問:中共對中蘇條約[2]的態度如何?
答:我們完全同意中蘇條約,並希望它的徹底實現,因為它有利於兩國人民與世界和平,尤其是遠東和平。
(七)問:日本投降後,你們所占領的地區,是否打算繼續占領下去?
答:中共要求中央政府承認解放區的民選政府與人民軍隊,它的意義只是要求政府實行國民黨所早已允諾的地方自治,藉以保障人民在戰爭中所作的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與教育上的地方性的民主改革,這些改革是完全符合於國民黨創造者孫中山先生的理想的。
(八)問:如果聯合政府成立了,你們準備和蔣介石合作到什麼程度呢?
答:如果聯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將盡心盡力和蔣主席合作,以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
(九)問:A.你的行動和決定將影響到華北多少共產黨員?B.他們有多少是武裝起來的?C.中共黨員還在些什麼地方活動?
答:共產黨員的行動方針,決定於黨的中央委員會。中有一百二十餘萬黨員,在它領導下獲得民主生活的人民現已遠超過一萬萬。這些人民,按照自願的原則,組現在數達一百二十萬人以上的軍隊和二百二十萬人以上的民兵,他們除分布於華北各省與西北的陝甘寧邊區外,還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各省。中共的黨員,則分布於全國各省。
(十)問:中共對“自由民主的中國”的概念及界說為何?
答:“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這樣一個國家,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所產生,並向選舉它的人民負責。它將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3]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4]。它將保證國家的獨立、團結、統一及與各民主強國的合作。
(十一)問:在各黨派的聯合政府中,中共的建設方針及恢複方針如何?
答:除了軍事與政治的民主改革外,中共將向政府提議,實行一個經濟及文化建設綱領。這綱領的目的,主要是減輕人民負擔,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土地改革與工業化,獎勵私人企業(除了那些帶有壟斷性質的部門應由民主政府國營外),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歡迎外人投資與發展國際貿易,推廣民眾教育,消滅文盲等等。這一切也都是與孫中山先生的遺教相符的。
(十二)問:你贊成軍隊國家化,廢止私人擁有軍隊嗎?
答:我們完全贊成軍隊國家化與廢止私人擁有軍隊,這兩件事的共同前提就是國家民主化。通常所說的“共產黨軍隊”,按其實際乃是中國人民在戰爭中自願組織起來而僅僅服務於保衛祖國的軍隊,這是一種新型的軍隊,與過去中國一切屬於個人的舊式軍隊完全不同。它的民主性質為中國軍隊之真正國家化提供了可貴的經驗,足為中國其他軍隊改進的參考。

注釋

[1]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發表的《中共中央對目前時局的宣言》。
[2]中蘇條約,指中國國民黨政府同蘇聯政府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在莫斯科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3]林肯(1809――1865),曾任美國總統
[4]指美國總統羅斯福(1882――1945)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提出的“言論和表達的自由”、“信仰上帝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

出處

根據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新華日報》刊印。
《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 - 與“窯洞對” 比較
這個“窯洞對” ,人們耳熟能詳了。然而,還有一個發生在同一時期的毛澤東書面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其價值與這個“窯洞對”相較,要超過它。但這個毛澤東答路透社記者問仿佛還不為人們所深切知道,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得到廣泛傳播,其影響遠遜於名聞遐邇的“窯洞對”,即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窯洞的談話。須知,在當時,毛澤東這個書面答路透社記者問那可是上了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的重要位置,甚至頭版頭條的。且看,中華民國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新華日報》在第二版頭條刊登這篇答問,標題是:《毛澤東同志答路透社記者 中國需要和平建國》;10天后,即在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八日,《解放日報》的頭版頭條以“本報重慶訊”的名義,用同樣的標題全文轉載這篇答問。不容置疑,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報刊是非常重視這篇答問的。順便指出,哈而濱東北書店1948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也收錄了這篇答問。這篇答問內容非常多,有十二條,我們只看看它不論對當時,還是對現在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建設自由民主的新中國”的理念。
這個毛澤東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雖然不是在延安窯洞做的,但也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即住窯洞時期的思想,和人們普遍稱為“窯洞對”即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窯洞的一次談話,在時間上,僅相距兩個多月:一個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一個在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然而,不論在抗日戰爭勝利前,還是在勝利後,中國都面臨著建立新中國的問題,但究竟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新中國,國共兩黨的主張不同,這也就是毛澤東在“七大”開幕詞中所說的“兩種中國之命運”,因而,毛澤東這兩篇東西,在內容上,也是相同或相通的,即它們都講到或講的是中國共產黨“建設自由民主新中國”的治國或建國方針,並且毛澤東答甘貝爾問比被稱為“窯洞對”的毛澤東和黃炎培談話內容更豐富。——為了聯繫和比較,我們把這個毛澤東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稱為:“一篇更重要更全面的‘窯洞對’”。

意義

1945年9月27日,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只有4年零3天。這一天,毛澤東對路透社駐重慶記者甘貝爾書面提出的12個問題作出答覆。這個合計約1500字的《答路透社記者甘貝爾問》答覆,被稱為是一篇更全面、更重要的“窯洞對”。
這是一篇“重慶答”,之所以被稱為是更全面、更重要的“窯洞對”,在於對最後三問的回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