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張貞成皋

“沙場秋點兵”的鼓角之音,似乎最能激發年輕勇士的勒名封侯的壯心。就是風流儒雅的文士,當其為戎馬旌旗的出征所激動時,也往往會“一聞鼓角而意氣生”,在筆底湧出叱吒風雲之氣。裴子野這首贈答出徵友人之作,正有一種慷慨賦詩、以壯行色的雄調壯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答張貞成皋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裴子野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匈奴時未滅,連年被甲兵。
明君思將帥,方聽鼓鼙聲。
吾生恣逸翮,撫劍起徂征。
非徒慕辛季,聊欲逞良平。
出車既方軌,絕幕且橫行。
豈伊長纓系,行見黃河清。
雖令懦夫勇,念別猶有情。
感子盈編贈,握玩以為榮。
跂子振旅凱,含毫備勒銘。

作品賞析

此詩開篇四句正思緒飛揚,化用數百年前的漢事,大筆渲染了友人此次出征途的氣氛。在“匈奴時未滅,連年被甲兵”的描述中,讀者恍然可聯想到,霍去病當年放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邁情形;“明君思將帥,方聽鼓鼙聲”二句,則又在讀者耳際,重又震響起大將軍衛青率師遠征的隆隆鼔音。這四句格調高古而筆勢天矯,為友人的從征,畫出了一派激動人心的背景和氛圍。
接著八句便全力便全力表現友人的壯志豪情。“吾生恣逸翮,撫劍起徂征”是神態刻畫。此刻,友人正倚馬執鞭,宛如仰看雲天的鷙鳥,轉眼間就將奮翅高舉,展現那搏擊風雲的雄姿;伴隨著聲聲嘶鳴,他更將催動戰騎,拔劍前指,馳向萬里疆場。那瀟灑無畏的風采,多么令人歆羨!“非徒慕辛季,聊欲逞良平”,轉而披露友人的襟懷。“辛”指劇辛,戰國趙人,燕昭王築黃金台筵請天下賢人,他與樂毅等先後入燕,曾參與伐齊、擊趙之戰。“季”指“柳下季”即展禽,魯之賢人。據《戰國策》記,當年秦國攻齊,曾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壟(墳)五十步而采樵者,死不赦”;而“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故齊人顏斶慨嘆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可見柳下季賢明之高。“良平”則指輔助劉邦開創二百年帝業的著名功臣張良和陳平。詩人用“非徒”、“聊欲”這遞進之詞,表現友人的志向不僅在效仿劇辛、柳下季這樣的柳下季名臣,而且要追跡張良、陳平,我君王建百世不朽之功業。口氣壯大,正有力地表現了這位友人襟懷之豪邁。現在他正是帶著這樣的壯懷,踏上了征途。“出車既方軌”以下,即懸想友人千里擊敵的景象:在廣闊的原野上,友人正與擺列成陣的如雲車騎並駕齊驅(方軌);伴隨著畫面的轉換,這支雄獅已馳騁於茫茫大漠,橫行無阻,令敵虜聞風而遁。這兩句描摹,宛如剪影和雕刻,將友人長驅直入的英姿,剎那間凝固在大漠曠野的天幕上。令人在吟誦之際,油然生出一種蒼茫雄奇之感,連詩人自己,似乎也被這懸擬的景象陶醉了,不由放聲稱讚道:“豈伊長纓系,行見黃河清。”遙想當年南越國叛亂,漢人終軍以二十弱冠之齡,敢向天子請命:“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志向何其豪壯!而我的友人,志向又豈止於此?天下滔滔,正如黃河之渾濁,只是歷經千年、聖人出世,才有一清之時。雄心萬丈的友人,而今正志在讓這一夢想,在眼前變為現實!這兩句對友人出征壯舉的讚頌,無疑也包含了詩人自己的宏願。夢幻般的思緒,至此化為繽紛絢爛的奇境:出征的友人,也因此沐浴在一片光華之中。
以上兩節,均為詩人對友人出征景象的描摹和瞻念。雖說多出自虛擬,卻寫得情景宛在、如在眼前。自“雖令懦夫勇”以下,詩人才從懸想之境中回到現實。想到友人此次出征,自己竟未有機會送行。他的烈烈壯懷,雖說能使怯懦之人增生勇氣;但作為朋友,從此以後隔山阻水的別離,畢竟是令人傷情的啊!從“感子盈編贈”一句看,這位友人大約還在戎馬倥傯之中,給詩人寄贈了一組詩作。這便更讓詩人感動不已而“握玩”難捨了,因為它乃是彌足珍貴的友情標準啊。而今友人既已別離,作為詩人,就唯有那熱切的盼望與祝願,與之千里相隨了。這就自然引出了結句:“跂子振旅凱,含毫備勒銘。”據《漢書》記載。東漢車騎將軍竇憲和執金吾耿秉,曾經出塞千里,打破匈奴北單于與稽落山下,“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最後等燕然山,由班固揮筆作銘,鐫刻於石山之上。詩人借用這一典故,深情地遙祝友人:從此我將,跂足企頸,日日盼望你凱旋班師;那案頭的管筆,也早已飽蘸濃墨,準備著為你揮寫勒功之名啊。至此兩句作結,蘊含無限寄望與祝禱之中,情意深沉而不減炯壯,顯示的依然是明朗與雄邁的氣格。

作者簡介

裴子野,字幾原,生於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卒於梁中大通二年(530年),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南朝粱著名史學家、文學家。主要作品:《方國使圖》、《宋略》、《集注喪服》、《續裴氏家傳》、《齊梁春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