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波科學城

筑波科學城

筑波科學城(Scientific Town of Tsukuba),日本科學研究中心。坐落在離日本東京東北約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約40公里,由茨城縣筑波町、大穗町、豐里町、谷田部町、櫻村町和莖崎町6村町組成,總面積284.07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20萬。1968年開始動工,耗資50億美元,到1982年已有10個省、廳的43個國家研究所(約占日本40%的主要科研機構)、兩家私人研究所和筑波大學等兩所大學,約有1.1萬多名研究人員、專家和後勤人員,再加上附屬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總人數已達2.2萬人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筑波科學城
  • 外文名:Scientific Town of Tsukuba(つくば)
  • 地位:日本科學研究中心
  • 總面積:284.07平方公里
城區內容,城區構造,政府作用,基礎設施,大學園區,世博會,轉變發展模式,

城區內容

城區構造

筑波科學城分為生物研究實驗區、土木建築研究區、文教研究區、理工科研究區和公共設施等5個小區。科學城內設有宇宙研究中心,擁有最先進的質子加速器;工業試驗研究中心,包括工業技術院的9個研究所;農業科研實驗中心;研究人類的靈長類試驗站;高空氣象台等。筑波城現為日本最大的科學中心和知識中心,是日本在先進科學技術方面向美國等國挑戰的重要國家謀略。

政府作用

筑波科學城是由政府主導發展而成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日本政府直接介入整個籌建過程,包括科學城之選址、人力籌措等。日本內閣通過建設筑波科學城的決議,明確城市的基本性質、功能、建設方針和措施,購買大量的城市建設土地來建設筑波科學城。
1.科學城的形成機制。筑波的形成和發展,完全靠政府指令,從規劃、審批、選址到科研等整個過程和運行完全是政府決策,連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也都由政府從東京遷來,各種設施都需經行政審批配備,私人研究機構和企業也由計畫控制。規劃和主管都是國家最具權威的機構,使得科學城的建設和搬遷得以順利進行。
2.科學城的組織結構。筑波的各類研究機構和教育設施以及其它產業和公司,均受在東京的相應主管部門的垂直領導、垂直指揮。二、政府投資。到1993年,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學城花費的預算經費已超過2萬億日元,到1998年累計財政預算經費達到2.3868萬億日元。筑波科學城建設預算在2004財政年度超過2.5萬億日元。同時享受日本開發銀行、北海道東北開發公庫的低息貸款。三、健全的立法保障和大量優惠政策。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專門針對高新技術產業區制定的法律;二是與高新技術產業區相關的國家科技經濟乃至社會方面的法律法規。其中,第一類法律更集中有力,這是筑波科學城建設的一個突出特點。通過立法手段,對房地產租賃、設備折舊、稅收、信貸、外資引進等給予多種優惠政策和措施,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科學城區的發展。《筑波研究學院園區都市建設法》對研究學院地區建設計畫、周圍開發地區整備計畫及事業設施等作明確說明。《研究交流促進法》允許私人企業使用國家院所設施。《實施令》對研究學院園區的區域、公共利用設施等作了具體規定。
筑波科學城

基礎設施

區域包括兩個部分:研究學院地區和周邊開發地區,研究學院地區包括國家研究與教育機構區、都市商務區、住宅區、公園等功能區。周邊開發區主要用於設立私人研究機構。
研究學院區根據用途分為城市中心區、居住區、研究和教育設施區三個區域。主要有中心大廈、購物中心、汽車終點站、泊車大廈等建築及其他用於文化活動、公共管理、商業和研究交流目的的設施。中心標誌性建築有筑波中心大樓、筑波會展中心、筑波公共圖書館、筑波文化中心、筑波藝術博物館等。筑波會展中心是筑波最新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宏偉建築,它擁有一個能容納1258人的主會議廳,並配備了一套多語種同聲傳譯視聽系統。
筑波中心大樓筑波中心大樓
筑波科學城選址在距東京成田國際機場約40公里處。筑波的道路系統構成類似梯子形的網路,由3條南北走向的國家級高速公路和6條東西向的幹道組成。“筑波快線”新鐵路直接連線筑波和東京。圍繞首都東京的城間快速道在筑波設有2個立交匝道,同筑波城市西南部分的道路連線在一起。

大學園區

日本政府在筑波科學城內建立筑波大學,並以之為中心,培育大學與產業之間,科學城內各研究機構的相互合作和有機聯繫,從而使筑波成為一個綜合的研究都市,筑波大學為各個研究機構輸送了大量優秀後備人才。筑波大學是全國著名的新型綜合性大學。1973年創立,系科設定與一般大學不同,教學與科研分開。教學系統設有三個學群(下設學類)、三個專門學群;科研系統設有26個學系。
筑波大學筑波大學

世博會

為紀念這座城市的建成,從1985年3月17日到9月16日的半年期間在這裡舉行了世界博覽會(科學萬博—EXPO’85)。這是日本舉辦的第三個世界博覽會,主題是“人類、居住、環境與科學技術 ”,主要目的是加強國際間科技交流與合作,反映21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46個國家和37個國際組織參加展出,日本各大公司組織了28個館參展。展出 期間共接待觀眾2000萬人次。
日本筑波國際科技博覽會也被稱為機器人的盛會,會上展示了由日本、美國、瑞典等國機器人公司研製的十幾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大部分是藍領機器人,有能夠爬樓梯的機器人、清掃機器人、機械零部件分類機器人、甲板除銹機器人,還有排險機器人。
舉辦1985年筑波世界科技博覽會促進了筑波的城市發展。日本政府在筑波舉辦“人類居住與科技”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首要目標是提高筑波作為科學城的聲譽,使筑波成為國際級高科技研究中心和企業的研究與開發中心。
1.較快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舉辦世界博覽會,集中國家大量資本,在短時間內建成了一批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設施,為城市進一步完善創造了基本條件。
2.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功能過於單調不利於城市健康發展。博覽會舉辦之際,建成了商業街、百貨大樓、食品街、信息中心、賓館等設施,刺激了商品消費,促使筑波科學城功能結構趨向合理化。
3.美化城市環境。博覽會用地在會後大部分建成公園綠地,與步行專用道路、廣場等一起形成了城市的開敞空間系統,並與商業、交通、文化、食宿設施相連線,在景觀、綠化設計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形成了高度人性化、優美的城市環境。
4.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國際交流。博覽會極大地推動了筑波科學城的國際化,提高了城市知名度,成為國際聞名的科學城,奠定了其作為國際科學交流基地的地位。

轉變發展模式

作為完全由政府主導的科學園區,筑波為日本的科技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不可否認的是,筑波的發展模式存在著明顯的弊端。首先,筑波以國家級研究機構為主體,並享有政府的財政撥款,園區內缺乏相應的創新激勵機制。其次,研究機構、企業、市場沒有形成完整的研產學銷的鏈條,研究成果轉化率較低。另外,園區的參與主體和運行機制都比較封閉,缺乏與國外先進文化與技術的聯繫與交流。在國際科技工業園區迅猛發展的背景下,筑波科學城的弊端愈發顯現,並嚴重製約了自身的發展,甚至被一些學者稱為“科學烏托邦”。
1996年日本制定了《科學技術基本規劃》,將筑波科學城定位為信息、研究、交流的核心,並致力於筑波科學城的轉型與再發展。2001年國家級研究機構均轉型為獨立的管理機構,健全了機構的創新機制,消除了國有科研機構的制度惰性。在新的管理制度與科技政策的支持下,科研機構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並積極研發先進技術,推動技術的產業化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