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7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
- 舉辦時間:2016年8月15日
- 主辦方: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作物學會
- 舉辦地點: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2016年 8月15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作物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國際作物學會副主席肖恩·克卜勒和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分別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一直以來國際作物科學...
據2018年12月中國作物學會官網顯示,學會已舉辦第八屆世界大豆研究大會、第三屆中日韓甘薯學術討論會、第七屆國際作物科學大會等國際會議。報刊資源 中國作物學會主辦《作物學報》(月刊)、《THE CROP JOURNAL》(雙月刊)和《作物雜誌》(雙月刊)期刊;作為第二主辦單位,聯合主辦《麥類作物學報》(月刊)。《作物...
中文名稱:國際作物科學大會 英文名稱: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op Science Congress 大會以分組討論和報告的形式,就世界作物研究與生產面臨的熱點問題進行研討。大會研討的內容較為廣泛和深入,其中作物科學的多樣化、作物科學與水資源缺乏、作物科學可持續性未來、作物分子生物學、作物資源創新、作物遺傳與育種學、...
主要出版物為大會論文集(或論文摘要集)。主要活動 每4年召開一次國際植物保護大會(IPPC),規模2000一3000人;組織地區會議;計畫並推動合作研究和擴展項目。主辦作物保護雜誌。為全球植物保護團體提供指導方針。開創並推動地區及全球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及擴展的完整性。管理網站宣傳當前植物保護信息。籌備建立8地區網路中心...
李振聲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陳嘉庚農業科學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15]。2005年,李振聲獲得農業部中華農業英才獎 [13]。2006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13]。2009年學術講演獎等 [13]。2014年入選“中國種業十大功勳人物” [13]。2016年獲國際作物學會“傑出作物學家獎”。 [13] 李振聲...
1979年,李連捷出任中國農業遙感與套用培訓中心主任,培訓中心舉辦了20餘期培訓班,除為中國培訓了500多名農業遙感的套用人才,完成了國家水土保持、土壤監測、作物估產、草場監測等科研項目。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個人生活 愛好廣泛 李連捷不僅在土壤科學研究和教學領域頗有建樹,且善於吟詩作畫,許多科學思想與人生抱負在他...
(二)弘揚科學精神,推動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普及熱帶作物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三)開展民間國際學術交流,促進國際科技合作,發展同國(境)外的科技團體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四)編輯出版《熱帶作物學報》,編輯、出版、發行科技書籍報刊及相關音像製品,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中國國際貿促會供銷合作行業分會 承辦單位:中國農資傳媒 《中國農技推廣》雜誌社、北京灌溉網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中國國際貿促會農業行業分會、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 技術支持: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略)參會人員:政府、協會、專家、馬鈴薯農場主、種薯公司、化肥、農藥生產企業、灌溉設備企業、農機企業...
《西南農業學報》已加入中國知網、萬方資料庫、維普資料庫、博看網來源期刊,並被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全文庫)》(CABI)和美國《史蒂芬斯全文資料庫》(EBSCOhost)等檢索資料庫收錄。所獲榮譽 2022年9月29日,農業農村部網站公布了《農業農村部關於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獲獎情況的通報》,...
第十屆菜博會 第十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於2009年4月20日至5月20日在壽光市蔬菜高科技示範園隆重舉行。大會由農業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環境保護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外國專家局、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旅遊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和農業科技事業的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已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國際組織和國際農業研究中心建立了廣泛的聯繫和科技、經濟合作。建國後蓬勃發展 1957年3月1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成立大會召開,鄧子恢副總理到會作指示。1957年4月24日,中央批准任命丁穎為中國農業...
10月,袁隆平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國際水稻分子生物學會議”。11月,袁隆平出席在廣西北海舉行的“863”計畫生物領域“九五”計畫課題年度報告會議 [22]。 1998年12月,袁隆平出席在廣東肇慶舉行的“863”計畫“超級雜交稻”項目會議。 1999年4月底,袁隆平出席由中國總工會、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五一”晚會,並作為...
1955年8月,參加教育部委託北京農業大學舉辦的全國作物遺傳育種進修班(至1957年7月)。1962年,進入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擔任丁穎院長的秘書、科研助手(至1965年)。1965年,繼續在華南農學院農學系工作,擔任講師、副教授(1978年11月~1983年5月)、教授(1983年5月晉升)。1978年8月,公派往菲律賓國際水稻...
22:Chen H K,Zhou Qi.Facultatively AnaerobiC Nitrification and Nitrite-form ng Organisms·第八屆國際土壤學大會(布加勒斯特)論文Ⅲ.土壤生物學,1964:761—768.23:陳華癸.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有機磷的來源、積累和礦化——主要研究成果和問題.微生物專題報告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219—234....
1984年—1986年,擔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技術員。1986年—1989年,就讀於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學專業,師從花生育種專家劉恩生,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1988年—1989年,在國際半乾旱熱帶作物研究所(印度)工作。1989年—1995年,在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工作。1995年—1997年,擔任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專業研究機構,隸屬四川農業大學,是國家“雙一流”重點學科作物學共建單位,是“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物基因資源與遺傳育種”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的組成單位。1984年,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成立於都江堰,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
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套用真菌研究所副所長。1958年,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1970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鄧叔群早期從事林業、植物病理學研究工作。運用生態學觀點研究中國早期林業史、造林與管理、洪壩森林等問題對半邊蓮的絲核菌病、水稻黑穗病、棉糧作物主要病害...
國際合作 中國園藝學會與日本、荷蘭、美國、韓國、義大利等園藝科技已開發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學會與日本、韓國共同發起成立了東亞園藝學會;學會多次組織會員參加國際園藝學會會議,與國際園藝學會合作,在中國主辦了多種園藝作物的國際學術會議,促進了中國園藝科技的發展。報刊資源 中國園藝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有《園藝學報》和...
“戴芳瀾一生為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發展嘔心瀝血,在各個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業績和道德風範是中國科學界頂尖的,堪稱楷模。他是中國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真菌學研究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打下了堅實基礎,是‘中國真菌之父’。”(《中國檔案》評)人物紀念 “戴芳瀾”夏令營 為增進...
截至2016年8月,“全國植物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大會”已舉辦五屆。國際合作 2009年,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作為發起者之一成立世界植物科學理事會(GPC)。2011年,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舉辦了第二屆植物科學理事會年會。2014年,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承辦了世界植物科學理事會作物營養...
全國科學大會以後,由他主持的本單位冬小麥育種課題,先後獲得國家級或部級的獎勵5次。主要論著 社會任職 曾任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理事,中國作物學會第四屆理事長,《作物學報》主編,全國政協第七屆委員。獲獎記錄 人物影響 1995年榮獲“何梁何利”獎時,便立即將所得獎金10萬元港幣捐獻出來,支持冬小麥育種課題組...
1992年起,任亞洲-大洋洲地區免疫學會聯盟(FIMSA)副主席,世界免疫學會聯合會(IUIS)執行委員會委員。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專家諮詢組成員,亞洲國際分子生物學網路組織中國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常委等職。2005年,亞洲-大洋洲免疫學會聯盟(FIMSA)在中國杭州舉辦第三屆免疫學學術會,作為大會主席。
代表作有《禾穀類作物的同源多倍體和雙二倍體》和《八倍體小黑麥育種與栽培》等。鮑文奎歷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研究員、副所長,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農學系教授,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小黑麥協會副主席,農牧漁業部科技委員會第一、第二屆委員,第七屆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五...
截至2023年11月,孫其信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中國農業科學》、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Plant Cell等期刊發表論文148篇,累計他引4806次,連續3年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科研項目 截至2023年11月,孫其信曾主持或參加國家科技攻關、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以色列國際合作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科研...
;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華中農業大學 教授 、校 長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副主任,民盟湖北省委會副主委。2022年榮獲L. Stadler Mid-Career Award國際學術獎 。2018年榮獲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 二等獎 ;2017年,嚴建兵入選中組部第三批“萬人計畫”科技創新 領軍人才 ;2016年5月,入選科技部2015...
2008年10月29日,經濟研討協會召開會會員大會暨十一月份工作籌備會。2008年11月22~23日,經濟研討協會舉行“全球經濟危機之與世界同行”宣傳活動。2008年11月25日,經濟研討協會舉辦國際經濟與貿易知識課堂之報關員知識講座。2008年12月21日,經濟研討協會在博園食堂門口——“靈軒計畫”場外宣傳。2008年1月14日,...
他還擔任過第21屆國際草地大會和第8屆國際天然草地大會組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席。承擔項目 截至2018年1月,南志標作為首席科學家或課題主持人,主持國家973項目“中國西部牧草、鄉土草遺傳與選育的基礎研究”和“重要牧草、鄉土草抗逆優質高產的生物學基礎”2項。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8年1月,南志標先後獲得主持的...
二、推介國際社會使用《世界健康膳食指南》科學全面的膳食方法,和提高人類壽期關聯緊密。日本國民平均壽命達84歲,首先得益於正確的膳食方法。《世界健康膳食指南》(源自2018年11月出版的《食學》),融合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膳食方法,從12個方面指導膳食,能夠提高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壽期,同時可以減少醫療費用...
根據2020年1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朱有勇先後獲得發明專利二十餘項;國際、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8項;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稻米年科學研究一等獎,國際農業磋商組織優秀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雲南省自然科學研究一等獎,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獎項。人才培養 扶貧指導 朱有勇...
[7]劉承釗,胡淑琴,楊撫華.四川巫山兩棲類初步調查報告[J].Current Zoology,1960(02):132-146.[8]劉承釗,胡淑琴.中國動物圖譜兩棲動物[M].科學出版社,1959.[9]劉承釗,胡淑琴,費梁,等.海南島兩棲動物調查報告[J].動物學報,1973(04):80-99.[10]胡淑琴,趙爾宓,劉承釗.秦嶺及大巴山地區兩棲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