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項歷程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主競賽”,“導演雙周”,“一種關注”,“
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於2015年4月16日公布入選片單,5月13日到24日舉行。2015年5月13日,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開幕式紅毯舉行。
評審名單
主競賽單元
評審團主席
評審團成員
馬里音樂家:Rokia Traoré
入圍名單
開幕影片
主競賽單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種關注單元
《樓下》導演:拉杜·蒙泰安 羅馬尼亞
《
火葬場》導演:Neeraj Ghaywan 印度
《
公羊》導演:Grímur Hákonarson 冰島
《我是一個士兵》導演:Laurent Larivière 法國
《太陽高照》導演:Dalibor Matanic 克羅地亞
《另一端》導演:Roberto Minervini 法國
《Las elegidas》導演:David Pablos 墨西哥
《Nahid》導演:Ida Panahandeh 伊朗
《Chauthi Koot (The Fourth Direction)》導演:Gurvinder Singh 印度
《代號瑪利亞》導演:José Luis Rugeles Gracia
《Lamb》導演:Yared Zeleke
午夜展映單元
《Office》導演:HONG Won·Chan 韓國
特別展映單元
《巴拿馬》導演:Pavle Vuckovic 塞爾維亞
《Oka》導演:蘇萊曼·西塞 巴里
《Hayored Lema'ala》導演:Elad Keidan 以色列
非競賽展映
獲獎名單
獎項幕後
海報發布
2015年3月24日,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公布了官方海報。這一年的主海報為純白背景,採用極簡設計,致敬著名女星
英格麗·褒曼(2015年的8月29日是英格麗·褒曼誕辰100周年的紀念日)。該款海報仍由2014年官方海報的設計師Hervé Chigioni設計,照片並沒有選取褒曼少女時的模樣,而選擇了攝影師David Seymour的一副作品。
獎項評析
侯孝賢失金棕櫚不遺憾:創作者想著競賽就完了
侯孝賢過去儘管多次入圍坎城,但僅憑1993年的《
戲夢人生》拿到評審團獎,此次他也成為了繼
王家衛、
楊德昌之後,第三個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語導演。回想15年前
楊德昌憑《
一一》拿到此獎,來自台灣的“侯楊”雙星閃耀世界,而如今斯人已逝,
侯孝賢在坎城卻依然止步此獎。
2015年競賽單元最大的驚喜便是侯孝賢的《
刺客聶隱娘》,在SCREEN雜誌的場刊評分上,該片拿到了3.5分的本屆競賽片最高分,在一份根據美國、法國、德國、阿根廷等七家場刊和媒體的競賽片綜合得分排名中,《
刺客聶隱娘》也高居榜首,可謂是本屆競賽單元口碑最高的影片。侯孝賢為《
刺客聶隱娘》籌備十多年,這部電影也是他在2007年《
紅氣球》之後時隔八年的第一部長片作品,也是華語電影界2015年最為期待的一部藝術電影。該片以9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刷新了侯孝賢的電影成本紀錄。
侯孝賢領獎時表示,拍電影不容易,尤其找到那么多錢來拍《
聶隱娘》就更難了。
談到中國與西方的文化差異是否會影響影片理解,侯孝賢表示,文化到深層之後,都是關於人的存在和生活,時間長的累積而變成文化,每個國家和地方都應該了解。任何文化的不同,是因為時間越久,人們產生生活特性,而造型出來,可以看到或者描述,這是大家共通的,在世界任何角落拍的電影,只要是關於人的,全世界都能看懂。
對於沒能獲得
金棕櫚獎,侯孝賢表示,最重要的是,你到底做了什麼,你拍了什麼,明白這些,就不會在乎得獎的問題,“自己有沒有做到我最清楚,我來這裡這么久,我的電影在很多地方都參加過競賽,一個真正的創作者如果想著競賽就完了。”他提到法國《解放報》上的評論,說“如果這部電影沒得獎,就要拿火把丟死評審團”,他認為得到這些評價已經足夠。
對於《
聶隱娘》為何多年之後才出爐,
侯孝賢表示,自己有七八年都在忙金馬獎和金馬影展,擔任主席,占用了很長一段時間。
華語媒體為侯孝賢抱屈:唐風古韻不敵移民黑幫
頒獎結束後,華語記者為侯孝賢未拿到大獎而抱屈。儘管
雅克·歐迪亞是一位法國一流導演,善於拍攝風格化的類型電影,曾憑藉《
預言者》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但《
流浪的迪潘》並非他導演生涯中最強的一部,在2015年場刊評分方面也落後《
刺客聶隱娘》整整一分(2.5分)。該片講述的是一名
泰米爾猛虎組織成員偷渡到法國,想過正常人的生活,卻依舊捲入當地黑幫鬥爭的故事,移民與黑幫兩種元素,既是現實批判呈現,又有類型片的離奇情節,整體完成度在本屆競賽片中較為領先,但不敵歐迪亞最強的作品《
我心遺忘的節奏》和《
預言者》。尤其該片本來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節奏,講述一個黑暗的故事,但當男主角大開殺戒,將一眾黑幫分子消滅後,最終的結局竟然就是他與妻子孩子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令人感到突兀,也不符合整體的藝術風格。雅克·歐迪亞對此的解釋是,希望影片最後能帶來希望,這種說法實際上並沒有多少說服力。
可以說,以歐美係為主的評審們在對《
流浪的迪潘》的理解方面肯定比較充分,而面對《
刺客聶隱娘》這樣兼具風格化和文化特性的傑作,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能有“不明覺厲”的感覺,已屬不易。
外國記者主要為獲得評審團大獎的《
索爾之子》抱屈,認為該片在風格化呈現上更有金棕櫚像,而或許還是顧及處女作獲獎,以及科恩自己猶太人身份的偏袒爭議,《
索爾之子》也未在評審這裡創造奇蹟。
法國影片入圍五部得獎三部 引發“關係戶”爭議
今2015年坎城競賽單元的選片從片單出爐開始就被質疑不斷,一方面,名聲足以進入主競賽單元的阿彼察邦、
河瀨直美、
黑澤清、曼多薩等人均被“降級”到“一種關注”單元,而影片亮相後,明顯可以看出質量並不比競賽單元的大部分影片差。幾位競賽單元新秀的表現並沒有真正爆冷的資格,甚至部分入圍競賽單元的名導演也拿出了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