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懷柔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主題:發現 創新 責任 
賽事背景,賽事歷程,賽事主題,賽事內容,賽道設定,賽事階段,

賽事背景

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自1979年舉辦以來,已經走過了40餘年曆程,成為首都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品牌活動。

賽事歷程

2024年3月28日,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拉開帷幕,共收到青少年及科技輔導員作品2382項。
2024年3月29日,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院士科普報告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舉辦。孟凡興介紹了第43屆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舉辦的宗旨。

賽事主題

本屆大賽以“發展、創新、責任”為主題。

賽事內容

本屆大賽恢復境外項目線下交流形式,邀請捷克、南非、義大利、印尼、泰國、俄羅斯6個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師生參與大賽終評線下活動,通過跨文化交流、多元共融的體驗,搭建友誼的橋樑,促進交流與合作。

賽道設定

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系列活動共設定6個賽道,內容包括面向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成果、創客作品、科技實踐活動和科學幻想繪畫,面向科技輔導員的科技教育創新成果、創客教師作品。
(一)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參賽作品分為A、B兩類:A類作品指選題專業性較強,且需具備較為深厚的專業基礎,並在專業實驗室或專業機構完成的作品;B類作品指選題源於日常生活,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或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等。小學生原則上只能申報B類作品,如申報A類作品,將按中學生評審標準參賽。
(二)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分為科教製作類和科教方案類兩類。科教製作類作品是由科技輔導員本人設計或改進的為科技教育教學服務的教具、儀器、設備等。作品按學科分為物理教學類、化學教學類、生物教學類、數學教學類、信息技術教學類和其他。科教方案類作品是由科技輔導員本人設計撰寫的科技教育活動或教學的預設方案,須是已開始實施或已實施完成的。
(三)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少年兒童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形式表現未來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景。
(四)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以團體(如:小組、班級、社團、年級、學校、校外教育機構等)名義,在課外活動、研究性學習或社會實踐活動中,圍繞某一科技主題開展的具有一定科普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
(五)青少年創客作品。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基於開源軟、硬體進行製作的符合作品主題的各類具有創意的物品,如模型、樣機等,不能是對套件的簡單組裝,作品可以包含生產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手段,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創造有價值的物化勞動成果。作品要將藝術性與科技性進行融合,重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運用,也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創客元素進行結合。
(六)創客教師作品。以“科技教育”“勞動教育”為主線,通過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技術手段體現教學工作中創客的“教”與“學”和“想”與“造”。展示作品形式包括:教師本人設計或改進的教具、儀器或設備等;教師本人所撰寫的教學案例、論文等。

賽事階段

第一階段:2023年12月前為區級賽事組織階段,區級組織機構參照“大賽”章程和各賽項規則,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自行組織開展本區競賽,並按分配名額和規定時間推薦優秀項目參加“大賽”。
第二階段:2023年12月-2024年4月為北京賽事組織階段,組委會組織項目申報、資格審查、科學道德和倫理審查、舉辦各項賽事的初評和終評活動、公示獲獎名單、印發獲獎通知、頒發證書、推選優秀項目參加國賽等。
第三階段:2024年5月-8月為參加國賽階段,組委會組織國賽項目申報、培訓、參賽工作。
第四階段:2024年9月-11月為賽事總結階段,總結研討,舉辦下一屆大賽培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