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17屆國際影迷協會獎
- 外文名:17th International Cinephile SocietyAwards
17th ICS Awards(簡稱) - 類型:電影類獎項
- 國家地區:國際
- 影帝: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影后:維塔利娜·瓦雷拉
- 主辦方:國際影迷協會
- 線上頒獎時間:2020年2月4日
- 線上頒獎平台:國際影迷協會官網
獎項歷程
時間 | 日程 |
---|---|
2020年2月4日 | 公布提名名單 |
公布獲獎名單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獎項評審
評審名單 | Antonio Maria Abate、David Acacia、Kaleem Aftab、Aldo Álvareztostado、Erik Anderson、Mohamed Atef、Diego Batlle、Adam Batty、Alireza Behpour、Nicholas Bell、Christophe Beney、María José Benites Peralta、Ali Benzekri、Ela Bittencourt、Jonathan Boehle、Jonathan Calkins、Gabriele Capolino、Per Juul Carlsen、Tim Chandler、Dustin Chang、Justin Chang、Jean-Sébastien Chauvin、Gurvan Cloâtre、Neal Cohen、Bryan Corser、Ben Croll、Mike D’Angelo、Erwan Desbois、Ciro Di Lella、Christopher Dole、A.A. Dowd、Tobias Dunschen、Ali Ercivan、Jerome d’Estais、Jaime Esteve、Luis Fernández、Jon Frosch、Thomas Frovin、Gaia Furrer、Clémentine Gallot、Ozge Unsal Gascho、Julien Gester、Ed Gonzalez、Patrick Heidmann、Carlos Helí de Almeida、David Honnorat、Nick James、Ankit Jhunjhunwala、Kyle Jobin、Doug Johnson、Olivier Joyard、Ioannis Kanonakis、Tara Karajica、Kaan Karsan、Dana Keith、Dennis Kelly、Jessica Kiang、Peter Knegt、Evan Kost、Tomris Laffly、Dubravka Lakic、Nicole Latayan,、Eric Lavallée、Aaron Leggo、Diego Lerer、Rob Licuria、Dana Linssen、Min Liu、Guy Lodge、John Lynn、Gorjan Markovski、David Mault、Matt Mazur、Karsten Meinich、Daniela Michel、David Minka、Moen Mohamed、Hans Morgenstern、Carlota Mosegui、James Narvey、Daniel Nava、Walter Neto、Tram Ngo、Eren Odabasi、Karen Oughton、Ruben Peralta Rigaud、Ambrož Pivk、Federica Polidoro、Kenneth Polishchuk、Luis Felipe Raguá、Mathieu Ravier、Isabelle Regnier、José Ridoutt Polar、Michael Riordan、E. Nina Rothe、Pepe Ruiloba、Mariam Schaghaghi、Ali Deniz Sensöz、Michael Sicinski、David Sims、Tanner Stechnij、Beth Stevens、Steve Striegel、Meredith Taylor、Lorna Tee、Mat Christian Thomas、Tommaso Tocci、Clarence Tsui、Nanako Tsukidate、Marc van de Klashorst、Boyd van Hoei、Nicolas Whatson、Amber Wilkinson、Blake Williams、Kemal Yilmaz、Markku Ylipalo、Stephanie Zacharek |
---|
提名名單
獎項名稱 | 提名方 |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 |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 |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 |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 | |
最佳女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
最佳群戲 (BEST ENSEMBLE) | |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 |
最佳剪輯 (BEST EDITING) | |
最佳藝術指導 (BEST PRODUCTION DESIGN) | |
最佳配樂 (BEST SCORE) | |
最佳聲音效果 (BEST SOUND DESIGN) | |
最佳卡通片 (BEST ANIMATED FILM) | |
最佳紀錄片 (BEST DOCUMENTARY) | |
最佳處女作 (BEST DEBUT FEATURE)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獲獎名單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
---|---|---|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 第一名 | 《痛苦與榮耀》 |
第二名 | 《寄生蟲》 | |
第三名 | 《燃燒女子的肖像》 | |
第四名 | 《同義詞》 | |
第五名 | 《地球最後的夜晚》 | |
第六名 | 《愛爾蘭人》 | |
第七名 | 《維塔利娜·瓦雷拉》 | |
第八名 | 《婚姻故事》 | |
第九名 | 《別指望我會尖叫》 | |
第十名 | 《大象席地而坐》 | |
第十一名 | 《小婦人》 | |
第十二名 | 《過境》 | |
第十三名 | 《好萊塢往事》 | |
第十四名 | 《影像之書》 | |
第十五名 | 《原鑽》 | |
第十六名 | ||
第十七名 | 《哭泣的女人》 | |
第十八名 | 《我當時在家,但…》 | |
第十九名 | 《花》 | |
第二十名 | 《太空生活》 | |
第二十一名 | 《馬丁·伊登》 | |
第二十二名 | 《紀念品》 | |
第二十三名 | 《盛夏》 | |
第二十四名 | 《隱秘的生活》 | |
第二十五名 | 《江湖兒女》 | |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OR)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女配角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群戲 (BEST ENSEMBLE) | 第一名 | 《寄生蟲》 |
第二名 | 《花》 | |
最佳原創劇本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改編劇本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攝影 (BEST CINEMATOGRAPHY)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剪輯 (BEST EDITING) | 第一名 | Thomas Marchand《別指望我會尖叫》 |
第二名 | 楊勁莫《寄生蟲》 | |
最佳藝術指導 (BEST PRODUCTION DESIGN)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
最佳配樂 (BEST SCORE)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阿爾維托·伊格萊西亞斯《痛苦與榮耀》 | |
最佳聲音效果 (BEST SOUND DESIGN) | 第一名 | |
第二名 | Ken Yasumoto《高潮》 | |
最佳卡通片 (BEST ANIMATED FILM) | 第一名 | 《我失去了身體》 |
第二名 | ||
最佳紀錄片 (BEST DOCUMENTARY) | 第一名 | 《別指望我會尖叫》 |
第二名 | 《蜂蜜之地》 | |
最佳處女作 (BEST DEBUT FEATURE) | 第一名 | 《別指望我會尖叫》 |
第二名 | 《大象席地而坐》 | |
參考資料來源: |
獎項幕後
- 該屆國際影迷協會獎一改以往先公布提名名單,而後公布獲獎名單的形式,首次採用同時公布提名名單和獲獎名單的形式。
- 該屆國際影迷協會獎首次增設最佳聲音效果和最佳處女作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