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

根據國家有關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精神,切實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激勵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術、技能的興趣和潛能,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及團隊合作意識,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以提高其綜合素質,造就更多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社會就業需要、創新創業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聯合組成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組織委員會主辦的“2015 年(第8 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大陸地區已有半數以上的本科大學、半數以上的211 大學、半數以上的985 大學參加了這一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10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
  • 舉辦時間:2017年
  • 主辦機構: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軟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教育電視台
大賽介紹以及規則 :
2017年(第10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對象是2017年在校的所有本科生。 2017年大賽分設:(1)軟體套用與開發類;(2)微課與教學輔助類;(3)數字媒體設計類普通組;(4)數字媒體設計類專業組;(5)(數字媒體設計類)動漫遊戲組;(6)(數字媒體設計類)微電影組;(7)(數字媒體設計類)中華民族文化元素組;(8)軟體服務外包類;(9)計算機音樂創作類普通組;(10)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 數字媒體設計類普通組、專業組與動漫遊戲組的參賽作品主題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數字媒體設計類)微電影作品主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歌頌大好河山的詩詞散文;優秀傳統道德風尚;先秦主要哲學流派(道/儒/墨/法)與漢語言文學;國畫、漢字書法、年畫、剪紙、音樂、戲曲、曲藝(取題均在1911年前)。 (數字媒體設計類)中華民族文化元素作品主題為: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品,以及民族建築。 軟體服務外包類作品分為企業命題與自主命題。企業命題將另行發布(詳見附屬檔案1)。 決賽城市、學校、內容、時間分別是:成都,成都醫學院,數字媒體設計普通組(7.17-7.21);長春,吉林大學,數字媒體設計專業組(7.22-7.26);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微電影(7.27-7.31);合肥,安徽建築大學,動漫遊戲(8.1-8.5);合肥,安徽建築大學,微課與教學輔助(8.6-8.10);上海,上海商學院,中華民族文化元素(8.11-8.15);南京,南京師範大學,軟體套用與開發(8.16-8.20);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軟體服務外包(8.21-8.25);杭州,浙江音樂學院,計算機音樂創作(普通組/專業組,8.26-30)。 請根據“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章程”、《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大學計算機教學要求》等相關要求,以及本校具體情況積極組織學生參賽,對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及組隊參賽的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成為2017年大賽的支持單位。
大賽作品內容共分:
軟體套用與開發類,微課與教學輔助類,數字媒體設計類普通組,數字媒體設計類專業組,(數字媒體設計類)動漫遊戲組,(數字媒體設計類)微電影組,(數字媒體設計類)中華民族文化元素組,軟體服務外包類,計算機音樂創作類普通組,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類(組)下面分設若干小類。
1.軟體套用與開發類。
包括以下小類:
(1)Web 套用與開發。
(2)管理信息系統。
(3)移動套用開發(非遊戲類)。
(4)物聯網與智慧型設備。
說明:
(1)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2)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
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2.微課與教學輔助類。
包括以下小類:
(1)計算機基礎與套用類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2)中、國小數學或自然科學課程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3)漢語言文學(古漢語、唐詩宋詞、散文等,內容限在1911 年前)微課(或教學輔助課件)。
(4)虛擬實驗平台。
說明:
(1)微課為針對某個知識點而設計,包含相對獨立完整的教學環節。要有完整的某個知識點內容,既包含短小精悍的視頻,又必須包含教學設計環節。不僅要有某個知識點製作的視頻檔案或教學,更要介紹與本知識點相關聯的教學設計、例題、習題、拓展資料等內容。
(2)“教學輔助課件”小類是指針對教學環節開發的課件軟體,而不是指課程教案。
(3)課程教案類不能以“教學輔助課件”名義報名參賽。如欲參賽,應進一步完善為微課類作品。
(4)虛擬實驗平台是以虛擬技術為基礎進行設計、支持完成某種實驗為目的、模擬真實實驗環境的套用系統。
(5)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6)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件。
3.數字媒體設計類普通組(參賽主題: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包括以下小類:
(1)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
(2)數碼攝影及照片後期處理。
(3)產品設計。
(4)互動媒體。
說明:
(1)主題所指的動物是指在動物分類學上存在的“動物”,是地球上目前存在的或曾經存在過動物,既不是外星生物,也不是龍、麒麟等神獸,或無細胞結構的生物。2017 年大賽主題提到的動物,都是這個含義。
(2)數字媒體類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競賽。專業組的劃分見後面(“數字媒體設計類專業組說明1”中)所述。
(3)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4)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5)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4.數字媒體設計類專業組(參賽主題: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包括以下小類:
(1)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
(2)數碼攝影及照片後期處理。
(3)產品設計。
(4)互動媒體。
說明:
(1)數字媒體設計類作品分專業組與普通組進行競賽。應參加專業組競賽的作者專業清單如下:
① 藝術教育。
② 廣告學、廣告設計。
③ 廣播電視新聞學。
④ 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動畫、影視攝製。
⑤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字媒體技術方向。
⑥ 服裝設計、工業設計、建築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
⑦ 數字媒體藝術、數字媒體技術。
⑧ 美術學、繪畫、雕塑、攝影、中國畫與書法。
⑨ 藝術設計學、藝術設計、會展藝術與技術。
⑩ 其它與數字媒體、視覺藝術與設計、影視等相關專業。
(2)參賽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歸屬於上面所述專業,則作品應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3)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4)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5)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5.數字媒體設計類動漫遊戲組(主題: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包括以下小類:
(1)動畫。
(2)遊戲與互動。
(3)數字漫畫。
(4)動漫衍生品(含數字、實體)。
說明:
(1)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2)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3)2017 年本組賽事不設企業命題。
6.數字媒體設計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微電影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微電影。
(2)數字短片。
說明:
(1)參賽主題為:
① 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名勝古蹟。
② 歌頌中華大好河山的詩詞散文。
③ 優秀的傳統道德風尚。
④ 先秦主要哲學流派(道/儒/墨/法等)與漢語言文學。
⑤ 國畫、漢字、漢字書法、年畫、剪紙、音樂、戲劇、戲曲、曲藝。
(2)主題內容、情節均嚴格限在1911 年前,人物、服飾、道具等應與作品主題、內容相符。
(3)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名勝古蹟若以微電影形式參賽應有人物、故事情節穿插,不能簡單地拍成紀錄片。
(4)每隊參賽人數為1-5人。
(5)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件。
7. 數字媒體設計類中華民族文化元系組(參賽主題:民族建築,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品)。
包括以下小類:
(1)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
(2)計算機動畫。
(3)互動媒體設計。
說明:
(1)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2)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無省級賽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國賽決賽作品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3)凡符合此組內容的作品,均不得報入數字媒體設計類普通組或專業組或動漫遊戲創意設計組。
8.軟體服務外包類。
包括以下小類:
(1)大數據分析。
(2)電子商務。
(3)人機互動套用。
(4)物聯網套用。
(5)移動終端套用。
說明:
(1)大賽軟體服務外包類作品分為企業命題和自主命題兩種。
企業命題由賽組委會賽務委員會在大賽官網上公布“2017 年大賽軟體服務外包企業命題”。其中大數據分析3 題,電子商務1 題,人機互動套用1 題,物聯網套用1 題,移動終端套用11 題,其它2 題,共19 題。希望大家能夠踴躍選做。自主命題由參賽隊按“2017 年大賽軟體服務外包企業命題”的模式要求自行出題,既可以由老師出題,也可以由學生出題,還可以聯合企業出題,儘量貼切社會需要。題目確定後上報軟體服務外包直報平台審定,經審查通過後再行設計、開發、報名參賽。
(2)軟體服務外包類參賽隊作者人數限制為3-5 人。
(3)每校參加省級複賽作品每小類數量由各省級賽組委會或軟體服務外包直報平台自行規定。每校最終入圍決賽作品總數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9.計算機音樂創作類普通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原創音樂類(純音樂類,包含MIDI 類作品、音頻結合MIDI 類作品)。
(2)原創歌曲類(曲、編曲需原創,歌詞至少擁有使用權。編曲部分至少有計算機MIDI製作或音頻製作方式,不允許全錄音作品)。
(3)視頻音樂類(音視頻融合多媒體作品或視頻配樂作品,視頻部分鼓勵原創,如非原創,需獲得授權使用。音樂部分需原創)。
說明:
(1)計算機音樂創作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競賽。普通組與專業組的劃分見後面(“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的說明1 所述。
(2)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3)每校參加計算機音樂類直報平台每小類數量不限。每校最終入圍決賽作品總數不多於6 件,每小類不多於3 件。
10.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
包括以下小類:
(1)原創音樂類(純音樂類,包含MIDI 類作品、音頻結合MIDI 類作品)。
(2)原創歌曲類(曲、編曲需原創,歌詞至少擁有使用權。編曲部分至少有計算機MIDI製作或音頻製作方式,不允許全錄音作品)。
(3)視頻音樂類(音視頻融合多媒體作品或視頻配樂作品,視頻部分鼓勵原創,如非原創,需獲得授權使用。音樂部分需原創)。
說明:
(1)計算機音樂創作類作品分普通組與專業組進行競賽。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學生,劃歸計算機音樂創作類專業組:
① 在以專業音樂學院、藝術學院與類似院校(諸如武漢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師範大學或普通本科院校的音樂專業或藝術系科就讀。
② 所在專業必須是電子音樂製作或作曲等類似專業,諸如:電子音樂製作、電子音樂作曲、音樂製作、作曲、新媒體(流媒體)音樂,以及其它名稱但實質是相類似的專業。
③ 在校期間,接受過以計算機硬、軟體為背景(工具)的音樂創作課程的正規教育。其他不同時具備以上三條件的學生均劃歸為普通組。
(2)參賽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歸屬於上面所述專業,則作品應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3)屬於專業組的作品只能參加專業組的競賽,不得參加普通組的競賽。屬於普通組的作品只能參加普通組競賽,不得參加專業組的競賽。
(4)每隊參賽人數為1-3人。
(5)每校參加計算機音樂類直報平台每小類數量不限。每校最終入圍決賽作品總數不多於6 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