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紀海平面變化

第四紀期間由於氣候變化、地殼運動等原因引起的海平面升降。包括絕對變化和相對變化兩方面含義。目前的研究多從相對變化入手,即以陸地為基準,按不同時期海平面與陸地基準的相對高度關係來判別海平面的變動。其變化原因很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紀海平面變化
  • 時間:1841年
  • 人物:麥克拉倫(C.Maclaren
  • 不同的觀點:海平面比現在高約3等
  • 數值模型:克拉克
  • 判別標準:相對高度關係
2認識發展史,3不同觀點,

2認識發展史

1841年麥克拉倫(C.Maclaren)首先提出更新世海平面的振盪性,認為海平面變化是氣候變化所致,並稱之為冰川型海面變化。1865年傑米森(TJamieson)提出冰川均衡運動理論,認為氣候變化引起冰蓋消長,使地殼發生變形。他將海平面變化曲線主要歸結於區域構造運動的性質和幅度,以及沉積物壓縮性等原因。1906年,休斯(E.Suess)提出(全球)海面升降(eustasy)理論,認為沉積物增加會引起全球性海面上升;地殼沉降形成洋盆時,則引起海面下降。意指,海進和海退是洋盆容積變化的結果,全球性海面變化並不包括海水量的增減。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早期,海平面變化研究工作迅速地由定性階段發展到定量階段。大量14C數據表明,最後一次冰川作用始於70000年前,距今18000年左右達到最盛期,約止於10000年前。冰川最盛期的最低海面位置,隨著冰蓋厚度研究的深入而有較大進展:1950年以前估算值為-100米左右;1969年弗林特(R.F. Flint)根據1953年以後南極大冰蓋厚度,修正為- 132米;中國黃、東海大陸架,距今15000 年前的最低海面為-150 ~-160米。對全新世早期海平面迅速上升運動,已獲得比較一致的看法;

3不同觀點

對近6000多年來的海面變化,主要有3種不同的觀點:①大西洋期結束時海平面比現在高約3米;②全新世不存在高海面;③3600年來海平面是穩定的。有人從地球流變學觀點出發,認為地球是粘彈性體,冰蓋消長引起的冰川均衡作用(glacio-isostasy)對遠距離地區也是重要的;冰蓋消長引起的洋盆水體積變化,——水力均衡運動(hydro- isostasy),對海底也有作用;地球內部和表面質量的重新分布造成大地水準面變形:大地水準面—海面變化(Geoided eustasy)。克拉克(J.A. Clark,1980)提出的粘彈性地球體海面變化數值模型,將世界大洋劃分為6個具有不同海面變化曲線 帶,認為全球不存在統一的海平面曲線, 這為研究全新世海面變化提出新的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