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貫徹落實《綱要》、《意見》的背景下,2014 年,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將聯合搜狐教育等多家機構,啟動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的評選活動。此活動圍繞農村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等重點領域,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關鍵環節,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各地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創新案例,促進整體性的教育制度改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案例徵集
- 公布時間:2014 年
- 主管單位:世紀教育研究院、搜狐教育
評選背景,參評方式,評選標準,評選過程及傳播,
評選背景
2010 年,國家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以下簡稱《綱要》),提出"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這是未來十年中國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隨著我國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涉及面更廣、關聯度更高,靠原來的單項改革辦法或局部突破套路已經難以奏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是對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重點在深化,關鍵在綜合。2013 年,教育部頒布 1 號檔案《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鮮明指出,要尊重基層首創,鼓勵試驗,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大膽突破。各地方政府積極開展改革試點,進行探索創新,出現了一批具有很強示範性和可推廣性的典型案例,使得教育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21 世紀教育研究院自 2008 年以來,已連續三屆舉辦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被人民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廣泛報導,被視為"民間評價教育的有益嘗試"。通過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能夠發現一批地方教育制度改革創新的案例,總結、宣傳、推廣地方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創新模式,調動更多的地方政府參與教育改革,營造改革的環境與氛圍,推進地方政府的善政與善治,由點帶面逐步推動中國教育制度的變革。
在貫徹落實《綱要》、《意見》的背景下,2014 年,21 世紀教育研究院將聯合搜狐教育等多家機構,啟動"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的評選活動。此活動圍繞農村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等重點領域,辦學體制、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關鍵環節,發現、總結、宣傳和推廣各地行之有效的改革探索和制度創新案例,促進整體性的教育制度改革。
參評方式
此次評選活動處於案例徵集與申報階段,社會大眾和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如下兩種途徑參與評選,請推薦者或申報單位下載並填寫《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網路申報表》,並發回本屆評選官方信箱。
同時,推薦者與申報單位也可通過隨郵件傳送掃描附屬檔案,或者郵寄的方式向組委會提供其它與參評相關的材料。郵寄地址為:北京市海淀區新街口外大街8號金豐和商務苑C座409(100088)
1.案例推薦
任何個人(包括專家、媒體代表、公眾等)均可推薦符合創新獎標準的地方教育制度創新案例
2. 自薦申報
任何地方政府(省級及以下)均可通過申報的方式參與評選
推薦及申報截止日期:2014年10月5日
評選標準
1. 提高教育品質,改革應試教育弊端,促進教育的豐富性、多樣化和高質量,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2. 促進教育公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地區和學校之間的差距,促進民辦教育發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和教育公平。
3. 創新性。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基礎,因地制宜、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教育問題。
4. 透明性與參與性。在制度設計、政策執行的過程中,主動通過各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提高利益相關各方的參與度,使民眾對地方教育行政擁有更大的知情權、建言權、監督權。
5. 可推廣性。所解決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所採取的改革舉措可以移植和推廣。
評選過程及傳播
1. 開闢專題網頁(8月)
開通專題網頁,介紹第四屆創新獎的基本內容以及前三屆的案例資料庫、創新實踐、創新研究等,動態報導活動進程。
2. 新聞發布會(9月)
配合LIFE教育創新周,發布第四屆創新獎的評選時間、流程及特點等。
3. 評選(9月—12月上旬)
網路投票。開通網路投票渠道,將在初評、終評階段分別統計數據,網路投票結果將在初評、終選結果中各占20%比重。
11月上旬初評。由秘書處組織評審專家選拔優秀案例,初評結果不計入終選分值計算。
12月上旬終選。評審委員會從初選晉級的案例中,參考專家調研團隊及大學生調研團隊實地調研結果,最後評出獎項。專家投票結果占80%,網路投票結果占20%。
4. 案例集、理論文章、研究報告、出版物等(12月)
收集近30個典型案例,形成《第四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案例集》;
形成《中國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研究報告(2012-2014)》;
傳送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及案例集等,涵蓋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教育部、各省教育廳及地方教育局等。
5.頒獎及案例推介典禮(12月)
12月初,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對獲獎案例進行表彰、推介。
6. 政策簡報、政策提案等(2015年3月)
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形成政策簡報、政策提案等,提交相關部門和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