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

2014年11月15日,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金沙街橫沙村舉行,招子庸先生誕辰225周年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來自廣府地區的60多位學者及600餘名招氏後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
  • 舉行地點: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
  • 舉行時間:2014年11月15日
活動介紹
由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暨招子庸先生誕辰22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招氏故里——廣州市白雲區金沙街橫沙村舉行。來自廣府地區的60多位學者及600餘名招氏後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2014年11月15日上午9點,由金沙街橫沙集團公司承辦的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系列活動在橫沙村祠堂前廣場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以“尋找歷史 傳承文化”為宗旨,借該活動推動橫沙社區文化的建設,推進曲藝界、學術文化界更深入的對招子庸《粵謳》及文學、書畫成就的研究,傳承並弘揚橫沙古村的悠久歷史和文化。11月15日,粵謳《桃花扇》一遍遍在廣州金沙街橫沙村仲山招大夫祠響起。聽者無不被這種哀婉迂迴的歌聲觸動。這種粵味濃郁的說唱歌謠,近似粵曲而非粵曲,略聽似曾相識,細思又覺迷惘,令人難以言述。其實在半個多世紀前,嶺南文獻學者冼玉清教授早已用優美貼切的語言形容過這種歌聲:“然其宛轉達意,惆悵情切,盪氣迴腸,銷魂動魄,當筵低唱,欲往仍回,聲音之悽惻動人,確有其特別擅場者。”這是招子庸所作粵謳。這是橫沙村的活動,也是一場廣府文化論壇。紀念活動之後,還舉行了粵謳講座及“第二屆廣府文化論壇暨招子庸先生誕辰225周年學術研討會”。招子庸不僅屬於橫沙村,還是嶺南文化的驕傲。
世人所知招子庸之才,與他少年時所作《粵謳》分不開。《粵謳》是在粵語地區一度流行的說唱形式,與南音、木魚、龍舟同屬粵調歌謠。《粵謳》的文字和音樂風格何時成形,現已難考,但其廣泛流傳皆因招子庸。道光8年,招子庸在鹹水歌等民間曲藝基礎上,編著、創作了《粵謳》。其中《吊秋喜》一曲,講述的是與其相好的珠江歌妓秋喜因被逼債最終跳江自盡的悲劇,很快在民間傳唱開,也引起文學界的關注。1904年,英國學者金文泰(1925-1930年期間任香港總督)將《粵謳》全文譯成英語,名曰Cantonese Love-songs ,從此傳揚海外。晚清至民初期間,這種粵調歌謠的創作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