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國Ⅲ號突擊炮

第三帝國Ⅲ號突擊炮

三號突擊炮(Sturmgeschütz III)為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量最多的裝甲戰鬥車輛。它以三號坦克的底盤作為基礎而製造。德國最初打算以之作為步兵支援的機動裝甲輕型火炮。經過不斷的改良及精研後,它終於在1942年改造成驅逐戰車。直至戰爭完結,德國一共生產了10,500輛三號突擊炮。

基本介紹

發展設計過程,突擊炮的起源,三號突擊炮的設計,三號突擊炮的型號,StuG III Ausf. 0,A型,B型,C,D型,E型,F型,F/8型,G型,突擊榴彈炮,Ⅲ號突擊炮主炮的裝甲貫穿力,戰績與服役歷史,在德國服役表現,在其他國家服役情況,

發展設計過程

突擊炮的起源

突擊炮(Stugrmeschuetz,StuG),是德軍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所開發出來,結
合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的火炮,以摧毀一般榴彈炮不易摧毀的掩體或防禦工事,同時掩護
步兵,提供近戰火力支援.突擊炮車身低矮,沒有炮塔,射界有限,但也因此構造簡單易於
3號突擊炮F8型3號突擊炮F8型
大量生產,更容易裝上較大囗徑的火炮和更厚的裝甲.突擊炮因主要伴隨步兵作戰,故屬炮
兵武器而非戰車。

三號突擊炮的設計

三號突擊炮的發源是來自當時的德國的曼施坦因上校。當時他向陸軍部提交了最初的草擬計畫書,說明德國的步兵師必須要有突擊炮作直接的火力支援。在1936年6月15日,德國的戴姆勒-賓士公司收到德國政府的命令,發展一款可以攜帶75毫米火炮的裝甲步兵支援車輛。
戴姆勒-賓士採用了三號坦克的底盤和運行組件來裝嵌這款新型車輛,而試驗型車輛的生產則交由Alkett公司負責。這些試驗型車輛以其輕型的鋼材結構,以及克虜伯公司製作的75毫米短炮管StuK 37 L/34火炮為特色。計畫作為滿足反步兵及近距支援戰鬥的角色,早期的三號突擊炮因此安裝了一支75毫米StuK 40 L/43低速炮或75毫米L/48反坦克炮作主力武器,而後期的型號更加在車身上安裝了7.92毫米MG34機槍。

三號突擊炮的型號

StuG III Ausf. 0

試驗型號,生產於1937年5月,沒有參加戰鬥的記錄,直到1941年一直為訓練用途。其火力裝備為一門7.5 cm KwK 37炮。

A型

三號突擊炮最早的型號,曾經參與對法國的戰爭
裝甲最大厚度50公分,採用24倍徑75公分StuK-37炮
A型由戴姆勒朋馳廠於1940年設計製造,使用Ⅲ號戰車E型底盤,自1940年1月至5
月,共生產30輛。

B型

B型,主要是在A型的基礎上加寬履帶,並作少部份改良。自1940年6月至1941年5月共生產320輛,此型車在德蘇開戰之初以主力突擊炮活躍於東線戰場上.B型與A型一樣採用24倍徑75公分StuK-37炮,此二型最大特徵在於車前左側僅有直接瞄準具。

C,D型

裝甲最大厚度50公分
在1941年5月至9月間共製造了50輛C型和150輛D型以彌補戰鬥中損失的105輛突
擊炮.C,D型設計基本上和A,B型相同,只有將直接瞄準具改為頂置式Rblf-132型潛望
式瞄準具以加強正面裝甲防護力。

E型

裝甲最大厚度50公分
在1941年9月至1943年3月間共生產272輛E型,本型是最後一種使用StuK-37型炮的Ⅲ號突擊炮,車身側面造型有顯著簡化,裝配一支MG34機槍,並增加額外的無線電裝備以作為指揮車使用。

F型

裝甲最大厚度80公分
F型最初使用33倍徑75公分炮,後來於1942年2月換裝43倍徑75公分StuK-40
炮,提升反戰車作戰能力,改裝成驅逐戰車。
F型自1942年3月至1943年9月共生產359輛,當StuK-40炮俯角降到最低時,為不使炮尾端頂到車室內車頂,F型在車頂後方中央有一突起部位,在其上裝置一具換氣扇,並在一部份F型中加入側面裝甲的裙邊。

F/8型

裝配75毫米StuK 40 L/48火炮
F8型是F型的後期型,自1942年9月至12月共生產334輛,同時主炮採用威力更強的48倍徑75公分StuK-40炮,另外為防備蘇軍反戰車步槍的攻擊,還增設輔助裝甲板。

G型

三號突擊炮最終型號,採用了三號坦克M型的車身,並在1944年後配上兩支機槍,裝甲最大厚度80公分。
G型自1942年12月開始生產至大戰結束,共生產7893輛,其中有173輛由Ⅲ號戰車改裝而來。
G型主炮和F8型相同,車室外觀已作大幅修改,外型線條簡單許多,並進一步
改良防護力,如增加側裙裝甲板,且增設車長指揮塔和附有防盾的MG-34機槍。
G型後期將方型炮盾改為一體鑄造的圓弧型,以改善炮盾防護力,此種炮盾被暱稱為"
豬頭".同時也改善車長指揮塔防彈能力,增設車頂遙控機槍,和S-mine(人員殺傷雷)榴彈
發射器,並於主炮處附加一挺同軸機槍,以增加近戰能力。

突擊榴彈炮

自1942年10月至1945年2月,共生產1211輛.此種突擊炮搭載一門28倍徑105公分
leFH-18型榴彈炮,做為步兵火力支援。

Ⅲ號突擊炮主炮的裝甲貫穿力

用傾斜30度的裝甲板測試
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的三號突擊炮德國軍事歷史博物館的三號突擊炮
主炮
彈種
100m
500m
1000m
1500m
24倍徑
穿甲彈
41
39
35
33
StuK-37
成型裝藥彈
70
---
---
---
43倍徑
穿甲彈39型
98
91
82
72
StuK-40
穿甲彈40型
126
108
87
69
48倍徑
穿甲彈39型
106
96
85
69
StuK-40
穿甲彈40型
143
120
97
77

戰績與服役歷史

在德國服役表現

依照原始設計,早期的三號突擊炮被配署於步兵師或機械化步兵師協助步兵作戰,並在對法作戰、巴爾幹戰役、1941年的侵俄之役與隨後的冬季防禦戰中獲得前線士兵的好評。而在這個時期,三號突擊炮的反坦克潛力已在少數戰例中顯露出來,其中最為著名的例子之一發生在1941年9月,日後聞名於世的虎式坦克王牌車長米歇爾·魏特曼,在一次支援任務中利用三號突擊炮低矮的車身對一隊俄軍T-26坦克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襲擊,在自身毫髮未傷的情況下摧毀了其中的6~7輛。
在裝備了長倍徑的反坦克炮後,三號突擊炮更成為前線倚重的全能性火力載台(主要仍著重在反裝甲能力上),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某個戰例即可證明其優異的表現:軍士長庫特·普弗瑞德納指揮的三號突擊炮F型,就曾經在20分鐘內擊毀9輛蘇聯坦克。因此,他在1942年9月18日被頒授騎士鐵十字勳章,以表揚他這次的行動。而在1943年1月的1日至4日間,下級軍官霍斯特·紐曼在德米揚斯克地區與蘇軍交戰,並擊破蘇聯12架坦克。統帥部頒了一個騎士鐵十字勳章,以褒獎他打擊蘇軍27架坦克的戰績。
最著名的是武裝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隊長華爾瑟·克納布的戰績。他所率領的武裝黨衛隊第二“帝國”裝甲師旗下的第二突擊炮營,就曾經在1943年7月5日1944年1月17日之間擊潰蘇軍129架坦克。雖然失去兩架突擊炮,但他還是受勛。
由於坦克的數量始終不足,德軍在戰爭後期開始大量生產突擊炮與驅逐坦克作為坦克的替代品,由於設計上的根本差異、德軍素質的下降及其他因素,三號突擊炮對這個角色的扮演稱不上十分稱職(美軍於分析德軍1944底-1945年初在突出部之役之表現時即指出,突擊炮無炮塔的設計在進攻作戰中對其帶來很大的限制),然而總體而言,三號突擊炮的開發極為成功。在整場戰爭間,它一共擊毀了超過21000架敵方坦克。(光是1944年德軍的突擊炮部隊就宣稱擊毀盟軍戰車20,000輛,其中絕大多數應為三號突擊炮的戰功。此外,光是獨立667突擊炮營,自1942年8月到1943年11月,就累計擊毀了1,000輛戰車)

在其他國家服役情況

芬蘭陸軍1944年從德國接收了59輛三號突擊炮,並以之抗擊蘇聯。而這些和蘇聯交戰的突擊炮至少擊毀了87架蘇聯坦克,而它們其中只損失了8輛。即使在戰後,芬蘭陸軍亦繼續以三號突擊炮為主力戰車至60年代初。而蘇聯則把部份俘虜回來的三號突擊炮給予敘利亞,而後者更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投入這些突擊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