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魯迅論壇

第三屆魯迅論壇

100年前,魯迅提出了“角逐列國,首在立人”思想;90年前,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昨日,由上海魯迅文化中心發起的“第三屆魯迅論壇”在湖南大學開講,教育專家從“立人”和“教育”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屆魯迅論壇
  • 地點:湖南大學
  • 對象:上海魯迅文化中心
  • 舉辦時間:2008年12月18日
簡介,論壇情況,

簡介

第三屆魯迅論壇
2008年12月18日,由上海魯迅文化中心、湖南大學、瀟湘晨報社、晨報周刊雜誌社等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魯迅論壇”在湖南大學南校奔烏旬擔區大禮堂開幕,此次論壇的主題為“教育的智慧”。
當代著名教育家、原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歐洲華人學會理事長、德國漢堡大學兼浙江大學教授關愚謙,美國加州大學院士、世界文化總會主席范光陵,著名魯迅研究學者王富仁,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郁,著名學者、教育專家楊東平,心理學博士、著名親職教育學張怡筠,“中華民國自主學習促進會”執行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是亞洲最抹只幾好的另類教育創辦人李雅卿,著名民辦教育專家、上海遠東學校校長陳孝大,香港國訂設盼際創價學會教育部部長羅英才等來自台灣、香港和內地的海峽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匯聚學府駝祝檔,暢談教育,緬懷魯迅先生“立人”思想,解析中國教育的現狀。我校黨委副書記欒永玉出席了論壇開幕式並代表學校致辭。
2008年,是魯迅先生《狂人日記》發表90周年,在文中,他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吶喊;2008年,也是魯迅先生《文化譽戶員棗偏至論》發表100周年,在這篇文章奔殃舉里習凶,他提出了“角逐列國,首在立人”的觀點。

論壇情況

在18日至19日為期兩天的十餘場講座中,各位專家從“立人”和“教育”的角度,探討中國教育的困境和矛盾,同時就各地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和討論。台灣專家李雅卿介紹,台灣的教育也經歷過學科掛帥、威權體制、形式主義、文憑主義等階段,但在台灣“解嚴”後,民間開始推動政府進行教育改革,湧現出了“自主學習”等一批全新的教育模式。關愚謙先生暢談了二戰後的德國教育。劉道玉先生針對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進行了精闢論述。他介紹說,在百年諾貝爾獎的歷史上,600多位獲獎的自然科學家中,竟然有近500名出自30所研究型大學,他認為創辦中國一流大學的要點是在創辦研究型大學。在比較了巴黎高師、哈佛大學、牛津大學等世界名校的治校理念後,他認為目前中國大學最致使的缺陷就是大學精神的缺失、教育失去了創造性。針對目前紛雜的大學排名,他個人認為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周刊的排名是不科學的,國內上海交通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則相對比較可信。 台灣心理學專家張怡筠和湖南科技大學的潘年英教授,不約而同地指出了目前學生中比較嚴重的心理隱患問題,認為這是功利化的教育缺乏真正的“立人”導向所致。
還有來自魯迅中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等單位的魯迅研究專家和教育學專家等參加了此次論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