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統一戰線學論壇於2024年4月11日上午在北京開幕,論壇由北京社會主義學院、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聯合舉辦,《中國統一戰線》雜誌社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屆統一戰線學論壇
- 活動時間:2024年4月
活動宗旨
活動內容
活動規模
獲獎名單
一等獎
序號 | 題目 | 作者 | 單位 |
---|---|---|---|
1 | 從愛國到強國: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的內涵、特徵與機制研究 | 肖存良 | |
2 | 論問題導向與統一戰線學自主概念體系的構建 | 龔少情 |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
吳從芳 | 河南大別山幹部學院 | ||
李承紅 | 江西共青科技職業學院 | ||
3 | 統一戰線學學科建設若干問題回溯性反思 | 許奕鋒 |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
4 | “兩個結合”的重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 | 王小鴻 |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
5 | 論統一戰線的形成邏輯與範式演進:一個政黨中心主義的分析框架 | 王開智 | |
6 | 基於科學思維與實踐導向構建統一戰線學學科理論體系 | 郭士民 | 青島科技大學 |
王振海 | 青島市委統戰部 | ||
7 | 中國共產黨建立統一戰線的最初實踐:形式、意義與啟示 | 崔珏 | 廣州市社會主義學院 |
8 | 新時代港澳統一戰線的歷史方位和重要使命 | 林偉 |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 |
9 |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制度百年變遷的歷史制度主義分析 | 王慧 | 中國礦業大學 |
10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統一戰線整合社會空間的研究向度與路徑 ——基於citespace計量分析 | 李俊 | 信陽師範大學 |
郭振寬 | |||
參考資料來源: |
二等獎
序號 | 題目 | 作者 | 單位 |
---|---|---|---|
1 | 台美互動與“台獨”政策演變 | 侯長坤 | 台灣大學 |
2 | 新時代網路統戰工作的四維構建 | 竇澤浩 | 中共天津市委統戰部 |
3 | 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思想的理論品質和時代價值 | 周述傑 |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
4 | 抗戰時期毛澤東中華民族觀的嬗變及其內在邏輯 | 盧姿元 | 山東大學 |
5 | “兩個結合”視域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文明邏輯 | 徐敏 | 華東師範大學 |
6 | 中國共產黨對新型政黨制度的全過程領導 | 趙萌琪 | |
李少傑 | |||
7 | 西方打壓中國方式手段變化對海外統戰工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亢升 | 華南理工大學 |
付豪 | |||
李美婧 | |||
8 |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政治資源整合功能探析 | 陳欣然 | 山東大學 |
9 | 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三維向度 ——基於代表性的分析視角 | 李新廷 | 山東大學 |
10 | 數位技術賦能統戰工作:價值、限度與策略 | 張文靜 | |
米華全 | |||
11 | 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創新理論的體系化研究 | 任世紅 |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 |
12 | 新時代民主黨派內部監督制度建設研究 | 禹文浩 | 農工黨青島市委 |
13 | 荀子“禮有三本”思想對宗教中國化的啟示 | 徐佳希 | |
14 | 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五個鮮明特徵 ——以《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為視角 | 易思銘 | 山東大學 |
15 | 民族復興視域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基礎研究 | 王傳鵬 | 山東大學 |
16 | 新時代對台統一戰線工作的理念、思路與原則 | 儲斌 | 廈門市社會主義學院 |
17 |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的情感思維:結構、過程與功能 | 王清華 | 山東大學 |
18 | 有機團結:大統戰中社會團結的現實路徑 | 念興昌 | 雲南省社會主義學院 |
19 | 協商民主制度化與體系化: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實踐與機制 | 尚海明 | 山東大學 |
姜彥辰 | |||
20 | 試論“共同體”新理念對推進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啟示 | 吳國武 | |
參考資料來源: |
三等獎
序號 | 題目 | 作者 | 單位 |
---|---|---|---|
1 | 論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中的團結與鬥爭 | 梁可妮 | 山東建築大學 |
2 | 風險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統一戰線的社會整合功能及其提升路徑 | 蔣國安 | 山東大學 |
3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社會治理中的統一戰線工作研究 ——以民主黨派與人民團體為中心 | 吳超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4 | 統一戰線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功能價值探析 | 王復興 | 中共中央統戰部 |
5 | 統一戰線學研究生實習實踐模式初探 | 孫諾 | 九三學社長春市委員會 |
趙梓超 | |||
6 | 新時代提升黨外人才教育培養效能的路徑研究 | 楊緒強 |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 |
祝遠娟 | |||
7 | 從北京中軸線承載的統一性看大一統理念的現代意義 | 謝偉銘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8 | 論統戰工作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功能作用與路徑最佳化 | 李超民 | 湖南師範大學 |
徐秀婷 | |||
章子怡 | |||
9 | 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形成國內外廣泛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芻議 | 葉桂平 | 澳門城市大學 |
孟靜文 | 中山大學 | ||
10 | 回溯·沉澱·探索:三重向度視閾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探賾 | 韋燕 | 廣西師範大學 |
劉江 | 吉林大學 | ||
11 | 試論新型政黨制度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契合互動 | 殷學仁 | 山東大學 |
12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關於宗教工作的思想與實踐探析 | 吳星辰 |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 |
么瀾 | 上海師範大學 | ||
13 | 中國共產黨政黨治理的理論意蘊與百年探索 | 王昭 | 青島科技大學 |
14 | 統一戰線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法寶 | 宋菊芳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15 | 新時代東北邊疆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現路徑 | 史蘇 | 黑龍江省委統戰部 |
16 | 中共三大:在開啟百年統一戰線先河中把握歷史主動 | 郭海龍 |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
馬勇田 | 中共佛山市委黨校 | ||
17 | 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全面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城市 | 陳錦榮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18 |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青年化闡釋的場域形態、話語範式與創新機制 | 桂澤堃 | |
19 | 互動與轉型:中國式現代化中的中華文化主體性 | 李慧波 | 山東大學 |
20 | 從博弈論的視角芻議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原因與啟示 | 孫兆延 | 南京理工大學 |
黃煥 | 福州市長樂區民族宗教工作服務中心 | ||
21 |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及現實啟示 | 常有有 | 北京市順義區社會主義學院 |
22 | 國際話語權視野下中國統一戰線學傳播範式 | 任國征 | 中央財經大學 |
23 | 積極發揮民主黨派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獨特作用 | 黃錕 | |
24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思想的哲學基礎 | 劉建江 | 華中科技大學 |
25 | 人民民主與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建設國家的政治方略 | 李源 | 廣州市社會主義學院 |
26 | 習近平文化思想與網路統戰工作的內在邏輯、共性特質與實踐指向 | 郭路 | |
27 | 統戰工作法治化的價值指向、核心議題與實踐要求 | 陳子盼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
28 | 統一戰線視域下同盟者的性質辨析 | 喬曉艷 | 山東大學 |
29 | 贏在組織:中國共產黨基業長青的奧秘 | 梁榮成 | 中國人民大學 |
30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中的六個創新理念 | 潘宏紋 |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 |
參考資料來源: |
優秀獎
序號 | 題目 | 作者 | 單位 |
1 |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對鞏固新生人民政權的偉大貢獻及啟示 一—以《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一卷為視角的考察 | 饒健 | 湖南省委統戰部 |
2 | 中國共產黨“團結”話語百年建構的重要維度 | 寧敘通 | 廈門大學 |
3 | 抗日統一戰線中的“他山之石”以抗戰初期西班牙人民陣線之論爭為線索 | 林子昕 | 中國政法大學 |
4 | 調查研究: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路徑 | 郭祥琪 | 山東大學 |
5 | 新時代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的邏輯理路與民意機制 | 宋格 | 山東大學 |
6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重要思想的方法論研究 | 岳春宇 | 河北省張家口市社會主義學院 |
7 | 論新時代統一戰線的新特徵 ——兼議統一戰線從“重要法寶”到“強大法寶”的升華 | 周鵬 | 山東警察學院 |
8 | 民族復興視域下統一戰蘊含的傳統治道理念的當代意義 | 李素軍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9 | 統一戰線話語權構建的制度基礎與歷史經驗 | 聞麗 | 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 |
10 | 新時代提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國際話語權: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 | 萬立 | 山東大學 |
11 |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的歷史必然與時代價值 | 路運占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12 | 新中國成立75年來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回顧與啟示 | 李夕璨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13 | 加強黨外知識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重邏輯 | 鄧國軍 | 北京市延慶區社會主義學院 |
14 | 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傳播及其路徑 | 董波 | 成都市社會主義學院 |
覃世艷 | 西南交通大學 | ||
15 | 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自治運動過程中開展統戰工作的光輝實踐 ——以“五一會址”為視角 | 李佳雪 | 興安盟社會主義學院 |
白海軍 | |||
16 | 民主的聯合戰線——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雛形 | 楊東 |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
17 | 毛澤東統一戰線思想的理論蘊涵及時代價值 | 陳國富 | 重慶市長壽區委黨校 |
18 | 從“兩個結合”中探賾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的文化敘事 | 劉江 | 吉林大學 |
韋燕 | 廣西師範大學 | ||
19 | 論過渡時期中國共產黨大統戰工作格局 | 吳遷航 | 中南大學 |
20 | 認同政治與1950年代省級民族自治區的建立 | 王躍 | 中央民族大學 |
21 |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理論淵源、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 | 郭佳楠 | |
22 | 論延安時期黨的統一戰線實踐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啟示 | 鄒臘敏 | 延安大學 |
廖嘉豪 | |||
23 |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原創性貢獻研究 | 秦佳宇 | 山西社會主義學院 |
24 | 黨章文本變遷視域下統一戰線發展研究 | 劉國強 | 天津市社會主義學院 |
25 | 統一戰線學科體系中的統一戰線歸宿問題芻議 | 吳濤 | 山東大學 |
26 | 中國共產黨首個統一戰線建立的歷史意義和精神啟示 | 陳童敏 |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 |
27 | 李維漢對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發展的理論貢獻 | 陳俊龍 | 齊魯工業大學 |
28 |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學者對中國共產黨民眾路線的評析 ——基於《Modern China》的考察 | 栗孟傑 | |
29 | 從救亡圖存到民族復興——董必武早期海外統戰工作的經驗和啟示 | 楊學文聞運 | 武漢市社會主義學院 |
30 | 民族復興背景下統一戰線建設的實踐路徑以民主黨派的參政實踐為例 | 姚振強 | 江漢大學 |
31 | 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及重要啟示 | 陳洪超 | 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 |
32 | 毛澤東“結合”思想的奠基性貢獻 | 趙道旭 | 南京師範大學 |
33 | 分裂還是團結:西遷時期國立武漢大學的愛國統一戰線教育 | 蔡紫嫣 | 武漢大學 |
34 | 百年統戰與統戰百年 | 齊振瑜 | 山東大學 |
35 | 統一戰線學的學術資源 | 張毅 | 北京社會主義學院 |
36 |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與統一戰線 ——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工作研究 | 徐子昂 | 濟寧市任城區委統戰部歐美同學會 |
參考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