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常熟。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2004年8月至今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委員會委員、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加拿大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顧問、同濟大學客座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夏堃堡
- 出生地:上海
- 職業:環保學者
- 畢業院校:北京外國語學院,
- 主要成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
- 代表作品:譯著《世界資源報告》 譯著《環境化學手冊》
人物經歷,主要事跡,
人物經歷
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
1985—1996國家環保局,先後任外事處處長、外辦主任、國際合作司司長
1996—1999中國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代表
1999—200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應急協調員、能力建設部主任
2003—2004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
2004年8月至今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委員會委員、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加拿大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顧問、同濟大學客座教授
主要事跡
環保大使綠色一生
首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夏堃堡 “1978年從湖南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1985年調入國家環保局,1999年進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任職,2003年受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特普費爾委託,籌建環境署駐中國代表處並出任主任職務。退休後仍在做一些環保方面的工作,擔任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委員會委員等職務。一生都是在從事環境保護工作。這一事業被人們稱為綠色的事業,所以部落格用的就是‘綠色一生’這個名字。” [1]
關注太湖
夏堃堡首任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夏堃堡先生,十分關注太湖藍藻這一事件。作為一個一生從事環境保護的人。他說,藍藻是一種富營養水體的物質,它常在夏季暴發。什麼是富營養水?就是含有適合藍藻生長的氮、磷等營養物質的污水。這些水都是周邊地區向湖內排放的。有了這些富營養水,藍藻就會在那么短時間內一下子暴發。兩年以前,太湖藍藻還只是一部分,現在竟是全湖了。太湖周邊有好幾個省市,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人在周邊生活,人們都靠太湖來用水,發生了這樣嚴重的事件,怎么了得。我們已經治理了好多年,可是為什麼還會有很多企業向湖內排污呢?這說明,我們對環境治理的力度還是不夠,我們的工作還有漏洞,說明我們的環境治理依然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
說到太湖,夏堃堡又想到了滇池。前些日子,他和家人自費去昆明旅遊,參觀了很多景點。正當他們要去滇池的時候,有的遊客告訴說,不要去了,滇池的水是臭的。滇池的水為什麼也是臭的呢?也是因為污染。
荒漠化
夏堃堡還講到了荒漠化現象。他說,荒漠化是讓全世界許多地區的人們都很頭痛的一件事。在我國,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許多城市和農村地區每年都要受到沙塵暴的危害。據有關資料報告,中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共400多萬平方公里,占我國總面積的40%多。我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來控制荒漠化。但究竟控制住了沒有呢?我國荒漠化的肇因主要是草原退化,而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墾殖、樵採、濫挖和過度放牧。我國70年代草地退化面積占10%,80年代中期占20%,90年代中期占30%,目前由於各種措施,使沙化數量開始減少並出現逆轉的趨勢,沙塵暴的數量和程度都有了一定減少和減弱,但是總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政府採取的退耕還草、退牧還草、限制載畜量等措施在實施中尚存在不少問題,有的地方退耕還草後的土地又退回去了。近年,在土壤條件脆弱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還出現了商業造林行為,這非常有可能造成土地的進一步退化。
太湖藍藻、滇池水臭、沙塵暴頻發,這些都告訴我們,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仍然不容樂觀,我們沒有任何必要放鬆警惕,而只能再鼓幹勁。
在夏堃堡家裡,有他從非洲等40多個國家帶回的各種工藝品,最多的是盤子,有鍍銀的、皮製的、木質的、玉器的、銅製的、瓷器的。在這些紀念品中,最讓他喜歡的是放在柜子里的肯亞作品。因為他曾經在肯亞的首都奈洛比生活工作了七年多時間。
肯亞人不打獵
夏堃堡夏堃堡介紹說,肯亞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首都奈洛比人口約200萬,坐落於海拔1700多米的中南部高原上,四季如春,常年有花,被譽為“陽光下的花城”。肯亞現在仍是一個較窮的國家,但肯亞人不獵殺野生動物。他曾經到過肯亞西南邊境的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那個保護區有18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大型野生哺乳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是非洲野生動物觀光的第一目的地。這個保護區從1961年建立以來就成為世界上禁獵區之一,每年從7月底到10月底會發生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其中有140萬頭角馬,50萬頭瞪羚,20萬隻斑馬,還有其他許多東非草食及葉食動物。最常見的動物有大象、野牛、羚羊、斑馬、獅子、獵豹、豺狗、角馬、河馬、鱷魚等。我國的著名電視節目《動物世界》中的許多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 肯亞還有納庫魯國家公園和阿巴塞利國家公園等許多自然保護區。在這裡,只要人們去打獵,他們的生活都會改善很多,可是,這裡是堅決禁獵的,而且肯亞人也形成了不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習慣。在他們看來,獵殺野生動物是一件犯罪的事。每一個人都自覺地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物。所以,非洲為我們今天的人類留下了最神秘的魔力,也留下了人與大自然最為和諧的生命交響曲。
夏堃堡從書架上取下了一本書,題目是《不屈不撓》,是介紹一個叫瑪塔伊的肯亞婦女的回憶錄。瑪塔伊號召人們植樹,於是啟動了非洲植樹運動。瑪塔伊不僅保護現有的環境,還對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進行保護和加固。她於1977年啟動了“綠帶運動”,在近30年裡,動員貧窮的非洲婦女種植了近3000萬棵樹,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為上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由此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非洲女性。夏堃堡說他在奈洛比見過這個婦女部長,也聽過她作的報告。她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他。
“如果中國的汽車和美國的汽車一樣多的話,那就會造成世界的災難。”特普費爾這句話說明了中國環保的重要性,也道出了環境署在華設立第一個代表處的真實意圖。
“是一條破凍的船”
夏堃堡2003年2月在奈洛比舉行的環境署第22屆理事會期間,中國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在奈洛比最好的一家中餐館江蘇飯店舉行了一次晚宴,招待特普費爾和其他環境署高級官員。特普費爾在致祝酒詞時說:“我已決定任命堃堡先生為首任環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堃堡先生是一條破冰船,是最好的大使。”時隔近四年,夏先生已經從代表處主任的職位上退了下來。今天,當他回憶起環境署在全世界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的代表處時,仍然覺得意義重大。 夏堃堡說,中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開發中國家。中國的環境狀況關係到全人類的健康和福利。我們環保方面的措施和效果都直接關係到全球環境的利益。可以說,我們做得好,則促進全球環保事業的發展,對世界環境的保護是一個貢獻;做得不好,則對全球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中國現在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期,如果不採取堅決而有力的措施,環境問題會比以前大幅度增加,就會影響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這些年來,中國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展了很多合作活動。環境署的很多部門都在中國做項目,但又缺乏協調,所以設立一個代表處,加強協調,使環境署在中國的工作更加有效,更加正規。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促進下,2001年特普費爾與解振華會談時,一致同意在中國建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
夏先生說,環境規劃署在世界上設有六個地區辦事處,分別是北美、拉美、亞太、西亞、歐洲還有非洲,另外在俄羅斯設有一個聯絡處。而國家一級的代表處以前從來沒有過。在一個國家設立環境署代表處自然對中國和世界都有重大意義。
夏堃堡原任環境署能力建設部主任,被任命為駐華代表處主任後按理應該立即到北京就任,但因當時北京非典嚴重,他便偕同夫人於2003年5月先去了設在泰國首都曼谷的環境署亞太地區辦事處,在那裡開始了創建駐華代表處的工作。7月,他們從泰國曼谷飛回北京,9月19日即舉行了成立儀式和新聞發布會。
夏堃堡先生回憶起當時一系列工作來,如數家珍。他說,擔任環境署駐華代表處主任以後,他協助和協調了環境署在華項目的實施;協調和參與了環境署全球環境基金項目和活動的開發和實施;代表環境署參加了在華舉辦的重要環境活動;參加了在華聯合國機構工作組的活動;還代表環境署參加了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舉辦的一些環境保護活動。
政策對話會
夏堃堡先後參與組織召開了亞太地區次區域環境政策對話會;組織召開了聯合國環境署與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研討會;協助環境署執行主任特普費爾先生參加第三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籌備組織在中國湖南長沙舉辦的中國可持續消費與生產國際論壇會議;組織並主持召開了"長江流域自然保護與洪水控制全球環境基金PDF-B項目"指導委員會和科技諮詢小組會議;協助環境署全球環境基金司對秦嶺地區生物多樣性現狀進行調查,探討開發全球環境基金項目的可能性。
起草檔案
夏堃堡還起草了中英兩種文字的《北京奧組委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諒解備忘錄》,並和奧組委環境活動部副部長余小萱就雙方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的環境合作活動和備忘錄的簽署進行了多次磋商。後來,該協定由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劉敬民和環境署執行主任特普費爾在北京簽字。現在,環境署和北京奧組委已開始在此《備忘錄》的框架下聯合開展一系列綠色奧運的活動,例如,環境署已於去年10月完成了《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環境審查報告》。去年10月25日晚,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聯合在北京召開了第七屆世界體育與環境大會。
說起這些工作,夏先生充滿了自豪,他覺得能站在全球的高度為中國和全球的環境事業做事是他一生的光榮。
他記得,小時候,他上海的家住在一個石庫門房子的三層閣上,靠近蘇州河,附近有許多紡織廠。那時上海的污染就很嚴重了。蘇州河水是臭的,空氣是污染了的,紡織廠排放出的煙全是黑的。
上學路上
夏堃堡先生出生於上海的蘇州河邊上。因為父母都是紡織廠工人,每天上班,於是他被送到了江蘇常熟老家,和祖父母一起生活。國小畢業後,回到了上海上中學。在上學的路上,他用手指往鼻子裡塞一下,拿出來一看是黑的。 1960年,夏堃堡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的留蘇預備生。因中蘇關係破裂,留蘇未成。他和其他留蘇預備生被分配到北京外國語學院各系,念了五年英語。上學期間他一直非常認真,晚上作息時間關燈後,還會躲在被窩裡念英語。
那時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在全國上下節衣縮食渡難關的時候,學校號召學生們自願減少糧食定量。他回響號召從原來的定量每月30斤減少到27斤。每天在學校食堂吃飯時,往往為是否要加半個窩窩頭而思想鬥爭半天。就在當時那樣困難的五年里,他打下了紮實的英語基礎。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他給李鵬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當過翻譯。後來在奈洛比聯合國環境署工作期間,他的周圍全是外國人,無論是寫工作方案,還是作報告,用的都是英語。沒有中學時對於蘇州河環境污染的感受,沒有大學那幾年打下的堅實的英語和知識基礎,他的人生不會如此綠色,如此燦爛。
心不僅在草原也在城市
環保專家夏堃堡經過研究和思考,夏堃堡得知:中國天然草原面積3.93億公頃,約占國土總面積的41.7%,全國天然草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家畜超載。17個重點監測省區的天然草原家畜平均超載率為35%,其中內蒙古、新疆、甘肅和四川等省區超載達40%以上。過度放牧和墾殖是草原環境惡化的原因,黨和政府採取諸多有效措施進行遏制,但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一些破壞生態環境尤其是破壞草原的活動,藉助冠冕堂皇的“植樹造林,利國利民”名義,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非法集資商業造林,造成對草原的人為的大肆破壞,導致生態環境的惡化,但一直以來很少受到追究。 草原生態環境的退化,是造成國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夏堃堡認為這是我國目前存在的急需解決的最重大的環境問題。土地資源受破壞,導致土地生產力的喪失,大氣污染加劇,後果十分嚴重。夏堃堡建議,首先要改革我國現行環境管理體制。我國荒漠化治理由林業主管部門牽頭管理,草原和畜牧業主要由農業部門管理,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實行管理體制的改革是最根本的防治荒漠化的有力保證。要完善商業造林等生態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機制,針對不同地區採取不同戰略,對於沙化的土地採取措施,防止沙塵的流動和轉移。部分退化和正在退化的土地,要恢復其生態功能,改革畜牧制度,改放牧為圈養,大力發展草產業,以優質牧草飼養牲畜,打造量高質優的畜產品。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綠色草原的休養生息,將指日可待。
熱切關注 低碳經濟
夏堃堡既把眼光投向空曠無垠的草原,也將眼光投向人流熙攘的都市。說起彭斯的名句:“我的心在高原,我的心不在這裡”,夏堃堡說:“我的心在高原,我的心也在這裡”。城市生態,也是他所熱切關注的。他說:“實行低碳經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低碳經濟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經濟,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可通過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天然氣的使用以及發展和使用氫能等新能源來實現。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並行,達到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良性的可持續的能源生態體系的目的,夏堃堡說。
目前,我國城市總數已達661個,城鎮人口5.4億人。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達到58%—60%,在此期間,中國的城市人口將達到8-9億。目前我國城市環境問題相當嚴重。從全國來說,“十五”環境保護計畫指標沒有全部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 ,化學耗氧量僅減少2.1%,未完成削減 10%的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環境容量,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加劇。目前我國正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力爭“十一.五”環境保護目標得以實現。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發展低碳經濟是必由之路。
夏堃堡經過調研,提出了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低碳城市的一些建議。要實現低碳城市,就要實行可持續的生產模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在建立實行可持續的生產模式方面,夏堃堡說,要實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完善的“資源 - 產品 – 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讓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全過程中不斷循環,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清潔生產是從資源的開採、產品的生產、產品的使用和廢棄物的處置的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它們的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要建立和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行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體系,推進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省市循環經濟試點及示範工程,推廣循環經濟先進適用技術和典型經驗,有機結合節能、節水、節地與削減污染物總量,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採用最安全最先進技術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能,大力推廣清潔煤技術。
夏堃堡對記者說,發展低碳經濟,要提倡低碳消費,實行可持續的消費模式。現在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樣加劇能源的消耗。2007年4月末,北京私人汽車達187.8萬輛。他引述特普費爾的話,如果中國人均汽車擁有量達到美國的水平,這個世界將會出現環境災難。另外,水資源浪費嚴重,用自來水澆綠地,建溫泉、湯泉、水城,洗車,以及酒店飯館棄置的食品,城市徹夜通明的景觀燈,等等。都是過度消費浪費資源的體現。已開發國家中占世界人口20%的人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國多達五倍。所以,這種消費方式導致全球的溫室效應。提倡實行低碳消費非常必要而及時。低碳消費,綠色生活,要落實到日常的細節上,如不用塑膠袋、電器關閉不待機、拒絕一次性用品、儘量不開車,購物要有計畫等。2007年12月,在英國駐華使館聯合北京青年報和搜狐網等多家媒體舉辦的全國民眾“體驗小變化,持續好生活”環保活動中,夏堃堡曾擔任評審,這次活動決出的幾名優勝者,曾赴英國體驗綠色生活。
夏堃堡強調說,發展低碳經濟,關鍵在於控制高碳生產,控制高碳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目前中國的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不合理的經濟結構造成的。高碳經濟的過熱增長往往付出犧牲環境和資源的代價,我們應該降低高碳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藝、設備和企業的力度;提高各類企業的排放標準;提高鋼鐵、有色、建材、化工、電力和輕工等行業的準入條件,新建項目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準入條件和排放標準;制定必要的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和懲罰措施等。2007年開始,國家實施“區域限批”措施,即一家企業或一個地區出現違反《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事件,環保部門有權暫停這一企業或這一地區所有新建項目的審批,直至該企業或該地區完成整改為止,應該擴大此措施的範圍,即使因此而降低GDP的發展速度,也在所不惜。我國生產高碳產品出口,自己深受污染之害,應該作出必要的調整,大力減少高碳產品的生產和出口,並大力發展低碳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夏堃堡說,根據中國科學院《2006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對世界59個主要國家的資源績效水平進行了排序,我國資源績效排位世界的第54位,屬於“最差生”之列。但我們將迎頭趕上,毫不氣餒,政府已制訂了從2006-2010年單位GDP 能耗降低20%的指標。我們應該大力開展國際合作,引進低碳技術,扭轉落後的局面。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了 “巴厘島路線圖”,其中包括了一個加速向開發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技術轉讓的戰略性方案。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制,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和其它機制,引進資金和先進的低碳技術,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和低碳城市的建設,促進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速度,實現經濟發展和氣候變化應對之間的平衡。
夏堃堡說,令人高興的是,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污染減排取得突破性進展,低碳經濟的概念也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所有關心綠色中國環保事業的人士,看到了希望。 [2][3]
嶽麓山下洞庭湖邊
夏堃堡命運又一次對志向遠大的夏堃堡開了一個玩笑。不久,“文革”開始,他沒能留學英國。1970年,夏堃堡告別剛滿月的兒子,前往位於湖南省茶陵虎踞鎮的外交部“五七”幹校。 虎踞鎮地處丘陵,山野爛漫,清澈的洣江穿流而過。清新的田園風光讓積壓在夏堃堡心頭的離愁別緒得到暫時的緩解。他努力投入勞動中,茶園需要拔草,他就跪在地裡邊爬邊拔;沒有牛,他就把自己當作牛,“我是最瘦弱的一頭。我用一根繩子,系在木犁的頭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幹校勞動期間,他兩次受傷。
1972年底,夏堃堡被分配到了中南礦冶學院,擔任該院和湖南大學合辦的英語專業的教學工作,為這兩個學校培養英語教師。他住在嶽麓山下的“靜一齋”,距離著名的愛晚亭不足500米。在動亂的年代裡,夏堃堡仿佛來到世外桃源。他經常在清晨登上山頂,或者鑽入松林里採拾蘑菇,拿回宿舍做麵條吃。夏堃堡教學十分認真,總是先寫好教案,在宿舍里彩排一遍,才敢上課堂。三年教學生涯里,他培養出了數位如今仍活躍在英語學界的優秀弟子。“當學生們親切地叫我‘老師’時,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夏堃堡一直感念於這段溫暖的時光,他現在書房的雅號“靜怡齋”正源於當年的宿舍名。
1976年,夏堃堡被借調到正在建設中的岳陽化肥廠,為在那裡指導設備安裝的外國專家擔任翻譯。
1978年,正值改革開放,北京市需要大量外文人才。在這種形勢下,加之好友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潘世起的幫助,夏堃堡終於回到了北京。
中科院環化所國家環保局
初回北京,夏堃堡在中科院環境化學研究所(今中科院環境生態研究中心)負責外事工作, 併兼教英語。 1979年,美國環境保護局副局長巴巴拉?布魯姆女士應環化所所長劉靜宜的邀請率團訪華,夏堃堡負責接待工作。正是在這次接待中,他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人——時任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曲格平。曲格平是中國環保事業的開拓者,是中國首任常駐聯合國環境署代表,對環境問題有獨到的見解,竭力主張學習和借鑑已開發國家環保的先進經驗。
夏堃堡流暢的英語表達令曲格平印象深刻。此後,不論是接待來賓還是出國考察,凡是重要的場合,夏堃堡都會被曲格平請去做翻譯。
不久,曲格平徵求夏堃堡意見,讓他到環辦工作。面對這份求之不得的邀請,夏堃堡立刻回單位申請調動。然而劉靜宜卻表示:“我們的大多數年輕科研人員英語還沒過關,這裡還要靠你。”為了安定這位難得的人才,夏堃堡隨即被提拔為環境化學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
1984年,國家環境保護局成立,曲格平被任命為第一任局長,隨著外事活動的不斷增多,他迫切需要將夏堃堡招致麾下,只要見到劉靜宜,他都會提夏堃堡的調動問題。一年後,夏堃堡終於來到國家環境保護局工作,擔任外事處副處長,拉開了他的環境外交事業序幕。
之後,他又被提拔為處長和外事辦公室主任。1993年,外辦升格為國際合作司,他被任命為司長。
所謂環境外交,就是政府間通過談判和協商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定或無法律約束力的行動計畫或指南,以採取共同行動,解決全球、區域或各國的環境問題的國際活動。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外交,夏堃堡是開拓者之一。他先後參加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婁議定書》、《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多邊環境協定的談判和組織實施。1992年,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此次會議從1989年開始籌備。夏堃堡是中國籌備小組成員,參與了我國與會對案的制定,並參加了在奈洛比、日內瓦和紐約召開的四次環發大會籌備委員會會議。1992年,夏堃堡參與組織成立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並任副秘書長,負責該委員會第一階段活動的具體組織工作。委員會在我國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事業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一直到現在。
環保智囊團
2004年夏天,夏堃堡退休了。在給特普菲爾的信中,他這樣總結自己的外交生涯:“我幾乎將我的一生都獻給了保護全球環境的崇高事業。我知道,我的能力有限,貢獻微薄,但我盡了最大的努力。” 夏堃堡的“綠色事業”並未就此終止,他繼續為“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事業做些小事。”
2006年8 月18日, 夏堃堡入選環保總局科學技術委員會。這個和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一起被冠以“中國環保智囊團”稱號的組織,匯集了中國環保領域的領軍人物,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環保“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他是目前中國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環保民間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和國際合作顧問,為該組織的國際合作出謀獻策;他還是同濟大學客座教授,他去年曾兩次去上海為環境署和同濟大學合辦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學院的中外學生用英文授課,講的是環境外交。他是加拿大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顧問,經常代表該所出席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方面的重要會議,為這些會議寫報告。
“不論是做官還是當百姓,只要為了中國和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讓我做什麼都行。”夏堃堡的言語間透著堅定和從容。
北外演講
中華環保聯合會理事、顧問夏堃堡應邀於4月16日回其母校北京外國語學大學作題為《國際環境外交》的演講。
夏堃堡1965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曾任國家環保局國際合作司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能力建設部主任和駐華代表等職。夏堃堡年輕時曾在大學任教,現在是同濟大學客座教授,因此,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年輕人都叫他“夏老師”。夏老師現在最大的心愿之一是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從事環境保護和環境外交工作的人才,此次回母校演講就是他實現此心愿的一項活動。
夏老師用英文作此演講。他簡要介紹了環境外交的背景、概念和有關理論以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際環境會議的成果和影響,並著重講解了國際環境治理和環境立法等方面的知識,回答了學生提出的關於氣候變化方面的問題。夏老師的演講受到了北外學生的歡迎。
夏堃堡老師寫的自傳體文學作品《環境外交官手記》一書不久前出版,受到歡迎。北外不少學生已經買了此書。演講後,北外校友辦向提問的同學贈送了此書,夏堃堡應邀在書上籤名。
2009中國能源環境科技論壇上的演講
環境問題嚴峻
當前世界正在經歷著一個全球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的積極方面是推動了世界各國經濟的交流和合作,促進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地區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但同時也有很多負面影響: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消失、臭氧層耗竭、污染、水資源耗竭以及為了爭奪公有資源引起的衝突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唯一的選擇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經濟的道路。
低碳經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經濟,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經濟,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低碳技術涉及電力、交通、建築、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門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技術。
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實行低碳經濟,包括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的能源生態體系。城市低碳經濟可以通過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煤炭的使用,增加天然氣的使用以及發展和使用氫能等新能源來實現。
低碳生產 低碳生產是一種可持續的生產模式。要實現低碳生產,就必須實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共同的一個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兩者不同之處是範疇的不同,即前者是一種經濟模式,包括了生產和消費,而後者只是一種生產模式,是循環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要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和實行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體系,推進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和省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推廣循環經濟先進適用技術和典型經驗,建設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程。
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產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環和可持續的原則發展低碳經濟。節能、節水、節地與削減污染物總量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統籌規劃、同步實施。
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質能、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經過最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採用最安全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嚴格的環境監測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核電;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有序開發水能,主要是小水電;大力推廣清潔煤技術。推動能源結構的低碳化。
低碳消費 我們要提倡可持續的消費模式。目前,已開發國家中占世界人口20%的人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有10億人沒有安全的飲用水。美國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國多達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已開發國家要對造成的全球環境問題負主要責任。他們首先應當帶頭實行低碳消費模式,帶頭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度消費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採用低碳的、綠色的生活方式來保護環境。
控制高碳產業發展速度。
中國的環境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的高速過熱發展、排放標準低於先進國家的標準等問題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
為實現低碳經濟我們必須降低發展速度,即降低高碳產業發展速度,提高發展質量;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藝、設備和企業的力度;提高各類企業的排放標準;制定必要的經濟政策和懲罰等措施。
區域限批 要使我國環境形勢發生根本的變化,必須將“區域限批”措施的範圍擴大,即在沒有環境容量的區域,停止批准新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項目,包括能達標排放的污染項目,直到這一地區有了環境容量為止。
開展國際合作,引進低碳技術 展開國際合作,招商引資,引進低碳技術,加速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