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夏文化促進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非遺傳承發展與創新高峰論壇器樂專場在北京星海鋼琴集團會議中心舉行。該活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論壇主席由常月紅擔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三屆中國非遺傳承發展與創新高峰論壇器樂專場
- 時間:2023年5月16日
- 地點:星海鋼琴集團會議中心
活動背景,組織機構,活動內容,
活動背景
第三屆中國非遺傳承發展與創新高峰論壇器樂專場是第三屆中國非遺傳承發展與創新高峰論壇系列專場活動,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組織機構
華夏文化促進會
活動內容
在專場活動中,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建言探討民族器樂發展。星海鋼琴集團總經理張小川認為,要加大融合創新力度,讓民族樂器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星海鋼琴集團一直重視利用高科技手段對失傳的古樂器進行研究和復原,築和軋箏的復原,就是持續把民族樂器傳承發展和創新的使命落實在行動的證明。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名譽理事豐元凱指出,要借樂器改革的大趨勢,做好失傳古樂器復原工作。要把築和軋箏的復原經驗總結好、推廣好,對其它失傳古樂器的復原有極大的借鑑作用。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李萌展示了其研製的改良古箏“多聲弦制箏”,並介紹了其研製過程。她認為,多聲弦制箏和復原的築、軋箏都是器樂領域的守正創新,樂器領域需要更多這樣的成果。
北京樂器研究所研究員、演奏家彭麗穎回顧了帶領團隊復原築和軋箏的整個歷程。她認為,比對研究多種古籍記載是基礎,要從古代記載樂器使用場景、文化歷史背景的視角等多個方面作系統分析考量,經過對材料、音域、音色、制式、演奏方式等作了反覆探索實驗後才完成定性定型,是一個複雜再創造的過程。
活動現場,彭麗穎介紹融合了“燕京八絕”非遺傳統技藝的築和軋箏。她說:“希望通過樂器對燕京八絕的展陳,變成一個移動的非遺博物館,除了傳播音樂文化,更期待和多種傳統技藝碰撞融合,產生出新的價值。”
“燕京八絕”中金漆鑲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萬紫、京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孫穎、青年玉雕大師楊鴻、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姚娟等,為大家普及了“燕京八絕”技藝的傳承歷史和技藝知識。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員安夙從古樂器的收藏現狀和價值的角度,對築和軋箏未來發展作了分析,認為復原意義重大、發展前景廣闊。
著名京胡演奏家劉正輝展示了其研發的“仿生皮京胡”,並作了現場演奏。橫彈古今樂團的演奏家畢博、白埔昕現場分別演奏了復原古樂器築和軋箏,又作了兩種樂器的合奏。
華夏文化促進會非遺分會會長常月紅認為,此次器樂專場是一次深入傳承和創新一線的現場研討會,要深度挖掘不同非遺項目之間的融合新價值,努力探索新時代器樂發展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