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廣府文化論壇

第七屆廣府文化論壇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在廣東省廣州花都區召開第七屆廣府文化論壇。來自廣東、廣西、貴州、天津等地七十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廣府民間藝術傳承創新研究”核心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論壇第二天由會場走向現場,與會專家學者一起赴廣州民俗博物館、廣州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近距離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灰塑的傳承與創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七屆廣府文化論壇
  • 舉辦地點:廣州花都區
  • 舉辦時間:2019年11月9日 至 2019年11月10日
背景介紹,開幕式,考察廣府文化,

背景介紹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由廣州大學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廣府文化研究基地主辦的“第七屆廣府文化論壇”在廣州花都召開。來自廣東、廣西、貴州、天津等地七十多名專家學者圍繞“廣府民間藝術傳承創新研究”核心主題展開了討論。本屆論壇秉承一年一度的廣府文化論壇“接地氣”的辦會原則,堅持案頭研究與田野調查結合,高校專家與民間學者聯手,共收到60多篇論文,內容豐富,涉及廣府音樂、廣府工藝美術、廣府民間信仰、廣府歷史與文化、廣府文學等多個領域,相對集中地對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如粵劇粵曲粵繡香雲紗牙雕木偶戲龍舟文化、廣府建築中的三雕兩塑一畫和騎樓文化等的發展現狀、保護傳承進行探討,體現出強烈的問題意識與現實的針對性。另外也有多篇論文涉及粵劇、廣府民間信仰在海外的傳播、廣府民間藝術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普及以及對尚未引起學界重視的廣府史料的發掘,視野開闊,資料翔實,體現出紮實的研究素養和多元的研究路徑。

開幕式

開幕式上,廣州大學嶺南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廣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紀德君向熱愛廣府文化、堅守廣府文化研究的新朋老友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與會代表介紹了廣府文化研究基地和嶺南文化研究院的成立過程與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並對基地和研究院參與新形勢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認同、文化建設充滿憧憬和信心。梧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覃成號向大會致辭,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梧州的歷史文化與建城歷史,梧州作為廣西的東大門,毗鄰粵港澳大灣區,擁有1500萬廣府人,擁有濃厚的廣府文化氛圍,歡迎學者們到梧州考察廣府文化。原花都區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李遠向大會致辭,對本次論壇在花都召開表示由衷的祝福,並充滿自豪地介紹了花都區的歷史與現當代名人、文化建設與非遺項目等。
也有多篇論文涉及到廣府文化在海外的傳播、廣府民間藝術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普及以及對尚未引起學界重視的廣府史料的發掘,視野開闊,資料翔實,體現出紮實的研究素養和多元的研究路徑。與往屆論壇比較,本屆論壇又呈現出新的氣象,一是來自外省的專家學者增多,說明廣府文化研究已經逐漸走出廣東,越來越多地受到廣東省外專家學者的關注。二是吸收了部分青年學子的優秀論文,說明廣府文化研究後續有人,越來越受到青年學生的關注,廣府文化研究的隊伍也將越來越壯大。
梧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覃成號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他從地緣角度和民俗歷史等方面闡述了梧州、廣州兩地優秀傳統文化地域相近、文脈相連的優勢,重點推介了騎樓城、粵劇和六堡茶茶船古道等梧州優秀傳統文化品牌,並向與會的專家學者發出誠摯邀請,相聚梧州共同研究兩地傳統文化,架起梧州與大灣區各地市文化溝通的橋樑。據悉,為更好地參與本屆廣府文化論壇活動,梧州市社科聯先後兩次組織基層社科聯和社科專家赴廣州、佛山、江門、中山等地,對廣府歷史與文化、廣府建築以及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藝術和民間工藝等,展開了深入的案頭研究與田野調查,形成《梧州優秀傳統特色文化融入大灣區廣府文化圈的思考》調研報告。此外,梧州市社科聯還向論壇主辦方推薦了近幾年市本級立項課題中關於廣府文化題材的論文,並製作了精美翔實的PPT課件向與會者展示梧州的廣府文化。

考察廣府文化

第二天,論壇轉移到廣州民俗博物館(資政大夫祠)、廣州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花山小鎮(洛場村),近距離感受廣府建築灰塑、磚雕、石雕、木雕、百年壁畫的精美絕倫。而此行最大的亮點是對灰塑藝術(俗稱“灰批”,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深入體驗,在廣州民俗博物館“灰塑工藝館”,館內色彩絢麗、構圖精美的灰塑工藝作品向人們展示了優秀傳統技藝的精巧高超和豐富的民俗內涵,非遺傳承人邵成村師傅更是激情澎湃地介紹了灰塑傳統工藝的獨到之處,以其獨特的演示使灰塑藝術的魅力盡情釋放;在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劉娟院長帶領專家們參觀了灰塑的製作工藝和流程、文物與歷史展廳、活化創新展廳,並以“傳承、創新、發展”為題做了專題演講,與會專家對灰塑從盛行到衰敗的發展歷史、灰塑的分布情況、灰塑面臨的生存困境、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的創新發展之路有了深切的認識,不少專家還親自體驗了灰塑的製作方法,從踩石碓到彩繪體驗,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