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儒學國際討論會

即曲阜“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由中國孔子基金會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1987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之闕里賓舍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一次儒學國際討論會
  • 定義:中國孔子基金會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會議
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谷牧(時任國務委員)、首席顧問周谷城(時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董事長吳慶瑞(時任新加坡第一副總理)、副董事長王鼎昌(時任新加坡第二副總理)擔任會議名譽主席,出席會議並分别致詞;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代省長姜春雲、聯邦德國阿登納基金會主席赫克等貴賓參加會議。與會學者有來自亞、歐、美、澳四大洲1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多人。其中有中國的匡亞明、金景芳、張岱年,新加坡的吳德躍,日本的岡田武彥、金谷治,韓國的李東俊、李家源、尹絲淳、丁范鎮,美國的陳榮捷、狄百瑞、杜維明,法國的汪德邁,英國的麥克門瑞,澳大利亞的柳存仁等。
這次討論會的議題是:“儒學及其演變和影響”。共收到講演稿和論文80餘篇,內容主要涉及:對儒學的核心思想及其特色的理解和評價;儒學在各歷史階段的影響、演變及其分派和分期問題;儒學對東亞各國的影響及在西方的傳播;儒學在實現社會現代化過程中可能發揮的正面或負面作用的分析等。其中,論及儒學演變的內容較多,而談及儒學與現代化關係的文章最使與會者感興趣。為此,會議期間又組織了“儒家學說與現代化”、“儒家學說的兩重性”、“儒家思想與東方工業國家的關係”等三次專題座談會,由持不同觀點的學者面對面地相互質疑和駁難。
這是中國孔子基金會組織的第一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也是在中國第一次舉行的較大規模的國際儒學討論會。王鼎昌先生認為這是中、新兩國的合作由經濟領域向學術文化領域的突破。中外多家通訊社、報紙、電台進行了採訪和報導。
會後,中國孔子基金會與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聯合選編了《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下兩冊,100萬字,由山東齊魯書社1989年4月出版發行。《孔子研究》1987年第4期刊有“儒學國際學術討論會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