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夜郎王傳說)

竹王(夜郎王傳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夜郎的國王,“竹王多同”在夜郎語中,“竹”的意思至高無上的人,自今侗族年輕人把自己心儀的人稱做竹;“王”跟漢語表達意思一樣;“多”是只的意思,人和動物都可以用只來做單位,單單叫“只”大多時候是稱呼一個人,自今侗族人把雞、貓、豬等叫做“多蓋”、“多苗”、“多苦”;“同”的意思是最厲害的,或第一。

其二:傳說竹王是從竹筒里跳出來的,因此,“多同”應即“多筒”。(漢語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王
  • 類型:人物傳說
  • 意義:教育
  • 含義 :夜郎的國王
人物傳說,溯源,歷史記載,文化影響,區域環境,

人物傳說

一次,夜郎王出巡打獵,見牂牁江邊的皖紗女茅妹有傾國傾城之貌,欲納為嬪妃,茅妹因與隴腳樵夫月亮哥青梅竹馬,誓死不從,夜郎王將茅妹押至王宮,並派了奉勸月亮哥放棄茅妹,同時許以高官厚祿,哪知月亮哥偏不信這個邪。夜郎王便對月亮哥說:“若你能在七七四十九天內使隴腳河水倒流,我便允許你倆成婚,否則茅妹就歸我所有。”後來月亮哥在上蒼的幫助下,獲得成功,但因疲憊不堪,向河中捧水解渴時被浪頭捲走。茅妹知道後以祭祀月亮哥後與夜郎王成婚為藉口,來到一處崖上縱身跳入牂牁江殉情。後人為了紀念這對對愛情堅貞不渝的青年,便將東水西流的隴腳河改名為“月亮河”。  在茅口街上南面的田壩中,這裡有一座高大的墳墓,當地人稱王子墳。傳說王子一頓能吃一斗二升米,力大無窮,可提著牯牛到河裡洗澡,在一次戰鬥中被誘殺,葬於此。雖然王子墳的具體時代尚待考證,但民間卻認為與夜郎有關,甚至有六枝學者認為王子墳的傳說與《漢書·西南夷列傳》中陳立滅夜郎一段記載如出一轍。
竹王

溯源

竹王就是夜郎王。竹王興於遁水(即北盤江)、生於三節大竹的傳說,最早見於《華陽國志》,范曄修《後漢書》時又轉引了這個故事。走遍夜郎故地,無論是在彝、仡佬、土家、布依、壯、侗、水、苗、瑤等民族中都可以蒐集到這個傳說,內容則大同小異。而以彝文獻《益那悲歌》中的記述最是詳盡。《夜郎史傳》開篇即說:“武僰夜郎根,夜郎僰子孫,夜郎竹根本,夜郎水發祥。”又說夜郎國的開創者系武僰支系第三代傳人夜郎朵。可見竹王傳說的原創者本屬夷人,是原生神話;而在其他民族中流傳的竹王傳說則是次生神話。竹王傳說在西南地區流傳之廣,保存此傳說的民族之眾,同夷人是夜郎國的統治民族這一身份相關。夷人以竹為圖騰,因夷人竹圖騰產生的竹王傳說及竹崇拜,對於夜郎民族集團中其他民族成員的影響及浸染,也就可以理解了。
竹王
夜郎故地的竹崇拜,以及由此產生的紀念竹王的活動及遺址,遍及西南諸省。福泉城郊的竹王城已經廣為人知,竹王城是建在高山上的,三面環山而一面臨水,易守難攻,很符合上古時代夜郎人選址建城邑的條件。竹王城下面的河稱“羊老河”,有的漢文獻上寫作“楊老河”,可見也是個夷語漢譯的稱謂,實則同“以那”、“也諾”、“以納”等一樣,“羊老”也極可能就是“夜郎”的同音異讀。河的下游一公里處,有竹王園。據《平越(福泉)直隸州志》載,竹王城內原有竹王廟,而在羊老驛及不遠的黃絲,則有竹二郎祠。在四川西部的邛崍有竹三郎廟,大邑及榮縣有竹王廟遺址;而在廣西陽朔、三江、凌雲等縣有竹王廟,湖南蒼梧縣冠鄉有竹王祠,鄂西的恩施也有竹王廟等等。據《太平寰宇記》引《樂山縣誌》載:“今治北三里有竹公溪,溪上有祠,曰竹王三郎祠。”《武岡州志》載有一首詩:“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賽竹王;銅鼓蠻歌爭上日,竹林深處拜三郎。”從中不難想見古代祭祀竹王的盛況。貴州鎮寧有一支蒙正苗族到如今仍有敬竹王的習俗;而在湖南新寧,每年小暑節前,方圓百里的瑤族都要趕來參加“竹王祭”的盛會。竹王祭行七日,在竹林里選一大竹為王,旁有四根大竹環衛,竹上都掛滿彩旗。另有稻草紮成的竹王神像,戴竹根雕成的面具。據當地瑤胞稱,他們祖上是在宋朝年間從貴州黎平、黃平一帶遷徙過去的。可見當地祭竹王的風俗正是夜郎文化的影響同擴散。
近有友人從成都回來,告知四川師範大學所在之地,有“竹王山”之稱。成都古為蜀國之地,在彝文獻里,稱為能沽洛姆,與可樂洛姆(貴州赫章可樂)、德晉洛姆(雲南晉寧縣晉城)、點蒼洛姆(雲南大理),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四大城”。古蜀國、巴國、滇國等等,在先秦時代都曾有過與古夜郎國並世而立的漫長歷史,漢文獻中的蜀王杜宇,即六祖之父篤慕。夜郎國正是六祖分支後的武、乍部同滇東北一帶的夷人武僰支系融合後創立的國家。有著這樣的親緣關係,成都之出現竹王山(可能還曾有竹王祠),這之中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是夜郎文化的影響所至?還是在西南夷列國紛爭時代,夜郎王搞武力擴張,夜郎人的鐵騎曾經賓士到了那兒。

歷史記載

遁水聖母和竹王是黔中各民族兩位一體的文化始祖。有關遁水聖母與竹王故事見載於《華陽國志》、《後漢書》等文獻。
晉人常璩撰《華陽國志。南中志》:“有竹王者,興於豚水。先是,有一女子浣於水濱。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間,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養之,長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為姓,捐所破竹於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遁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豚水即遁水,即北盤江。竹王,亦即是夜郎王,夜郎王亦即是竹王。據研究夜郎文化的學者考據,如今彝族、布依族、仡佬族中流傳的竹王傳說與史書中所載大體相符。

文化影響

史書所載竹王與遁水聖母的故事與天教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故事相似,聖母瑪利亞系處女生子,雲耶穌的父親是上帝,而竹王是民族的圖騰所生。該隱與他弟弟,舜與象,竹王與耶穌等等這些巧合之處令人玩味,當然在這裡僅是作個比較,在時間上,竹王比耶穌更早。竹王傳說透露出一些信息,即聖母黔中大地中母系氏族社會的最後一位代言人。因為就常識而言,人是不可能從竹子中產生的。合理的說法就是聖母是竹王的母親,若說聖母是竹王的母親,那他父親是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是母系氏族社會特徵。而竹王的成長過程也彰顯黔中父系氏族社會正式確立的過程。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就此在聖母和竹王這裡實現過渡。
竹王對這些民族而言,其王權應是天賦的。竹王事跡自當在整個夜郎區域內流傳。竹是這些民族的圖騰,一個從竹筒里誕生的小孩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這小孩是上天之子!這上天之子,民眾自然會擁之為王。夜郎之名,有朋告知我說,源於布依族語,原意為“水”之意。贊同這種意見。易謀遠著的《彝族史要》記載夜郎的直系譜系:“1、僰雅蒙;2、蒙雅液;3、液那朵;4、那朵藏……23、多同米……26莫雅邪”總計26代。在彝族的家族裡,父子之名是相連的,即父子聯名制。在這個夜郎譜系中,傳說里的那位誕生於竹筒的竹王,即是名為液那朵的那位,第23代多同米即為《史記》所載唐蒙入關見到在位夜郎王多同。末代竹王莫雅邪即是被牂柯太守陳立所誅的末代夜郎王興。學者們對一些彝族文獻進行相關研究認為,“夜郎”即是彝族語中的“以諾”或“液那”的同音異譯,系“黑且深的大水”之意。
在文化較粗時期,用傳說訓導子孫,應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文化現象。即便這傳說所描述的內容在邏輯上不真實,也不妨礙人們虔誠的相信。耶穌的故事如此,夜郎的竹王傳說如此,古希臘的英雄史詩,蘇格拉底論證是如此,前面侃過的古華夏舜與象之間傳說故事也是如此。不過,歷史真實無法再現,只能藉助傳說傳遞這些信息。
夜郎水寨浮雕——竹王出生夜郎水寨浮雕——竹王出生

區域環境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斜降地帶,苗嶺山脈橫貫其中,位於貴州西南部珠江水系與長江水系分水嶺的南坡,苗嶺山脈的西段。地理坐標:東經105°35′10″-106°0′50″,北緯25°5′19″-26°10′32″。自治縣總面積1718平方公里,地勢狹長山巒起伏,北高南低,東西寬23至28平方公里,南北長84平方公里,東接安順,紫雲自治縣,南瀕北盤江與望謨、貞豐兩縣隔江相望,西鄰關嶺自治縣,北連六枝特區,普定縣,縣城至省會貴陽119公里。
鎮寧自治縣革利鄉位於縣境東北部中片區,革利鄉已通車、通水、通電,山巒起伏,連綿不斷,溝壑縱橫,大山深處居住著一支稱“古董”的苗族,即古老古代就居住在這裡的苗族,古董苗居住環境大山連綿、林木莽莽、從山峻岭,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這支苗族自稱“蒙正”,即遺留下來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